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糧食物流“唱主角”
2011-4-8 13: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淮北是我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近年來,糧食單產、質量、效益的同步提高,正在使淮北市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
“雖然糧食產量近年來不斷增長,但是淮北市的糧食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城區糧食企業發展空間有限,倉儲設施、糧食物流和加工設備比較落后。”淮北市糧食局局長蘇均介紹。
因此,淮北市近年來統籌規劃糧食物流產業經濟發展,加快糧食產業園區建設。蘇均介紹,這樣做不僅是打造黃淮海食品工業高地,加快城市轉型的戰略發展需要,也是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后重塑糧食行業形象,振興糧食產業經濟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淮北市糧食局提出了適合淮北實際的糧食物流園區建設思路,編制了《淮北市糧食物流及產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
“規劃中淮北市糧食物流及產業園區分為三類,一是以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為主體的物流、倉儲園區建設;二是以民營龍頭企業為依托的糧食深加工及食品工業園區建設;三是發展縣域民營糧食深加工基地過渡園區。”蘇均介紹,“通過不懈努力,目前糧食物流園區建設良好,成效顯著。”
據了解,以市糧食局為主體建設的糧食物流項目包括:淮北市振淮糧食物流中心項目、市國家糧食儲備庫百善倉儲物流項目、市糧食局直屬庫改造項目和市糧食局直屬庫改造項目。總投資1億元。
其中淮北市振淮糧食物流中心項目已被列入淮北市的“雙百工程”和安徽省的“861”項目。該項目定位在糧食購銷、倉儲、加工、商貿物流于一體,占地120畝,總投資7500萬元。
“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容納糧食上億斤。”蘇均表示,“但是糧食物流園區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首先,糧食園區建設需投入大量資金,在以糧食行政主管部門為主導的物流及園區建設中,通過“退城進郊”所獲得的資金只能保證建設的初期投入,在實施過程中,城內房地產的變現較慢、較難,明顯滯后于園區建設的預期進度。
其次,土地征購難度大。蘇均介紹,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和嚴格的工業用地報批計劃,使得糧食園區用地規模受到限制,加之農產品加工項目投資強度低、帶來的稅收少,有關部門挑肥揀瘦,增大了土地征用難度。
“雖說在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的進程還很不錯。”蘇均介紹,“目前,淮北市糧食物流及產業園區建設呈現出外引內聯、多元投資、結構合理、資源優勢顯現、快速發展的特點。”
招商引資強力推進
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有提案指出,現代物流園應該是物流園集糧食倉儲、運輸、貨運代理、加工、交易、整理、配送、檢驗檢測、市場信息等現代物流功能于一體,實施綜合經營,規模較大、運作規范的糧食物流樞紐中心區。
園區建設進程順利,但是如何吸引糧食龍頭加工企業進園區,實現物流園區的全部功效,是擺在淮北市糧食局面前的問題。
于是,“招商引資”就成了糧食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上至局長蘇均,下至糧食局普通員工,一有機會就對外宣傳淮北,宣傳振淮糧食物流園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招商引資工作終于收到了成效。
“2008年我局共引進項目2個,吸引市外資金4500萬元,2009年達成與曦強公司聯合在淮北振淮物流中心建設小麥深加工項目,預計投資2000萬元以上。”蘇均介紹。
與此同時,以民營龍頭企業為依托的糧食深加工及食品工業園區建設勢頭也十分強勁,濉溪縣域糧食加工基地近年來共引進項目多個:鎮江市糧食收儲總公司4000萬元投資于康橋盛世面粉加工項目,山東魯王集團投資5000萬元建設“魯王”制粉三期工程,河南省永城縣投資華強面粉加工項目、鑫麥園面粉加工項目、華瑞面粉加工項目,總投資額1.45億元。
“目前,全市擁有各類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業近百家,其中小麥年加工能力達200萬噸、飼料年加工能力達120萬噸,極大地帶動了糧食物流及園區建設的發展,成為糧食經濟新的增長點。”蘇均介紹。(本文來源:糧油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