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上物聯網”業已成型
2011-5-19 12: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截至上周,由交通運輸部中國海事局規劃建設的中國AIS岸基網絡系統在天津建成并投入運行。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AIS岸基網絡系統,覆蓋了我國99.97%的沿海水域和4大水系的內河高等級航道,全部264座基站與AIS國家數據中心成功實現互聯互通,標志著中國“水上物聯網”已經構建成型。中國海事局副局長黃何5月12日告訴 -
記者:“這是第一個全球聯網的水路交通安全信息平臺,是實現海事數字化的重要里程碑。”
AIS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的簡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基于自主時分多址(SOTDMA)和GPS等現代通信及網絡技術,通過船載與岸上基站的AIS收發器在船舶之間、船舶與岸站之間建立信息交互平臺。AIS岸基網絡系統具有交通組織、船舶監控、海事調查、海上搜救、助航服務、海洋資源規劃等方面功能,在保障水上交通、降低水域環境污染、強化航運反恐和港口保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天津海事局局長劉福生告訴記者:“AIS岸基網絡系統的功能十分強大。虛擬航標設置功能可便捷標注國家領;c,以維護國家主權、保障國防安全!
中國海事局自本世紀初展開AIS技術跟蹤,2005年開始規劃建設,到目前,共建成了1個國家級AIS管理中心、3個海區管理中心、19個轄區管理中心和沿海121座基站。內河AIS岸基網絡系統建設于去年開始,到目前共建成4個水系管理中心(包括黑龍江和松花江水系、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長江水系以及珠江水系)、13個轄區中心和143座基站。據介紹,整個系統先后投資8億元。由于航行效率提升及事故概率降低,估算的綜合效益達120億元。
在天津海事局國家級AIS管理中心的電子海圖上,記者發現,用不同顏色標記的各種船舶多達數萬艘,或航行、或停泊,沿海各港口主航道更是密密匝匝。工作人員任意點擊某艘船舶,其編號、船籍、噸位、吃水、貨物危險等級、目的地港、航向、速度等各種靜態、動態及航行數據便一目了然地列表顯示。
中國AIS中心主任羅長國介紹:“AIS的誕生使船舶安全航行和船舶安全管理發生兩大變化,一是船舶通過AIS將獲得更多的航行安全信息,使航行安全的自主作用更強;二是航行安全管理部門從以監督管理為主轉向監督管理和信息服務并重!
航運業承擔了全球貿易中90%以上的貨物運輸量,因此成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AIS系統存儲了大量的船舶位置報告,自動生成船舶進出港、航道船舶航行軌跡信息(如上圖中的白色線條),利用船舶軌跡流量統計軟件,可以非常便捷地對區域、港口船舶航運動態統計分析,進而對全球或區域經濟活躍度評價、貿易供求分析、危機預警,以及宏觀經濟監測與決策等提供第一手數據。中國AIS管理中心向記者提供的資料中,就包括了金融危機以來秦皇島港主航道船舶進出港流量的全部數據。據悉,中國AIS岸基系統已儲存了我國船舶動態的完整數據。黃何副局長稱:“中國水上物聯網已領先于陸地,且走在了全球前列!
中國AIS岸基網絡系統是全球第三個區域中心系統,之前兩個區域中心分別設在丹麥與美國。2009年12月底,中國與丹麥間成功實施AIS數據交換實驗。到去年4月,該中心也成功實現與韓國AIS系統的數據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