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優化外貿結構須“進出并重”

2011-4-27 14: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的新形勢,為此,“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在這一新的開放戰略中,很重要的是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同時,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安全高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從剛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在對外貿易結構以及利用外資等方面正在發生一些積極變化,而這一信號所帶來的趨勢性轉變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優化外貿結構還須加力 
  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00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5%。其中出口3996.4億美元,增長26.5%;進口4006.6億美元,增長32.6%,一季度累計出現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盡管針對6年來首度出現季節性貿易逆差有各種各樣的評判,但在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國內通脹壓力較大等情況下,逆差的出現或具有積極意義。按照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專欄)所說的“中國外貿結構的調整要通過增加進口,特別是努力擴大從主要貿易順差國的進口來調整”,逆差的出現不僅符合我國“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的外貿政策,也是經濟結構調整在貿易領域的初步體現。 
  事實上,一季度貿易逆差的出現,主要源自進口增速的擴大。通過推進自貿區戰略和加快實施促進進口便利措施,我國進口規模于去年3月突破千億美元,今年3月則創出1500億美元新高;同時,進口增幅從去年10月起連續5個月高于出口增幅。不過,對于一季度貿易逆差的出現,大部分專家都表示是“暫時性的”,未來順差將趨向回升。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年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為3.1%左右,是一個持續回落的表現,為比較合理的經濟學區間,“今年這個數字會進一步收縮”。 
  雖然擴大進口正在發揮其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優化貿易收支結構,但有專家指出,優化外貿結構的關鍵是要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一方面要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另一方面應大力提升進口綜合效應。 
  從一季度進出口產品結構看,加工貿易出口增長21.6%,占整體出口比重的46.2%,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長31.7%,占整體出口的比重高于加工貿易0.3個百分點。而進口額擴大則體現在資源品的量增價漲。對此,姚堅表示:“由于貿易條件變化,特別是價格變化引起的貿易逆差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當前,我國外貿結構的優化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須并重 
  根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至3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0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4%。其中,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6%;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36.4%。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快于制造業近12個百分點,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同期全國總量的比重上升至47.4%,超過制造業所占比重的45.3%。 
  此外,從全國吸收外資區域分布情況看,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3.3億美元,同比增長84.1%,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的比重上升至7.7%,超過中部地區所占比重6.8%。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吸收外資突破千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從結構上看,這一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服務業及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大幅增長,增幅分別為28.6%和27.6%,表明我國在利用外資的行業結構、區域結構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要求,利用外資將從單純注重引進外資數量向更加注重提高質量轉變,充分發揮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作用。今后我國將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綠色低碳、現代農業等領域,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教育、旅游等領域的對外開放。 
  “引進來”的同時更要“走出去”。今年一季度,我國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8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2%。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自身發展階段所決定的。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外匯儲備超3萬億美元,造成央行基礎貨幣投放壓力過大的形勢下,如何管好、用好這筆財富更具有現實意義。有人舉例說,德國每年出口量與我國相當,但其外匯儲備只有幾百億美元,其原因就在于“走出去”做得好。對此,陳德銘指出,我國應抓住歷史機遇,搭建新的合作機制和合作平臺,推動企業積極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進一步拓展我國外部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達到590億美元,與當年吸收外資1000億美元相比,已接近6∶10的水平。按照這一發展趨勢,5至10年左右,我國將逐步實現資本“引進來”和“走出去”基本平衡。 
  不過,從近來中國鋁業、華為、光明乳業等海外收購失敗教訓中,我們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巨大挑戰和風險。為此,專家指出,在熟練駕馭國際商業規則的情況下加大跨國并購力度,以實現核心戰略資產的保值增值,是中國企業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必修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