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油價還須搞清幾個問題
2011-4-8 22: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日,發改委通知成品油價格上調,這是今年內發改委第二次上調成品油價格(4月7日《楚天都市報》)。
這次上調油價緣于國際油價大幅攀升,且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55%,,但我以為跟著國際油價走還須搞清一些問題,特別是在不合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下調價,公眾大多難以接受。
其一,成本是否要公開?據悉,在國際原油價到岸價基礎上,核算煉油廠的加工費用,加上合理的利潤、稅收,從而確定國內成品油出廠價和零售價。有學者認為,由于涉及商業機密,任何企業都無法公布成本,但應公布油價構成大致結構。但我以為,石油作為公共品,油企作為國企,理應公布詳細成本。
根據《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定價目錄》和《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規定,在成品油價格調整之前應該依法對成品油進行成本監審。既然發改委有成本監審報告就理應公開,不公開成本就給了油企虛列成本的機會,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也就成了擺設。
其二,稅負是否算合理?有人曾計算出,國內成品油的稅率35%遠大于美國的15%左右,一倍以上的稅率差是導致國內油價高企的主要原因。原中石油董事長馬富才今年兩會上透露,目前成品油價格中稅收比重高達45%。
雖然各方披露的數據不一,但都證實了一個問題,即成品油價格中,稅負占了很大比例,最后都由消費者來買單。如果有關方面重新調整稅收,壓縮成品油成本,油價或許就沒有這么大幅度的調整了,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公眾負擔。
其三,油企利潤是否合理?年報顯示,去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總計日賺7.3億元。顯然,我們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肥”了壟斷油企,“瘦”了消費者。
雖然每次上調油價都伴隨著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進行補貼,但目前政府對物流行業沒有給予補貼,而油價上漲對物流行業直接影響最大。我以為,要想避免上調油價推動通脹,有必要給予物流行業適當的補貼或稅費減免,以降低價格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