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行業數據發布 描繪重機“十二五”前景

2011-5-17 12: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在中國重機工業協會五屆四次會員代表會暨理事會議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善繼表示,2010年重型機械行業逐漸走出了持續了兩年金融危機的低谷,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
  傳統行業增長放緩
  據重機協會對4663個企業進行的統計顯示,去年工業總產值7182億元,同比增長25.55%,工業銷售產值6941.7億元,同比增長25.15%,新產品產值1420.8億元,同比增長8.08%,出口交貨值537.9億元,同比下降9.19%。
  其中,礦山機械產銷量增長比較快,同比增長32.2%,冶金設備為22.6%,起重運輸機械為22.11%。冶金設備出口交貨值大幅下降22.09%。主要產品產量增長幅度比較大的是水泥設備增長40.7%,輸送機械增長37.82%,礦山設備增長19.2%,起重機增長10.29%,冶金設備增長只有8.6%,金屬軋制設備下降了3.18%。
  工業總產值超過百億的企業有:大連重工、太重、一重、北方重工、中信重工、二重、上海振華重工。銷售產值超過百億的有,大連重工(142.77億元)、太重(133.57億元),中信重工(125.08億元),北方重工(122.96億元)、上海振華重工(171.2億元)。全行業銷售產值前十位的企業,除上述五個企業外還有一重(94.32億元)、二重(93.32億元)、上重(39.79億元)、衛華(36.25億元)、江蘇通潤(31.01億元)。
  重機行業利潤額為490億元,同比增長20.1%,行業利潤率為7.1%,同比下降0.1,說明行業的總體效益有待提高。行業內大中型重點骨干企業整體效益較好,利潤總額及增長比較快的企業有大連重工、一重、中信重工、太重等。
  但重機行業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去年出口額為111.2億美元,進口出口順差為51.69億美元,同比下降11.1%。
  一季度有所回暖
  今年一季度行業產銷量回升速度已明顯加快,工業總產值達1723.56億元,同比增長27.86%,工業銷售產值達1657.1億元,同比增長27.77%,進出口總額為4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9.66%,雖然繼續保持順差達11.42億美元,但已同比下降了9.65%。其中冶金設備工業銷售產值達206.55億元,同比增長8.95%,進出口總額6.67億美元,同比增長12.74%,貿易順差2411萬美元,同比下降69.67%,出口形勢不太好;礦山機械銷售產值達526.68億元,同比增長34.25%,進出口總額4.8億美元,同比增長53.43%,貿易順差1.26億美元,同比增長139.6%,出口發展勢頭較好;起重運輸機械國內市場形勢比較好,工業銷售產值達923.94億元,同比增長29.2%,進出口總額33.25億美元,同比增長17.46%,貿易順差9.92億美元,但下降了12.36%,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大型重點骨干企業總體情況比較正常,交貨情況良好,任務飽滿,幾家龍頭企業形勢穩定,總體效益較好。
  產能過剩凸顯
  針對目前重機行業存在的問題,徐善繼表示,高端制造領域由于前期的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不夠,跟不上國內外市場的驟變,發展的勢頭不夠強勁,影響了大型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
  大型鑄鍛件生產能力過于分散,就其重型鍛壓裝備而言,大型水壓機,油壓機現有一重的1.5萬噸、二重1.6萬噸、上重1.65萬噸、中信的1.85萬噸,另有一些企業正在上2萬噸級油壓機,若繼續無序發展,必將影響投資效益。
  生產能力過剩的橋、門式起重機、中小型帶式輸送機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價格戰已經達白熱化的程度,特別是中小型橋、門式起重機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危險。
  行業內中小型企業人才危機比較突出,研發力量薄弱和缺少高技術工業隊伍,已成為發展的瓶頸。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原材料、人員工資上漲,隨著國家控制貸款,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將會出現危機。
  提高行業競爭力
  徐善繼認為,行業未來發展重點應是高端制造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國家應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
  并且,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產業結構調整。
  他還表示,應對產能過剩的行業,如橋、門式起重機行業要求嚴格控制發放許可證,在換證時要提高發放的門檻,有利于推動企業的戰略重組。
  把握市場機遇,合理制修訂標準,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加快進入國際市場。
  描繪“十二五”前景
  徐善繼表示,“十二五”期間,重機行業一定要改變盲目擴大產能、片面追求產值,粗放型的高速發展模式。
  “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經濟指標是產銷年均增長16%,利潤增長20%;突出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努力突破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一般裝備基本實現自主化,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率達95%;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形成具有設備成套、工程總承包、國際貿易、投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5~6家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1~2家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加大財政投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提高企業綜合素質和實力;自主創新能力有重大突破,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掌握一批中線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全行業新產品率超過30%,產品質量和數量明顯提高,30%以上的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徐善繼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務院決定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領域。高端裝備制造的主要特征是大型、成套、技術先進、智能化程度高、綜合性強、設計工藝制造的高難度、高質量是體現裝備制造業綜合實力的基礎產業;是關系到國家工業化、國防現代化的基礎工業。主要服務于我國能源、交通、冶金、化工、航空、水利以及國防工業等國民經濟各部門。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先進的工業國家美、德、日本等具有高端制造的水平,我國要從裝備制造業打過邁進裝備制造業強國必須在高端制造方面有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