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2011-5-12 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期“中央電視臺 經濟日報聯席評論”關注話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一直予以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2009年3月,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物流業專項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由國務院發布。《規劃》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規劃》的發布實施,進一步明確了物流業的地位,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了較快增長。2010年,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分別達125萬億元和2.7萬億元,與“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雙雙實現了總量翻番,年均分別增長21%和16.7%;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8%,比2005年降低0.3個百分點,相當于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我國物流業現有從業人員約2000萬人,物流業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以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達7%左右,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約為16%,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
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物流業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完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一是競爭力不夠強。衡量物流業運行效率的指標――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我國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以2009年的數據測算,這個比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等于創造近3405億元的經濟價值。即使國內領先的物流企業與跨國企業相比,無論是規模、品牌、盈利能力、國際市場份額,還是物流服務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也均有較大差距。二是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物流網絡完整性、協調性、配套性差,整體效率不高。物流市場主體龐雜,企業集中度低,物流企業組織化程度和服務水平不高,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三是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存。目前,我國的物流需求相當大部分是由企業自營物流來完成的,第三方物流依然面對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不僅限制了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而且加大了全社會物流成本。四是物流基礎設施能力有待進一步發揮。我們尚未建成布局合理、銜接順暢、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礎設施能力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五是物流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還沒實現根本性好轉。多數物流企業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潤狀態下運行,缺乏發展后勁。
“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面臨難得機遇和新的形勢。“十二五”規劃綱要就現代物流業發展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物流資源,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銜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動農產品、大宗礦產品、重要工業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優化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支持物流園區等物流功能集聚區有序發展。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
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當前物流業現狀,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需要大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綜合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物流涉及領域多、范圍廣,既連接產業上下游,又融合于其他產業之中,涵蓋著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部門都難以承擔物流行業管理的職責,需要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共同管理。
二是統籌規劃,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整合,推動物流業集聚發展。要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要求,促進區域物流發展;積極推進不同地區物流領域交流與合作,引導物流資源跨區域整合;圍繞產業園區、商貿園區、物流園區布局物流功能,推動物流集聚區發展;擴大物流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運作模式和技術裝備;構建與周邊國家和其他國家有效銜接的物流網絡,為我國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和工程企業“走出去”提供物流服務,逐步建立適應全球化環境的國際物流體系;整合現有運輸、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加強各類物流基礎設施的銜接和配套;擴大鐵路和水路干線運輸比重,發揮公路集疏運與城市配送的功能,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根據貨運中轉、商品配送和生產需要,合理布局物流園區,完善中轉聯運設施,改造和建設一批現代化的配送中心。
三是培育物流企業群體,加快集約發展。要鼓勵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整合內部物流資源,分離組建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集中力量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資產重組,壯大企業規模與實力;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物流領域;促進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在專業服務領域做強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扶持引導中小物流企業健康發展。
四是推動產業物流社會化,促進融合發展。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努力為其他產業做好服務,提供支撐和保障作用。要努力整合工業、商貿業和農業等產業物流需求,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工業企業分離分立物流職能,整合外包物流業務,推進工業物流社會化和市場化運作;重視商貿物流配送系統建設,支持流通企業和批發市場增加物流功能,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提升商貿物流服務水平;支持工商企業與物流企業戰略合作,開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發展農產品進城,農資、農機和日用工業品配送下鄉的服務方式;鼓勵物流企業與工業企業、商貿流通企業、金融企業加強合作,融合發展。
五是以信息化推動物流現代化。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物流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推動力。當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物流運作流程,促進物流企業和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共享,推動供應鏈一體化運作。與此同時,還要探索適合公共信息平臺的運營機制,實現社會信息的共享共用。
(本文執筆:楊國民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