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海爾的物聯網革命

2011-4-8 12: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幾年對外界發出聲音并不多、略顯低調的海爾,在2010年頻頻發力物聯網,這個千億級的家電產品制造帝國,能否借物聯網“鳳凰涅”再現雄風 第四十一屆世博會在上海開幕,以“齊魯青未了”為主題的山東館里,海爾集團所展示的U-home物聯網家庭,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前來體驗。 在海爾的物聯網家庭中, -

消費者通過冰箱門上的小觸摸屏,能實時監測和管理冰箱內部食物的存儲情況,點擊相關標識就能查詢超市內的商品信息并在線下訂單,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

    其創新的物聯科技,將成為物聯網技術在家居范疇的應用基礎。曾研究海爾多年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企業研究學者胡泳告訴《新財經》記者,未來傳統家電的前途比較渺茫,網絡家電可能會有比較好的前景。盡管現在看物聯網的價值有限,但海爾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物聯網將引爆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使這一概念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遭到爆炒。業界因此推測,海爾或是要依托物聯網機遇,走出近幾年的徘徊不前。 
   
    似近似遠物聯網 
   
    物聯網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最早被稱為傳感網。物聯網于1999年在美國被提出后,隨即被各國相繼重視。在我國,中科院已于當年啟動了相關研究。金融危機襲來后,一些國家甚至試圖通過物聯網走出經濟泥沼。近年來,美國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日本的“U-japan”戰略、韓國的“U-Korea”戰略等也紛紛出爐。

    物聯網是一個重要的產業機遇,是重要的產業趨勢。家電行業專家、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本刊記者指出:“這一次金融危機過去之后,下一次投資的熱點就是物聯網。物聯網是下一代的互聯網,這個產業還沒有完全形成,但很多東西并不是形成了才去做。”

    物聯網產業的核心,是讓本來普通的物品聯到網上,從而使這些物品之間具有通信功能,物品本身也就具有了某些靈性,能告訴消費者它自身攜帶的信息。但由于要整合多個領域的不同技術,其應用系統的龐雜程度也是前所未見,雖然資本市場不斷為之掀起熱潮,但物聯網仍一度滯留在概念炒作階段。從全球范圍看,各國大致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今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物聯網被列為我國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業內分析認為,物聯網產業在我國缺乏完善的應用組織方案和成熟的業務模式,缺少較高的產業集中度和行業融合度。同時,由于產業鏈長,研究力量匱乏,更缺乏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

    聯網在發展初期,還面臨著大量問題亟待解決。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指出:比如傳感網的技術瓶頸對應用的限制,比如物聯網在協同機制方面的問題,跨行業、跨領域的物聯網設備如何融入,等等。從現在來看,應用成本和門檻都有點高。

    因此,看好這一產業的海爾,面臨著不小的挑戰。胡泳指出,目前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因為還有大量的東西沒有聯網。網絡經濟的重要特點是,只有所有東西都聯網之后,其價值才會成倍增加。如果早期很多東西沒有上網的話,物聯網的價值是有限的。“如此繁多的物品都讓其上網并通信,需要較長的發展過程,才能達到應用的理想狀態。”

    物聯網產品更依賴于整體的配套。胡泳分析認為,有一些功能當下就可以實現,“但是有些功能不完全是靠海爾自己就可以實現的,比如說冰箱通報還剩多少食品,再給超市下訂單,這依賴于超市必須整個聯在網上,電子商務系統要比較暢通。”

    此外,物聯網產業的應用,還存在一個標準的問題。技術上的難關可能不是很大,因為很多技術已經成型,但物聯網時代的互聯互通,還需建立在一定的標準之上。“標準本身的制定以及被公認是一個難點。技術上的進一步推進,標準怎樣成型,這都是未來要考慮的。”胡泳說。2005年,胡泳在其著作《20年:海爾教科書》中,就曾設想了一個龐大的物聯網的存在,他認為:物聯網是張瑞敏構思中的物碼和人碼合一的世界。但他同時也指出,從當時海爾的實驗來看,還需走很長的路。

    物聯網是一個由技術而產業的過程,但技術產業的進步不一定等于管理會同步地增長。海爾在做這種探索,可能管理方面的進展比技術和產業方面更加困難。一個新的大產業的形成,需要市場環境和消費環境二者共同引導,需更多的企業進入,需要消費環境形成。海爾如何跨越這兩個瓶頸,是海爾領導層需要考慮的。

    在我國,通信、IT等領域對物聯網介入較早,海爾并非第一個吃螃蟹者。在家電領域,海爾走在前列。整體看來,物聯網家電的市場化推廣和應用仍處于推廣初期,產業變革尚需企業苦練內功,充分了解物聯網,并與之接近并融合。中國家電研究院院長邴旭衛指出:未來的發展仍取決于整個產業的升級,以及市場環境的配套推動能力。 
   
    海爾本身存在隱憂 
   
    事實上,拋開海爾進行物聯網革命所面臨的瓶頸不說,海爾本身也存在隱憂,近年來,處于困局中的海爾時常徘徊不安。 以規模論,海爾無疑是目前中國家電企業的龍頭。2004年,海爾集團的營業收入就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達到1016億元。但之后幾年,卻開始徘徊不前。 2005年以來,海爾開始遭遇增長困局,還一度出現了主業虧損。其增速被同期的主要競爭對手美的和格力大大超越,如今美的年營業收入達到了海爾的3/4。中國長江商學院前高級研究員羅天昊指出,海爾近年來在主營業務上逐步萎縮,市場敏感的退化、在企業改制上的遲緩,以及接班人缺乏等“大企業病”,使海爾的成長受到巨大制約。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未來我國家電行業將出現更多巨頭,不排除有后來者快速超越海爾。在以往光環的背后,海爾面臨著巨大的隱憂。企業規模越大,成長壓力越大,海爾是否已經走入增長的極限?

    這家全球化的大企業,做大之后再怎么做大?羅清啟認為,這是民族產業整體面臨的結構調整問題。企業在一定階段,產業結構不去升級的話,增長就會比較緩慢。大的企業率先國際化,在國際市場中與跨國公司短兵相接,會有一個很大的考驗。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增速放緩屬于正常現象。但如何去突破求變,需要不斷創新轉變,是企業領導層決策考慮的關鍵。在羅清啟看來,從企業戰略來看,海爾很大精力投入到全球化,有一定難度,這是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西門子進入中國后,近十年才開始盈利。如果海爾能夠把國際市場做得都像其美國市場一樣,也會有很快的市場增長份額。羅清啟稱,自己為海爾捏著一把汗:“不是表揚他,也不是批評他。我們要理解競爭,理解國際競爭環境。國內的產業現狀,必須從國際角度去看,面對這么大的壓力,海爾的煩惱是老大的煩惱。”

    這些年,張瑞敏一直在海爾推進各種變革,包括管理變革的嘗試、“去制造化”經營模式的調整、“零投訴”戰略的實施等。但其各級員工頻繁離職,企業凝聚力減弱,成為海爾的現實之痛。在這同時,海爾“質量門”事件也時有發生。

    美國能源部稱,海爾“能源之星”標識的冰箱“能效虛標70%”不合格;美國《消費者報告》給予海爾“能效虛高”的冰箱“不能買”評級。海爾在美國遭遇的“滑鐵盧”風波尚未平息,其國內產品也頻頻惹出麻煩。

    某網站發布了“海爾產品質量滑坡,何以真誠到永遠?”的大專題。有一家電網站的一個網友,在盛夏酷暑里的發帖更是難掩其憤怒:大名鼎鼎的海爾張瑞敏老總不是有很多、很好的、非常動聽的非常吸引人的管理理念、質量理念和客服理念嗎?這些堂而皇之的理念落實下來,就是這樣讓作為“上帝”的用戶,在高溫中多烤烤他的維修管理機制? 這些還只是產品質量上的問題,海爾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后繼無人。海爾近年的停滯,折射出其經營上的困境,盡管張瑞敏一直想退居二線,但擁有企業“教父”級聲譽的他,以一元領袖為主要治理模式的海爾,早已對他過分依賴。羅天昊指出:“海爾萎縮的業績,已經使張瑞敏的局限日益顯現。”很多企業巨頭,都為人才問題所困擾,特別是接班人問題。

    走上神壇的張瑞敏,注定很難被取代。美的電器的何享健,早已將帥旗交給了方洪波,就未來人才貯備來說,海爾顯然是落后了。從楊綿綿,到梁海山、崔少華等一系列副董,二十六年來,海爾的產權歸屬和接班人問題遲遲未明。交棒太難,張瑞敏已過耳順之年。

    談到海爾,有分析人士說,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話題。在利潤日益稀薄的未來,海爾應選擇什么樣的戰略,該怎樣去掃清重重發展障礙,才能跨越盲區,成功度過千億帝國的危機?“缺少具有張力的核心產業,是海爾的最短板。找不到新的產業突破點,海爾只能一天天倒退。”一位資深咨詢專家告訴本刊記者。

    這一次,物聯網機遇的來臨,海爾能借此突圍嗎? 
   
    海爾的物聯網革命 
   
    2010年,海爾在年初推出了全球首臺物聯網冰箱,然后又推出融合物聯網與互聯網功能的全球首臺“無尾電視”,當年4月又宣布全球首臺無氟變頻物聯網空調研制成功。這些產品的推出與組合,形成了海爾的U-home物聯網家庭。

    物聯網家庭中的冰箱,除了本文開頭提到的功能,還能根據主人放入及取出冰箱內食物的習慣,制訂合理的膳食方案;它還是一個獨立的娛樂中心,帶有網絡可視電話功能、可瀏覽資訊、播放視頻和娛樂,等等。據海爾工作人員介紹,依托于網和高科技的各種技術應用已經成熟:“待我們做完相關超市的聯網工作后,‘物聯網冰箱’很快就會上市。”他表示,作為高端產品,集團今年定的銷售目標是20萬臺。

    在海爾的物聯網家庭中,洗衣機、電腦、手機、熱水器等所有家用電子設備,都有海爾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家 電與家電、家電與物品、人與家電、人與物品、人與家之間,互聯互通的信息生活方式被創造出來,營造出一個U-home2.0物聯網家庭。這套產品和技術一旦成功應用,將使海爾成為唯一橫跨白電、黑電和IT類產品的全品類物聯網家電服務商。 海爾在物聯網家電產品的開發上介入較早,2006年就展出過以網絡冰箱為賣點的新型產品,即海爾U-home1.0的產品。借助網絡對進行家電遠程控制,實現家電間的互聯互通。

    時隔四年,物聯網熱遍全球。“有一個比摩爾定律更準確的定律,那就是每經過十五年就會經歷一次技術的變革,1965年是大型計算機,1980年左右是個人電腦,1995年是互聯網革命,現在物聯網時代就要來了。”海爾冰箱歐洲區企劃部長王曄告訴記者:“未來的十年,必將是物聯網的十年。現在的物聯網,就像十五年 前的互聯網一樣,剛剛起步。”

    物聯網時代,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模式將從1.0版本升級到2.0版本,變成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雙向溝通。企業的銷售模式,也將轉變為銷售解決方案,原來是單純地賣洗衣機、冰箱等電器,進入物聯網時代后,海爾銷售的不僅是產品,還有洗衣服和儲存食物等解決方案。“海爾不僅是在做成套家電,也在做家電物聯網的標準。”胡泳對目前海爾的實踐做了這樣的評價。

    在目前的世界家電產業競爭中,我國家電制造企業一直處于劣勢,巨量產能與品牌弱小形成鮮明反差,整體競爭水平落后于日、韓、歐美發達國家。王曄表示:“物聯網技術在全世界都是剛剛起步,各國都在爭搶這個制高點。溫家寶總理把物聯網確定為中國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五大產業之一,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更是各國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海爾對此,將不懈努力。” 

    在去年9月份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海爾集團位居48位,是進入前50強唯一的家電企業。據世界權威消費市場研究機構的最新資料顯示,海爾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電器市場占有率為5.1%,居全球第一。其中,海爾冰箱以10.4%的市場份額,蟬聯全球第一。

    如今,海爾力求通過全力介入物聯網,由產品制造商轉型為物聯網方案服務商,尋求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羅清啟指出,海爾物聯網這個轉折點,是市場所逼:“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海爾是被國際競爭的環境逼的。”

    “像海爾這種敢于嘗試的企業,目前在中國相對較少。海爾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努力去站得更高,比如努力去爭取物聯網標準的成立和推廣,都是非常好的方向。”胡泳表示,“將來物聯網產業發展起來之后,中國的企業也能夠有發言權和一席之地。”

    物聯網代表著家電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其技術也成為各國爭奪這個新產業的制高點和重點戰略。一些已經覺醒的企業,已經在各自的領域“蠶食”物聯網。隨著3C融合趨勢明朗,未來競爭將更為激烈。5月14日,小天鵝推出的物聯網洗衣機已經登陸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掀起物聯網洗衣機的實際應用。海爾的競爭對手氣勢逼人,海爾又該怎樣應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