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瘋狂背后,是繁榮還是危機
2011-4-7 16: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從《大河報》及《河南商報》媒體獲悉,像河南傳奇物流有限公司、河南東捷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物流企業又陸續開張。短短一年多時間,鄭州市物流企業可謂雨后春筍,風起云涌,像河南保德利物流有限公司、鄭州萬川物流有限公司、河南暢興物流有限公司、河南豫德隆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鼎諾物流有限公司等動輒注冊資金幾百、幾千萬,擁有場地幾十畝、車輛幾百臺的物流企業已不知有多少。
而如此火爆的物流業,員工們卻要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獲取并不豐裕的報酬,以致許多企業都有員工流失,又都在“招兵買馬”。在一些新起的企業,我們也常會看到老舊的面孔及熟悉的背影。試想,一個需要靠員工超時勞作來換取收益,一個連員工都難以穩住的物流企業,究竟又是什么誘惑在勾攝它們的魂魄?
當歷史的車輪緩緩駛入“后危機時代”,“物流熱”在中國大地再現燎原之勢,物流業從躋身十大振興產業規劃,擠上這趟“末班車”,到迅速成長為擁“兵”80萬家企業的物流軍團,熱得燙手的物流業究竟能否成為拉起“新經濟”大車的半幅車輪?我國物流市場瘋狂的背后,究竟是一片繁榮,還是暗藏危機?抑或是一種“虛火”,一種泡沫?
由于我國物流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以致大量“淘寶者”聞風而動,紛紛拉人馬、組車隊,夫妻檔、兄弟檔來回穿梭,到處熱火朝天,一片繁榮。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初,僅鄭州市就有大小物流企業7000余家。其中,專線物流企業超過了70%,即使某些所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有一部分是專線物流企業“入伙湊份”而成。由此可見,河南省物流企業的參差不齊,物流市場的雜亂無序,并不能讓我們十分樂觀。
如果說,一部電話,幾輛卡車就賺大錢的好時光已經過去,那么,是否上了規模的物流企業就可以利潤不斷,財源滾滾?目前,我國物流市場整體尚處于初步階段,而火爆的物流場面卻不能不讓人心存疑慮:究竟是什么樣的誘惑讓物流企業蜂擁而至,競相追逐?眾所周知,物流業是以物流公司和物流信息部兩種類型存在的,也即是說,運輸、倉儲及信息咨詢、物流規劃等是物流企業收入與利潤的主要來源。物流業作為一個高投入、低回報的行業,它的低利潤回報特征不能不讓我們反思這個“第三利潤源”的實際誘惑力,反思物流企業遍地開花背后的玄機。
有人說,物流成了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據有關人士透漏,物流運輸中的貨款平均是運費的20—35倍,這也即意味著相對于3‰—5%不等的手續費,代收的巨額貨款無疑更是甜蜜的糖衣。加之物流行業的代收貨款手續費、貨損貨差理賠收入及丟單的積貨、無主的死貨等,無疑對物流企業形成了致命的誘惑。物流界有句話點得很透徹,不管物流不物流,賺到了錢你就牛。市場需求和大好環境給物流業帶來了機遇,但隨之而來的一些無證黑物流公司,也紛紛趁亂流進市場,通過中間手續費、代收貨款、錯單、理賠、死賬、騙貨等手段渾水摸魚,撈取油水,干好了更變本加厲,做賠了就神秘蒸發,以致在某些地區,物流公司卷款“蒸發”成了家常便飯,成了一種“流感”,物流公司成了這個新興行業的“過路財神”。
如果說,重利之下,必有勇夫,那么,香餌之下,是否也必有懸魚?在物流市場不健全的當下,企業間不規范的競爭,讓物流企業明顯感覺到僧多粥少,業務上時常會“捉襟見肘”,以至“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些企業開始投靠他人,靠“轉貨”來維持生計,更有甚者干脆關門賣車,溜之大吉,就連某些傳統的大型物流公司也感到了無形的空間擠壓。物流界“群雄”并起,“諸侯”混戰,究竟誰能更技高一籌,誰又將成為逐鹿物流市場的犧牲品,相信“人間正道”會對此作出公正的裁決。
然而,國內物流業市場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落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專業人才匱乏的現狀、某些地區“政府物流熱”高燒不退及物流企業大量“超生”的事實,不禁引起國人反思,這種對物流現狀的擔憂究竟是杞人憂天,還是未雨綢繆?物流市場之繁榮究竟是“物流之春”,還是物流業的“布拉格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