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普五大領域共建國際大通道推進產業南移 構建黃金口岸
2011-5-12 1:2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聞速讀 昨日下午,昆明與普洱正式簽署框架協議。今后,兩地將在通道、 產業、貿易、城市和社會管理等五方面共同推進昆明—普洱國際大通道建設。
立志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的昆明與致力建成“橋頭堡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的普洱,于昨日下午正式簽署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昆明—普洱國際大通道建設,攜手打造云南區域合作典范。
通道共建
打造立體通道體系
圍繞昆曼國際大通道建設,以實現高速化、網絡化為目標,以加強關鍵連接工程建設為重點,共同做好兩市港鐵聯運、高速公路、空港服務和信息服務網絡對接,打造便捷、暢通、高效、安全的立體通道體系。
實施重點:
共同爭取國家和省對昆曼大通道、瀾滄江—湄公河航道和泛亞鐵路建設的支持。通過融資、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合力推動玉溪—磨憨鐵路(普洱段)、普洱機場等面向東南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攜手推動普洱思茅港功能轉型擴建,合作完善孟連、勐康、龍富等口岸和通道建設,為昆普邊貿合作創造更加便捷的通道條件。推進兩市高速公路通行電子收費系統建設,規范、統一物流車輛過往高速公路及入城通行收費標準,降低物流成本和費用。建立和完善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為政府、企業、個人提供低成本、全時段、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產業共贏
構建昆普昆曼文化旅游經濟帶
立足兩地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以共同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家“橋頭堡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為目標,加快昆普資源互補、產業共進步伐,共同構建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重點:
建立昆普農業合作試驗區,在普洱建設農產品輸入集散基地、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昆明農業南移承接基地。引導和支持昆明優質資本和大企業整合普洱茶資源,開展茶葉精深加工合作。兩市共同推動在昆明市建設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聯合開拓普洱茶國際市場,增強普洱茶出口創匯能力。加強兩地林板、林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發等林產業的深度合作,探索特色資源昆蟲產業的科技研發。重點發展木竹材綜合、循環、高效利用和節能、節材、環保項目,建立野生動物研發、繁育的合作機制。鼓勵和支持云銅、昆鋼、云冶等大型企業到普洱投資建廠;探索建立境外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合作機制。合作推進大中型電站建設,共同包裝推介“西電東送”、“云電外送”等供電項目;鼓勵兩地企業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建設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加強沿昆曼大通道干線的電網建設,完善兩地聯動的電力保障和協調機制。
整合兩地資源、技術,共同合作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旅游市場監管和投訴處理協調機制,推動無障礙旅游區建設;發展區域旅游企業集團,促進旅游規劃共編、線路互接、客源互送,景區互動,聯合發展旅游促銷,重點構建昆普、昆曼文化旅游經濟帶,聯手挖掘普洱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昆明—思寧江墨(大茶馬古道),昆明—普洱綠三角、昆明—哀牢山等精品旅游休閑路線;加強與東盟國家旅游產業對接,聯合開發跨國跨省特色旅游線路,逐步實現跨境旅游異地辦證。
加強區域內各類經濟園區的交流溝通;規劃建設一批面向東南亞、南亞市場的出口加工基地;沿昆曼大通道普洱段,在寧洱等地建立產業合作示范工業園區。推進區域性產業對接和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和引導昆明境內因要素制約需要轉移的產業向普洱轉移,支持昆明優質企業在普洱建立輻射上下游產業或產業鏈的配套項目,鼓勵昆明企業的創新成果在普洱異地轉化。鼓勵雙方以“園中園”等方式設立“異地產業園區”。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把引入的資金和項目放到合適發展的區域,通過科學的利益分酬機制,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飛地經濟”。
貿易共榮
建區域市場準入質量互認制
突破限制一體化發展的體制障礙,建立透明、便利、規范的投資促進機制,營造統一、公平、開放、有序的貿易合作環境和高效、優質的市場服務環境,暢通兩地物流、人流、資金流,提升貿易規模和層次。
實施重點:
聯合向國內外開展招商引資及貿易宣傳,共建昆普招商信息網,打造昆普投資促進及商貿服務平臺。加快“無障礙物流經濟區”的建設與合作,清理并消除物流障礙,構建以昆明為中心,以普洱作為西南部重要物流樞紐,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物流網絡體系。推動昆曼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滇中與滇西南的無障礙物流。共同推進中國(普洱)—越南(奠邊府)—老撾(風沙里)三國邊境經濟圈建設。在孟連口岸、江城勐康口岸合作建立橋頭堡黃金口岸經濟區和自由貿易區,合力推動經濟區內保稅區或保稅倉建設,全面開展自由貿易或出口加工等業務,大力推動資源、能源、市場三頭在外的“三沿產業”發展。加強兩市金融機構市場開拓,引導駐昆金融機構到普洱設立分支機構,著力構建與東盟國家之間實用、便捷、高效、互惠互利的資金流動和銀行結算新體系。逐步建立大中小相結合、批發與零售相結合、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統一商品市場,建立聯動的產品市場信息發布平臺,推行產品生產標準、檢驗檢測標準、認定認證標準及法定檢驗單位鑒定結果的互相認同。加快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推動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質量認證體系、人力資格互認體系、商標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建立區域市場準入和質量互認制度,構建區域市場一體化的管理體制。
城市共美
探索人口流動、居住機制
以建設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加強兩地城市建設合作,共同開展城市品牌推介,推動兩地優勢互補,充分展示昆明、普洱城市風采。
實施重點:
共同推動思茅—寧洱優質生活圈試點規劃與建設,支持昆明城投公司將好的建設經驗和方法帶到普洱,共同開發建設思寧一體城市群。鼓勵和支持昆明綠化公司等專業城市綠化企業積極參與普洱城市綠化和濕地建設。加強城市間互動合作,整體推進城市品牌的打造和經營,依據城市發展定位,合理推動并組織實施和推介兩地城市品牌包裝工作,爭取輪流舉行城市品牌推介大會,充分展示城市風采。探索有利于兩市人口流動、居住的機制,加強房地產開發合作。
社會共進
兩市三甲醫院醫療資源共享
開展兩市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就業等社會事業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規模擴張和優化布局。
實施重點:
建立“協作校”、“姊妹校”,實現互利雙贏。共同加強教育科研,定期召開學校管理、招生考試、教師培訓、學校標準化建設及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加強高等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領域內的合作交流,共同開展訂單式培訓;鼓勵和引導駐昆高校與普洱師專共建東盟學院,開展東南亞國家的小語種教學,深化與東南亞國家在教師互派、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建立醫療衛生合作模式,逐步實現兩市三甲醫院醫療資源共享;建立雙向轉診制度、醫療服務聯運機制和重大疾病救治高端醫療人才緊急調動互赴會診機制;合力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醫療技術合作交流,合力加強鄉村醫生實用培訓;加強對疾病防控、婦幼保健、艾滋病防治、衛生監督等領域的項目合作;共同探索建立昆普邊境地區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保險政策對接,逐步統一兩地社保標準,實現社保隨參保者區域內自由流動。實行各種醫療卡、保險卡的通用通兌通結算。建設統一的就業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動就業失業登記、就業指導、崗位推薦、職位發布、就業扶持政策咨詢等服務實現一體化管理。加強兩市人才培養和交流。建立統一的人才庫,逐步做到人才資源共享。
首席記者吳曉松 記者李嚴 通訊員任碧成報道
項目合作>>>
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欲落戶昆明
為實現產業共進,本次簽署的昆明—普洱國際大通道合作框架協議中有一項合作內容引起了媒體關注,即昆普兩市將共同推動在昆明市建設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聯合開拓普洱茶國際市場,增強普洱茶出口創匯能力。昨日,普洱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小平透露,這項工作目前進展非常順利,并得到了昆明市委、市政府的積極支持。
李小平介紹,茶、林、電、礦是普洱市的四大支柱產業,近幾年來,茶產業通過基地建設、資源整合和功效開發3大舉措,著力打造了“帝泊洱”普洱茶品牌,實現了由“農業普洱”、“文化普洱”向“科學普洱”的新跨越,目前,全市茶產業的產值已達17億元。“去年我們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十屆中國普洱茶節,組織經貿代表團赴日本、韓國開拓普洱茶市場,借助普洱茶這個品牌,普洱市對外形象不斷得到了提升。”他說,“十二五”期間,普洱市將加快推進“帝泊洱”生物茶谷建設,啟動建設普洱茶交易中心和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建成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實現產業產值35億元。
其中,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建設借助此次昆普兩市國際大通道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加快了項目落成的步伐。李小平表示,普洱茶作為普洱市的一張名片,要真正做成富民產業需要多方支持,在和昆明市產業聯姻后,也迫切希望兩市能共同協力打造好這張名片。“昆明作為省會城市的優勢自不必說,并且是普洱茶的主銷區,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落戶昆明,通過這個平臺,將能夠直觀地讓廣大客商和消費者全面體驗普洱茶的產業優勢。同時,我們也期待著昆明的企業到普洱投資興業,共建面向東南亞開放的物流中心。”李小平說,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的建設得到了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他們對此信心十足。
記者從普洱市發改委也了解到,普洱市自2010年底提出在昆明建設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的設想后,立即得到了昆明市相關部門的響應及配合,“工作進展順利得超出了我們的意料,各地有特色的產品在昆明能有展示的窗口,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普洱市發改委主任段發彬說,項目規劃包括了普洱茶科技研發展示、產品展示、普洱茶文化展示,硬件設施健全后,軟件方面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倚重昆明的支持,也即初級產品精深加工所必需的技術、人力及市場資源等。
“這項合作已經有了非常好的開端,我們需要加快規劃,和昆明相關部門協同促成項目早日落地。”段發彬表示,立足普洱“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的城市品牌和地緣優勢,引導和支持昆明優質資本和大企業整合普洱茶資源,普洱茶的精深加工合作將能走出一條功能延伸、品牌高端的發展道路。
經濟圈建設>>>
普洱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負責人表示
通道建得快 要靠“龍頭”帶
共同加快昆曼大通道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共同推進三國邊境經濟圈建設,這兩項此前看似有些遙遠的區域合作,隨著昆明—普洱國際大通道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已經成為昆明、普洱兩市共同的目標。昨日,普洱市發改委、市商務局負責人均表示,有了昆明市這個全省經濟龍頭的參與,其釋放的能量必定能加速昆曼大通道和中國(普洱)越南(奠邊府)老撾(豐沙里)三國邊境經濟圈早見成效。
普洱市發改委主任段發彬認為,昆明和普洱兩市達成戰略合作后,在共同推進昆曼大通道經濟區建設中首先應突破政策方面的障礙,兩市可以攜手爭取國家和省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對外貿易中給予一些特殊政策傾斜,真正實現通關便利化,特別是通道、口岸建設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支持,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同時,應形成聯動,鼓勵支持兩市的企業走出去創業發展,積極參與三國邊境經濟圈合作,開拓國外市場,并在稅收、配額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
“昆明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有了昆明市的協同參與,這項工作將如虎添翼,正如普洱市委、市政府一致認為的,兩市的戰略合作不僅是共同發展之舉,更是互利互惠之舉,普洱希望在龍頭的帶動下,主動謀求更長遠的發展。”段發彬說。
對于中國(普洱)越南(奠邊府)老撾(豐沙里)三國邊境貿易經濟圈,這是普洱市根據國家“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實現發展需要提出的。普洱市商務局局長李榮介紹,三國邊境經濟交流與合作各有側重點,以江城縣龍富、越南啊吧寨為接點,中國普洱越南(萊州-奠邊)經濟合作區重點開展以投資、貿易為主的經濟合作;以江城縣勐康、老撾蘭堆為接點,中國普洱老撾(豐沙里-烏都姆賽-瑯勃拉邦)經濟合作區為重點,突出科技、農業、林業、旅游等領域的合作;以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為接點,中國普洱(孟連-西盟-瀾滄)緬甸二、四特區經濟合作區為重點,發展替代產業和礦業開發。
李榮談到,作為商務部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應擔當起重任,但僅靠普洱一市之力遠遠不夠。此次昆明和普洱兩市簽署國際大通道合作框架協議,由此帶來的一個最大好處是,昆明市擁有強大的產業基礎、科技支撐、信息資源及金融業軟硬件環境,雄厚的綜合實力足以成為普洱市的大后方。
在共同推進三國邊境經濟圈建設中,普洱方面表達了繼續加強和昆明市協調合作的愿望。比如,努力實現兩市產業共進,共同做好兩市港鐵聯運、高速公路和空港服務網絡對接。以共同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家“橋頭堡”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為目標,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構建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具備特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共同爭取國家和省對跨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支持,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綜合保稅區)。兩市相互合作,在普洱建設孟連口岸保稅區和江城中越老進出口貿易加工保稅園區;共同加強與云南周邊國家的司法合作,為經濟合作提供法律保障等。
玉臨高速將借力昆明
“隨著昆明市和普洱市的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我們圍繞昆曼國際大通道構建一體化普洱大交通也將迎來更多優勢。”昨日,普洱市交通局副局長謝先萍表示,“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的玉溪臨滄高速公路普洱段工程,將積極謀求與昆明的合作。
謝先萍介紹說,“十二五”期間,普洱市的交通定位為昆曼國際大通道上的“重要橋頭堡”及滇南公路交通節點的重要樞紐。按照“南北暢通、東西貫穿、立體交錯、升級提速”的思路,將構建起以公路運輸為主、長途大宗貨物運輸以鐵路為骨干、空運為輔、水運為補充的立體交通新格局。其中,擬開工建設的玉溪臨滄高速公路(普洱段)就是一項重點項目。這條高速公路起于玉溪市新平縣大開門,經普洱市鎮沅縣,止于臨滄市臨翔區,現在已經納入交通部“十二五”規劃國家高等級公路建設網絡中,作為西部開放省份打通東南亞大市場的主要交通骨干線之一。
“昆普兩市達成國際大通道戰略合作,將便于兩地高速路網加快建設,尤其是在投融資方面,普洱可以向昆明借鑒和學習很多先進經驗,利用各自優勢,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這對于共同推動大通道經濟區的建設是非常有好處的。”謝先萍同時表示,普洱市交運部門會積極響應昆明市提出的合作設想,積極配合推進兩市高速公路通行電子收費系統建設,規范、統一物流車輛過往高速公路及入城通行收費標準,降低物流成本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