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對俄蔬菜出口應跳出量價怪圈

2011-4-3 14: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作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重要蔬菜供應國,中國近年來對俄蔬菜出口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尤其是占據地緣和口岸優勢的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對俄出口蔬菜份額更是占據當地蔬菜出口的榜首。 

    記者日前從內蒙古滿洲里口岸獲悉,截至2011年3月15日,該口岸僅甘藍(俗稱大頭菜)一項蔬菜出口俄羅斯就達5350噸,相當于2010年同期的11倍之多。 

    把對俄出口蔬菜生產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加強對俄出口蔬菜的規模化栽培和集約化經營,建立起蔬菜出口基地,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對俄蔬菜出口的產業化發展。 

    俄羅斯鐘情中國蔬菜 

    其實自春節過后,經滿洲里口岸出口蔬菜的熱度就一直不減。據滿洲里檢驗檢疫局植檢處工作人員統計,2011年1月1日~2月12日,滿洲里口岸出口蔬菜近1300批,同比增長30%;重量計17335噸,同比增長80%。 

    對于甘藍出口數量比2010年同期增長11倍多,滿洲里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俄羅斯去年夏季出現的異常高溫和干旱天氣,造成俄糧食和蔬菜產量大幅下降。有關數據顯示,與2009年相比,俄羅斯2010年甘藍等蔬菜減產20%,馬鈴薯減產19.5%,而甘藍和馬鈴薯一向是俄羅斯民族的傳統食物,從以往的消費量來看,俄羅斯國內糧食和蔬菜自給出現非常大的缺口,自然會出現進口需求量的增長;同時,去年俄羅斯方面臨時取消了6個月的甘藍和馬鈴薯的進口關稅,后期又將這一關稅免除政策延長至2011年6月1日,即目前經由滿洲里口岸出口至俄羅斯的整車甘藍和馬鈴薯,俄羅斯方面都是予以免除關稅的;此外,目前也正值我國南方部分省份甘藍上市季節,大量甘藍運抵滿洲里口岸,也為其擴大對俄出口數量提供了支持和保證。 

    基于目前出口的良好形勢,滿洲里檢驗檢疫局植檢處的有關人員也告訴記者,為積極幫扶企業擴大出口,在第一時間內向企業宣傳俄方關稅調整的最新動態。而針對甘藍等新鮮蔬菜不易保存,且檢驗檢疫有效期較短的特點,滿洲里檢驗檢疫局也施行了優先查驗、優先擬證、優先放行的檢驗檢疫模式,使此類蔬菜在滿洲里口岸的通關時間最短,避免了蔬菜出口企業長時間儲存貨物而造成的損耗,促進和擴大了蔬菜出口。 

    記者了解到,滿洲里面對的主要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至烏拉爾山以東地區,這個地區由于氣候等原因,對蔬菜及農副產品的進口需求量很高,每年蔬菜和瓜類缺口約為180萬噸到200萬噸,水果缺口約為290萬噸到320萬噸,乳產品缺口約為500萬噸,肉類缺口70萬噸到100萬噸,而且該地區的蔬菜價格一般為滿洲里市場的3倍左右。針對這一市場需求,滿洲里也因地制宜制定了名為“買來全國菜、賣到俄羅斯”的蔬菜出口戰略,而出口實際也驗證了這一戰略的正確性。 

    豐富中俄蔬菜市場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蔬菜大國,優勢較多。但專家指出,在對俄出口蔬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出口蔬菜基地建設相對分散,基地內種植的品種雜,無法形成規模效益;蔬菜品種結構以主需型為主,商品缺乏競爭力;蔬菜生產都是以農戶為單元的,生產管理水平差異較大,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檔次不高;標準化生產資金投入少,上市期過于集中;缺少蔬菜加工保鮮設備,產品附加值未被開發和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市場研究開發能力不足;以及組織化程度較低,產業化體系不配套等等問題,從而帶來標準化落實難、采后商品化處理難、品牌化經營難、質量監管難,在規模、效率、能力上都不能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 

    可喜的是,一些省市地區已經注意到將種植蔬菜同俄羅斯的需求相結合,種植的很多品種都適合俄羅斯人口味。 

    目前,我國已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蔬菜供應國。有關專家指出,中國的蔬菜經營者應改變以往的經營理念,沖出低價競爭的怪圈,大力引進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培育、引進、推廣、普及農產品新品種、新技術,應突破性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蔬菜的深加工產業,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一些國內企業,也開始改變過去出口以量取勝的做法,針對俄羅斯市場需求,大量組織國內優質蘋果、甘橘、洋蔥、番茄等新鮮水果蔬菜品種,受到俄羅斯消費者的歡迎。專家認為,為拓寬在俄羅斯市場的競爭優勢,我國企業應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生產,積極穩妥地發展高檔珍稀蔬菜,加強蔬菜優質品種的選育,擴大設施栽培和反季節蔬菜面積,增強市場供應能力。 

    走出口產業化之路 

    專家指出,要抓住對俄出口的機遇,不能只靠盲目跟隨市場動態,更重要的是在上述四省打造我國蔬菜出口的產業化道路。 

    3月8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布,今年牡丹江市將在全市范圍內新增建1萬畝蔬菜大棚,使全市的蔬菜大棚生產面積由去年的3.3萬畝增至4.3萬畝。預計到2015年,棚室蔬菜可達到6萬畝。專家表示,此舉不僅能解決當地居民冬季吃菜難的問題,還重在增加本地蔬菜出口的比例,使冬季蔬菜淡季不“淡”,為俄羅斯遠東地區居民出口最新鮮的蔬菜。 

    記者了解到,今年,國家也將拿出15億元資金支持東北地區的冬季棚室建設和蔬菜的生產,黑龍江也匹配相應的資金。 

    “牡丹江市不僅負責本市居民的蔬菜供應,而且也肩負著俄羅斯遠東地區居民‘菜籃子’工程,雙重蔬菜供應的任務,使牡丹江市對發展冬季棚室蔬菜供應責任重大,同時,也得益于國家和省支持‘菜籃子工程’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牡丹江市今年新增蔬菜大棚后,冬季蔬菜的生產總量從24萬噸增加到33萬噸,真正解決冬季新鮮蔬菜淡季不淡的問題。”牡丹江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緩解蔬菜出口的壓力,今年牡丹江市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農業。例如,如多建蔬菜大棚,將由黑龍江省通過“以獎代投”、“先建后補”的方式給予一定補貼。同時,還鼓勵蔬菜生產合作社、農民建設蔬菜貯藏設施,對新建蔬菜保存庫、窖的,也將按面積除了享受國家和省的補貼,牡丹江市還將再出一定的資金給予補貼;而對建設蔬菜大棚生產小區的,達到一定規模也可獲得補貼。 

    至于在蔬菜加工和包裝方面,內蒙、黑龍江等省份也很早就開始行動起來,不僅確保了蔬菜簡便、快捷出口,也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