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H3C談新一代互聯網背景下的云計算與物聯網

2011-5-19 23: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云計算、物聯網承載了IT界對技術產品和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與憧憬,近期H3C公司提出的“NGIP新一代互聯網”成為媒體和業界的關注焦點。那么在新一代互聯網概念背景下,云計算、云聯網與物聯網又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系?日前,H3C公司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曹向英先生和H3C網絡安全產品線副總裁孫德和先生為我們深入解讀了新一代互聯網下的云計算、云聯網與物聯網。
物聯網和云聯網的區別與關系
夏季下班時,在辦公室的樓上可以輕松按一個遙控按鈕,將車里的空調打開,在回家的半路上,也可以輕松地按一個按鍵將家里的空調打開,如此等等,各種生活電器都可以遠程開關,這是國內專家通俗地給我們講述物聯網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場景,那時候真可謂萬物皆網。
應該說,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具體而言,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而云聯網的出現則與當前正熱的云計算有關。當云計算得到廣泛應用時,其對資源的需求量和數據的計算量將成幾何級數上升,單一云網絡將不能滿足需求,云與云之間將進一步形成互聯互通關系。當多個不同網絡層面的云互相連通時就構成了所謂的“云聯網”。云聯網的出現,使得終端的使用更加簡便,可兼容的信息種類更多,真正實現簡易終端的“任意接入”、“任意獲取”。
對于云聯網與物聯網的關系,曹向英認為,這兩者都只是一個邏輯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從物理上來講它們都是互相連接的,所謂的云聯網就是為了實現云資源的調度和互通而特別具備了一些特性和特點。物聯網實現的是大容量的終端接入,也就是所謂的給世界上的每粒沙子都打上一個標簽,使其能夠接入這個網絡。當每一個東西都可以標記,每一個東西的信息都可以在云聯網里面存儲時,人們就可以去隨時獲得自身所需要的信息。”
從網絡結構層次上來看,物聯網和云聯網這二者并不是分離的。物聯網現在的關注點和技術發展點是在傳感和圖像采集等方面,以及它們之間怎樣用統一的標準互聯起來。實現互聯以后,采集到的信息還要上傳到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層面進行處理。所以不僅僅要實現物聯網網絡的互通互聯,還要實現物聯網與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對接,而要想實現這幾點就需要網絡平臺保持暢通。物聯網的實現,將使IP地址的利用率劇增,這對本已將枯竭的IPV4地址來講無疑加重了負擔,因此現在業內對其關注的重點在于IPv6技術,云聯網更多關注的是數據中心。雖然二者的技術關注點不一樣,但最終會形成一個大的整合平臺。
在H3C看來,新一代互聯網是二者之間的“橋梁”。孫德和指出:“我們理解云聯網和物聯網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網絡,而是通過新一代互聯網相互聯系緊密。”互聯網建立的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送,早期的傳送以人的信息為基礎,通過電腦把信息傳出去。物聯網是把物的信息傳到人,如通過傳感器、攝像頭等等。云聯網則是講究核心資源的協同計算能力,進行大量的深度數據挖掘與分析。“所以我們認為,云聯和物聯是互聯網向外的延伸,其概念的產生還是在云計算的大背景下。”實際上如果沒有云計算動態服務的提供能力,物聯網也就沒有意義了:信息搜集不上來、搜集上來卻不能做處理、處理了卻不能反饋正確的信息。在新一代互聯網環境里,通過云計算與物聯網,可以讓任何物體信息化、數據化,并實現核心數據的挖掘提煉,真正做到信息的實時共享。
物聯網、高性能計算和云計算
有專家認為,物聯網是一個百年工程,未來可能會完全改變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方法。物聯網在采集信息的同時,也會進行信息的大量處理,對計算性能的要求也隨之更高。那么,高性能計算或者云計算是否能解決物聯網帶來的計算需求呢?
談及于此,曹向英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是集中式高性能計算和分布式信息傳遞如何結合的問題。”所謂的高性能計算是一個概念統稱,數據挖掘就是一種高性能計算問題,比如,大量物流信息的數據挖掘就需要高性能計算的支撐。舉個實際的例子,在機場安檢過程中,需要快速有效的對乘客的人臉進行識別,這需要無比的強大計算能力。而且,如果想要在機場把乘客的臉部特征數據掃描下來后,數據庫里就能馬上顯示出相關聯信息,這就需要通過高性能計算和快速信息分布來解決。
對此,H3C認為,目前的高性能計算還只是在局域網里處理數據,未來發展的趨勢,還是會通過新一代互聯網,將處理得到的信息實時傳遞給終端用戶。
此外,在高效能計算和未來云聯網的資源共享方面,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云在未來解決不了人們對高性能計算的要求,還是會需要固定高性能計算網絡進行信息處理。
對此,曹向英認為:從云計算的來源看,不是所有的計算管理模式都可以集成在現有的網絡上面的。云的方式是實現了資源調度的靈活性,并體現了及時獲得的特點。但網絡延時是一個無法跨越的物理問題,無法簡單地通過技術予以解決。所以現在很多高性能計算中心還是基于自己內部的局域網來工作,甚至沒有使用現在的網絡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性能計算的計算速度非常快,但傳遞過程中所產生的延時可能瞬間就超過了幾十倍的計算周期,那么計算資源再快也沒用了。“所以高性能計算還是采用私有的網絡連接的方式,這將長期存在。我們所說的云計算和高性能計算并不在一個范疇,把資源如何靈活分配給每一個終端客戶,這才是云計算解決的問題”。
云計算需要廠商進一步推動
云計算的推廣普及是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將經歷一條技術發展曲線。現在國內用戶在云計算投入方面依然比較謹慎,這主要是因為現在云計算還沒有標準的定義,國內用戶對云計算還無法形成清晰的認識。
“如果用戶完全想清楚云計算怎么做,他會確定目標,向著這個方向做投入,同時也會推進其他廠商來共同完善自己的方案和產品。但目前,用戶對云的模式認識還不是很清晰,目標不是很明確,這樣反過來對于廠商來說,推動就不是很明顯。” 曹向英提到。
這就要求廠商自身具備足夠的技術前瞻能力,針對未來應用趨勢提前做好準備,并對用戶的應用方向加以適當的引導。例如H3C的“新一代互聯網領跑計劃”中,就通過實時跟蹤相關標準的制定,并不斷將新技術轉化到產品中的方法,來應對云計算需求的變化,進而推動用戶云計算應用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