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種外貿靚貨 難現國內市場
2011-4-29 17: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第109屆廣交會現場,不少參展企業的展位上貼有“歡迎國內采購商參觀”的標簽。在國際金融危機復蘇以及國內購買力上升的大背景下,出口轉內銷,是否是外貿企業探索的新路?27日,記者在廣交會采訪發現,長春的外貿企業多數“無心”國內市場。想實現內外銷并舉的“華麗轉身”,不少出口企業慨嘆,內貿的交易方式、規則、渠道等都是制約出口企業內銷的瓶頸。 文化差異 眼光不同
“出口轉內銷,可不是一下就能轉的。產品規格、式樣、經營方法以及銷售渠道都是出口轉內銷需要面對的難題。”廣交會長春交易團成員、長春光大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穎悟說:“我們企業做羊絨衫出口,老外穿的衣服都是大碼,袖子特別長,國內人都穿不了。”長春永裕工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永杰說:“外單都做不過來,廣交會足以讓我們‘吃飽’了。由于文化差異、欣賞角度等多重因素,仿古工藝品并不被國內消費者熱捧!薄霸壑袊硕枷矚g锃光瓦亮的物品,可老外不是,老外懷舊,越‘舊’越吸引他們!遍L春同拓家居設計有限公司出口部經理說。
出口訂單多 國內訂單少 “如果指望做內銷,我們恐怕都要餓死了!边@是我市許多外貿企業的心聲。
長春交易團的眾多外貿企業負責人表示,出口企業生產的產品與國內市場需求不符,無法形成有效的對接。出口企業生產的產品要么是訂單生產,要么產品的設計、生產均是根據歐洲客戶的需求來做,沒有考慮到內銷的需求,無論是款式上還是尺碼上都與內銷市場存在差異,一旦進入內銷市場,就會出現銷售因款式和尺碼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大量外銷產品積壓甚至于滯銷的狀況。這是出口企業在開拓內銷市場時感到最為難的地方。
海外銷售渠道比國內簡便
隔行如隔山。雖然賣的是同樣產品,但是出口和內銷的概念卻大相徑庭。“在歐洲,我們的商品進超市沒有任何特殊費用和附加條件。但是,國內的超市卻完全不同。不僅程序繁瑣,而且成本很高。各種進場費、條碼費、促銷費真是讓我們吃不消。”廣交會長春交易團成員、我市一家外貿企業老總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出口企業不適應國內貿易的結算方式,國內市場普遍存在的“三角債”,更讓出口企業擔心資金被套牢,不敢貿然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