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2011-4-28 10: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各種重大挑戰,交通運輸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運輸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交通基礎設施 
    (一)公路。 
  公路網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突破400萬公里,達400.8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74萬公里,“十一五”期間新增66.30萬公里。全國公路密度為41.75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提高1.5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末提高6.90公里/百平方公里。 
   

   
圖1 2006-201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及公路密度
  高速公路網絡更加完善。全國高速公路達7.4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規劃目標增加9108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5.77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54萬公里。全國高速公路車道里程為32.86萬公里。“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干線提前13年全部建成。11個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過3000公里。 
   

   
圖2 2006-2010年全國高速公路里程
   

   
表1 高速公路里程超過3千公里的省份(單位:公里) 
  
  等級公路所占比重明顯提高。全國等級公路里程330.47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4.84萬公里。 
  等級公路占公路總里程的82.4%,比上年末提高3.3個百分點,比“十五”末提高18.5個百分點。 
  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44.73萬公里,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比上年末增加2.21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1.2%,比上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比“十五”末提高1.3個百分點。 
   

   
圖3 全國各技術等級公路里程構成
  路面狀況顯著改善。全國有鋪裝路面和簡易鋪裝路面公路里程244.2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97萬公里,占總里程的60.9%,比上年末提高2.6個百分點,比“十五”末提高20.2個百分點。 
  各類型路面里程分別為:有鋪裝路面191.80萬公里,其中瀝青混凝土路面54.25萬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137.55萬公里,比上年末分別增加19.80萬公里、5.35萬公里和14.45萬公里;簡易鋪裝路面52.42萬公里,比上年末減少0.83萬公里;未鋪裝路面156.60萬公里,比上年末減少4.23萬公里。 
   

   
圖4 全國各路面類型公路里程構成 
  各行政等級公路里程分別為:國道16.40萬公里、省道26.98萬公里、縣道55.40萬公里、鄉道105.48萬公里、專用公路6.77萬公里、村道189.77萬公里,比上年末分別增加0.55萬公里、0.38萬公里、3.46萬公里、3.53萬公里、0.06萬公里和6.77萬公里。 
   

   
圖5 2010年全國各行政等級公路里程構成
  農村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目標全部實現。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350.66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75萬公里,其中縣道、鄉道、村道比上年末分別增加3.46萬公里、3.53萬公里和6.77萬公里,五年新增農村公路59.13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21%,比上年末分別提高0.37個和3.44個百分點,比“十五”末分別提高6.33個和22.30個百分點。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6.64%,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81.70%,比上年末分別提高4.18個和4.10個百分點,比“十五”末分別提高16.24個和28.81個百分點。 
  公路橋梁、隧道總量持續增加。全國公路橋梁達65.81萬座、3048.31萬米,比上年末增加3.62萬座、322.25萬米,比“十五”末增加32.15萬座、1573.56萬米。其中,特大橋梁2051座、346.98萬米,大橋49489座、1167.04萬米。全國公路隧道為7384處、512.26萬米,比上年末增加1245處、118.06萬米,比“十五”末增加4495處、359.55萬米。其中,特長隧道265處、113.80萬米,長隧道1218處、202.08萬米。“十一五”期內,杭州灣跨海大橋、蘇通長江大橋、舟山連島工程、秦嶺終南山隧道、上海崇明隧橋、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相繼建成。 
  養護、綠化公路里程所占比重繼續提高。全國公路養護里程387.59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96.7%,比上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比2006年底提高19.1個百分點。全國公路綠化里程194.34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8.5%,比上年末提高2.6個百分點,比2006年底提高12.7個百分點。 
    (二)內河航道。 
  航道等級結構進一步優化。2010年底,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4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59公里,比“十五”末增加979公里。等級航道6.23萬公里,占總里程的50.1%,比“十五”末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9280公里,五級及以上航道2.53萬公里,分別占總里程的7.5%和20.3%,比“十五”末分別提高0.5個和1.1個百分點。各等級內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別為:一級航道1385公里,二級航道3008公里,三級航道4887公里,四級航道7802公里,五級航道8177公里,六級航道18806公里,七級航道18226公里。各水系內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別為:長江水系64064公里,珠江水系15989公里,黃河水系3477公里,黑龍江水系8211公里,京杭運河1439公里,閩江水系1973公里,淮河水系17246公里。 
  全國內河航道共有4177處樞紐,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樞紐2352處。通航建筑物中,有船閘860座、升船機43座。 
    (三)港口。 
  碼頭泊位總量繼續增加。2010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31634個,比上年底增加205個。其中,沿海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5453個,比上年底增加133個,比“十五”末增加1155個;內河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26181個,比上年底增加72個。 
  碼頭泊位大型化水平不斷提升。全國港口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661個,比上年底增加107個,比“十五”末增加627個。其中,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343個,比上年底增加82個,比“十五”末增加496個;內河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318個,比上年底增加25個,比“十五”末增加131個。 
  碼頭泊位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全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中專業化泊位903個,通用散貨泊位299個,通用件雜貨泊位310個,比上年底分別增加40個、25個和26個,比“十五”末分別增加314個、165個和34個。 
   二、公路水路運輸裝備 
    (一)公路營運汽車。 
  公路客貨營運車輛運載能力持續增長。2010年底,全國擁有公路營運汽車1133.32萬輛,比上年底增長15.1%。 
  擁有載貨汽車1050.19萬輛、5999.82萬噸位,比上年底分別增長15.8%和28.9%,平均噸位5.71噸/輛,比上年底提高0.58噸/輛。其中,普通載貨汽車996.43萬輛、5223.23萬噸位,分別增長16.0%和30.5%,平均噸位5.24噸/輛,提高0.58噸/輛;專用載貨汽車53.77萬輛、776.59萬噸位,分別增長13.7%和19.0%,平均噸位14.44噸/輛,提高0.65噸/輛。 
  擁有載客汽車83.13萬輛、2017.09萬客位,比上年底分別增長5.9%和8.0%,平均客位24.26客位/輛,比上年底提高0.47客位/輛。其中,大型客車24.78萬輛、1031.79萬客位,平均客位41.65客位/輛。 
    (二)水路運輸船舶。 
  運輸船舶結構不斷優化。2010年底,全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7.84萬艘,比上年末增長0.8%; 
  凈載重量18040.86萬噸,增長23.5%;平均凈載重量1011.22噸/艘,增長22.5%,是“十五”末的2.1倍;載客量100.37萬客位,增長2.3%;集裝箱箱位132.44萬TEU,增長11.2%;船舶功率5330.44萬千瓦,增長15.4%。 
  三、運輸服務 
  公路水路旅客運輸總體較快增長。2010年,全國營業性客車完成公路客運量305.27億人、旅客周轉量15020.81億人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9.8%和11.2%。高速公路旅客平均行程99.24公里,其中跨省平均行程290.0公里。全國完成水路客運量2.24億人、旅客周轉量72.27億人公里,分別增長0.3%和4.2%。 
  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繼續快速增長。全國營業性貨運車輛全年完成貨運量244.81億噸、貨物周轉量43389.67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5.0%和16.7%,平均運距177.24公里,比上年提高1.4%。高速公路貨物平均運距213.58公里,其中跨省貨物平均運距490.0公里。全國完成水路貨運量37.89億噸、貨物周轉量68427.53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8.8%和18.9%,平均運距1805.72公里,與上年基本持平。 
  在全國水路貨運中,內河運輸完成貨運量18.86億噸、貨物周轉量5535.74億噸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20.2%和19.5%;沿海運輸完成貨運量13.23億噸、貨物周轉量16892.63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9.8%和26.1%;遠洋運輸完成貨運量5.81億噸、貨物周轉量45999.15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2.2%和16.4%。 
  全年長江干線貨物承載量達15.12億噸,比上年增長19.9%。其中煤炭、金屬礦石、鋼鐵和礦物性建筑材料占總承載量的65.4%。長江干線到干線貨運量2.95億噸,比上年增長20.4%,海上到干線運量6.83億噸,比上年增長22.1%。 
  全年西江航運干線(思賢滘以上航段)貨物承載量達1.52億噸,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礦物性建筑材料占總承載量的61.7%。西江航運干線到干線貨運量3746萬噸,比上年增長19.1%,干線到珠江三角洲貨運量8509萬噸,比上年增長4.9%。 
  國道及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較快增長,與“十五”末比擁擠度一降一升。2010年,全國國道網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1918輛/日(當量標準小客車,下同),比上年增長10.7%,比“十五”末增長23.2%。全年國道網車流量較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廣東,上述地區國道網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超過2萬輛。全國國道網年平均行駛量為195505萬車公里/日(當量標準小客車,下同),比上年增長9.4%,比“十五”末增長52.3%。河北、江蘇、山東、廣東的國道網年平均行駛量均超過10000萬車公里/日。全國國道網年平均交通擁擠度為0.41,比上年增長8.8%,比“十五”末下降23.3%。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廣東的國道年平均擁擠度均超過0.6。其中,國家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8244輛/日,平均行駛量為105346萬車公里/日,年平均交通擁擠度為0.30,比上年分別增長10.5%、22.0%和13.6%;一般國道年平均日交通量為9293輛/日,比上年增長6.8%,比“十五”末增長11.6%;年平均行駛量為98795萬車公里/日,比上年增長6.9%,比“十五”末增長17.7%;年平均交通擁擠度為0.58,比上年增長9.7%,比“十五”末下降18.0%。 
  全國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8155輛/日,比上年增長7.8%,比“十五”末增長10.8%;年平均行駛量為134587萬車公里/日,比上年增長22.8%,比“十五”末增長100.3%;年平均交通擁擠度為0.29,比上年增長9.0%,比“十五”末增長2.1%。 
     四、港口生產 
  港口貨物吞吐量較快增長。2010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9.32億噸,比上年增長16.7%,增速比上年加快7.6個百分點,“十一五”年均增長13.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6.45億噸,內河港口完成32.88億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5.8%和18.1%,“十一五”年均分別增長13.4%和12.2%。 
  港口旅客吞吐量持續萎縮。全國港口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77億人,比上年減少1.7%,比“十五”末減少14.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0.73億人,比上年減少11.7%,比“十五”末減少5.4%;內河港口完成1.04億人,比上年增長6.8%,比“十五”末減少19.5%。 
  集裝箱吞吐量已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實現快速增長。全國港口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6億TEU,比上年增長19.4%,與金融危機之前的高峰年份2007、2008年相比,分別增長27.7%和13.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1億TEU,比上年增長19.3%,比2007、2008年分別增長25.5%和12.6%;內河港口完成1468萬TEU,比上年增長20.3%,比2007、2008年分別增長50.7%和26.8%。 
  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00萬TEU的港口由上年的16個增加到18個。其中,沿海港口14個,內河港口4個。 
  各形態貨種吞吐量均增長較快。全國港口全年完成液體散貨吞吐量8.54億噸,比上年增長15.1%;干散貨吞吐量51.53億噸,增長17.0%;件雜貨吞吐量9.54億噸,增長10.9%;集裝箱吞吐量(按重量計算)15.32億噸,增長20.1%;滾裝汽車吞吐量(按重量計算)4.39億噸,增長17.1%。液體散貨、干散貨、件雜貨、集裝箱和滾裝汽車在港口貨物吞吐量中所占比重分別為9.6%、57.7%、10.7%、17.1%和4.9%。 
  煤、油、礦、糧等主要貨類吞吐量繼續較快增長。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81.02億噸,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6.46億噸,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吞吐量7.12億噸,金屬礦石吞吐量12.63億噸,糧食吞吐量1.69億噸,比上年分別增長24.4%、14.4%、11.1%和20.2%。 
    五、城市客運 
  2010年底,全國擁有公交專用車道3726公里,比上年底增加921公里。公共汽電車停車場面積3689.7萬平方米,保養場面積805.9萬平方米。擁有軌道交通車站977個,其中換乘站78個。城市客運輪渡在用碼頭563個。 
  城市客運運力穩步增長。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42.05萬輛、45.82萬標臺,比上年底分別增長2.1%和3.2%。按燃料類型分,其中柴油車、天然汽車、汽油車分別占69.0%、13.0%和8.1%。擁有軌道交通運營車輛8285輛、21165標臺,分別增長51.2%和55.8%。其中,地鐵車輛7437輛,輕軌車輛601輛,分別增長50.2%和55.3%。出租汽車運營車輛122.57萬輛,增長2.7%。 
  城市客運輪渡1192艘,減少12.1%。 
  城市客運運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2010年底,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33672條,運營線路總長度63.37萬公里。軌道交通運營線路53條,運營線路總長度1471公里,其中地鐵、輕軌線路分別為42條、1217公里和5條、169公里。城市客運輪渡運營航線533條,運營航線總長度4193公里。 
  全國港口全年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5.01億噸,比上年增長14.7%,增速比上年加快5.0個百分點,“十一五”年均增長12.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2.88億噸,內河港口完成2.13億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4.8%和14.4%,“十一五”年均分別增長12.8%和13.4%。 
  貨物吞吐量超過億噸的港口由上年的20個增加到22個。其中,沿海億噸港口16個,內河億噸港口6個。 
  2010年,城市客運系統運送旅客1073.98億人。其中,公共汽電車完成670.12億人,占62.4%,運營里程317.86億公里;軌道交通完成55.68億人,占5.2%,所占比重提高1.8個百分點,運營里程1.39億列公里;出租汽車完成346.28億人,占32.2%,運營里程1488.85億公里,平均每車次載客人數1.95人/車次,空駛率30.5%;客運輪渡完成1.90億人,占0.2%。 
    六、交通固定資產投資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持續增長。2010年,全國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3212.7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75%。“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47851.63億元,是“十五”投資完成額的2.1倍。分地區看,西部地區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4497.48億元,所占比重為34.0%,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比“十五”期末提高14.3個百分點;東、中部地區分別完成投資5168.53億元、3546.77億元,所占比重分別為39.1%和26.8%。 
    (一)公路建設。 
  公路建設投資繼續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148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十一五”累計完成投資40752.63億元,年均增長15.9%。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6862.20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十一五”累計完成投資22159.01億元,是“十五”投資完成額的2.5倍。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923.82億元,“十一五”累計完成投資9540.58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87.12萬公里,是農村公路發展投入最大、成效最顯著的五年。 
  公路建設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車購稅所占份額進一步加大。全年公路建設到位資金10166.55億元,同投資完成額相比,資金到位率為88.5%。到位資金中,國內貸款占39.9%,車購稅占13.1%,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別提高1.4和2.2個百分點;國家預算內資金占1.8%,利用外資占0.4%,地方自籌占31.3%,企事業單位資金占7.7%,其他資金占1.2%,上年末結余資金占4.5%。 
    (二)水運建設。 
  水運建設投資穩步增長。全年內河及沿海建設完成投資117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內河建設完成投資334.53億元,增長10.9%。內河港口新建及改(擴)建碼頭泊位325個,新增吞吐能力9767萬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5個,新增吞吐能力3827萬噸。全年新增及改善內河航道里程924公里。沿海建設完成投資836.87億元,增長10.4%。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擴)建碼頭泊位142個,新增吞吐能力21393萬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9個,新增吞吐能力19094萬噸。 
  七、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中趨好。2010年,全國共發生運輸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0件,死亡329人,沉船195艘,直接經濟損失3.24億元,比上年分別下降7.5%、2.1%、2.0%和6.7%,比“十五”末分別下降37.8%、31.3%、36.3%和34.6%。 
  水上搜救能力不斷增強。全國各級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共組織、協調搜救行動2218次,出動、協調各類船艇8095艘次、飛機345架次;在我國搜救責任區遇險船舶2348艘,獲救船舶1865艘,遇險人員24513名,成功搜救23555名,搜救成功率達96.1%。 
  施工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公路水路交通建設領域全年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2起、死亡97人,比上年分別減少31.6%和18.5%,死亡人數首次控制在百人以內。其中,死亡3-9人的較大事故11起、死亡42人,比上年分別增加3起和6人。未發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 
    八、交通科技與節能減排 
  科研硬件條件明顯改善。“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科研基礎條件建設投入持續增加,五年累計完成投資近8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2010年底,交通運輸行業共有國家及行業(重點)實驗室45個,國家及與行業相關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 
  科技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行業新簽科技項目投入研發資金總規模達120億元,比“十五”期增長60%以上,其中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究項目約占74%。 
  科技成果及效益顯著。“十一五”期間,共有3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7項,450余項科技成果獲得專利授權,近80項科技成果成功轉讓。行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0%。長大橋隧建設、深水筑港、河口航道治理等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行業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果。2010年底,全國營運車、船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港口生產綜合單耗分別比“十五”末下降了5%、7%和4%。 
    九、行業精神文明和人才隊伍建設 
  “十一五”期間,全行業共有83家單位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142人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稱號;人事部、交通運輸部聯合表彰的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200個,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500人;團中央、交通運輸部聯合表彰的全國青年文明號619個;交通運輸部表彰的全國交通運輸文明行業56個、文明單位284個、文明示范窗口352個、文明職工標兵343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87人,奧運交通運輸保障先進集體29個、先進個人71人,世博交通運輸保障先進集體75個、先進個人224人。 
  截至“十一五”末,共培養“交通青年科技英才”211人,“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18人,2人獲得“中國技能人才楷模”稱號,2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稱號,66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583人獲得“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 
    備 注: 
  1.資料來源:本公報中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服務、港口生產、城市客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統計年報;水上安全數據來自《2010水上交通事故情況年報》;搜救數據來自《2010中國搜救年報》;交通施工安全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基本建設質量監督總站;交通科技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科技司;行業能源消耗數據及精神文明建設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政策法規司;行業人才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人事勞動司。 
  2.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省統計數據未包括在本公報內。 
  3.從2009年起,交通運輸部負責全國城市客運統計。交通運輸部組織各省級城市客運主管部門,根據2010年新制定的《城市(縣城)客運統計報表制度》,收集整理、匯總形成2010年城市客運統計數據。 
  4.從2010年起,由交通運輸部門管理的公共汽車、出租車不再納入公路載客汽車統計,這部分數據納入城市客運運力予以統計。有關公路營運汽車及載客汽車的同期比均按可比口徑計算。 
  5.通道貨物承載量指報告期內通過干線航道的船舶載運貨物重量之和,反映通道的運輸能力。通過長江干線的貨物承載量包括干線與干線之間、支流與干線之間、干線與海上之間以及支流通過干線進入支流的運量。目前長江干線進支流及支流進支流的運量尚未完全納入統計。西江航運干線的貨物承載量包括干線與干線之間、干線與珠江三角洲之間以及經過干線的支流、三角洲與海上之間的運量。貨物承載量數據系根據海事局簽證、查驗數據和江蘇航道局提供的數據整理。 
  6.交通擁擠度指公路上某一路段折算交通量與適應交通量的比值,反映交通的繁忙程度。 
  7.從2009年4月起,根據第三次全國港口普查結果,規模以上港口的統計范圍由原“年貨物吞吐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沿海港口和200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以及經營外貿、集裝箱裝卸的港口”調整為“年吞吐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沿海港口和200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相應地,規模以上港口吞吐量數據按調整后的范圍予以統計,同期比按可比口徑計算。 
  公里,比上年末分別增加19.80萬公里、5.35萬公里和14.45萬公里;簡易鋪裝路面52.42萬公里,比上年末減少0.83萬公里;未鋪裝路面156.60萬公里,比上年末減少4.23萬公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