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拓 大通關 大增長
2011-4-24 22: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湖北物流高校采訪團 文杏
前 言
萬里滾滾長江,千年黃金水道。湖北,中部崛起的主戰場;武漢,九省通衢的區位優勢;陽邏港,深水良港之美譽;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有限公司 (簡稱陽邏港WIT),在武漢新港陣地的最前沿,通江達海,致力成為中西部通往世界的大門。
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有限公司系長江中上游首家由外商控股的中外合資港口企業,位于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陽邏港,是長江中上游第1個按國際標準設計的專業化集裝箱碼頭。陽邏港WIT自開港運營以來,本著“通江達海”的愿景和使命,鍛造口岸物流平臺,協助建設與國際干線班輪無縫對接的水運快速通道,幫助中西部地區快速融入世界經濟海洋。以“大船下游,小船上游,陽邏港中轉”的轉動模式,帶來長江集裝箱分段運輸的重大突破。WIT所經營的這個新碼頭,已讓業界感受到蓬勃發展的強大生機。
WIT——武漢陽邏港戰略投資和開發建設的開拓者
戰略投資:
12年前的陽邏港,雖有深水良港的美譽,但老碼頭陳舊落后,規劃中的集裝箱港區還是一片魚塘。武漢整個港口的集裝箱年吞吐量也只在2萬標箱上下徘徊。香港中國基建集團的決策者,憑借深遠的戰略眼光和專業的項目論證,毅然決定在此投資,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為武漢現代集裝箱港口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開發建設:
陽邏港WIT拓荒建設和經營管理的陽邏集裝箱轉運中心,是武漢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定位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樞紐港,中西部地區通向海外的國際港。
2003年11月,中國基建集團委派擁有豐富海港管理經驗的謝炳木來到陽邏,受命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揭開了武漢現代集裝箱港口快速發展的新篇章;2004年2月8日,期盼多年的陽邏集裝箱碼頭終于開港運營;當年9月,武漢海關同意陽邏港開展長江中上游地區外貿跨關區中轉業務。
領導關懷:
陽邏港WIT一直受到國家、省市政府領導的關注和重視。湖北省前任省委書記羅清泉明確指示“以陽邏港為核心打造武漢長江航運中心”。200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交通部部長李盛霖一行,蒞臨陽邏港WIT視察,并明確指示發展內河航運是國家戰略決策。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原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原武漢市委書記楊松等各級領導,也先后多次視察陽邏港,對武漢新港建設和江海直達航運給予大力支持。201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陽邏港現場視察。溫總理明確指示開發長江黃金水道,應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河道整治、生態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并充分強調武漢需要一個國際化、現代化的港口,港口建設要同當地經濟社會狀況相適應。
WIT——創新發展武漢集裝箱口岸綜合服務的引領者
陽邏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已建成湖北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聯檢大樓,可提供便捷的綜合口岸通關服務。WIT現擁有2個5000噸級 (兼顧萬噸級)集裝箱泊位、10萬平方米庫場、集裝箱橋吊等數十臺配套齊全的現代化裝卸機械。以及先進的CTMS系統、CCTV系統等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港口年通過能力超過40萬標箱。陽邏港WIT管理素質優、服務佳、效率高,成為長江沿岸港口服務的優秀品牌。港口業務快速增長。2004年開港運營,當年吞吐量就突破2萬標箱,2009年達到25萬標箱,吞吐量6年年均增長60%。公司先后榮膺2006年首屆“武漢最具影響的十大創新企業”、2007年度“全國優秀外商投資企業”、“物流湖北2008年度十大創新企業”、2009年度“履行社會責任優秀外商投資企業”和“誠信企業” (信用等級為AAA-)、“2010年全省擴大開放先進單位”、“2010年度武漢市對外開放先進單位”、“2010年度閩商優秀企業”、“2010年度開發建設特別貢獻獎”。
陽邏港WIT作為武漢新港的開拓者,率先開展外貿集裝箱“跨關區水水中轉”和內外貿“同船運輸”試點;在武漢水運口岸首家經營“公用保稅倉庫”;取得外貿危險貨物港口作業資質,港口操作安全規范。陽邏港功能的完善和創新,極大提升和擴大了武漢新港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WIT——中西部通往世界大門的港口服務鍛造者
2004年到2010年,陽邏港年吞吐量由2萬標箱躍升到26萬標箱,秘訣何在?“服務”是WIT核心價值觀的第一項內容。論服務地域,湖南、重慶、四川等地貨物在陽邏港口中轉,WIT大力推動“外貿貨物跨關區中轉”運輸模式,現已成為武漢新港打造國際港的基石;談服務效率,WIT碼頭橋吊操作手創造的“46吊/小時”作業記錄,在長江港口中傲視群雄;講服務質量,WIT孜孜追求“暢通、安全”,不僅保障江海直達航線的穩定運營,而且“七年無大事故”讓客戶和社會充滿信賴;說服務精神,公司員工誠摯朝氣的風貌和專業細致的行動,足以讓最挑剔的客戶心悅誠服。
WIT始終秉承“追求卓越,日臻完善”的服務理念,遵循“以人為本、以客為先”的服務特色,按照現代貨物運輸和物流發展的趨勢,竭誠為廣大客戶提供集裝箱、超重大件及散件雜貨的港口裝卸作業、中轉、倉儲、冷凍箱疏運及貨物拆裝箱、拼箱、查驗、熏蒸、修箱、物流加工、分撥配送等其他相關服務。同時還將為客戶提供網上集裝箱信息查詢、信息共享、遠程數據交換(EDI)等港口功能的延伸增值服務。
幾年來,陽邏港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有限公司憑借優質的港口物流服務,受到中遠泛亞、上海集海、馬士基、中石化、冠捷科技等航運、貨代及重要貨主的贊譽。武漢中遠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王善和總經理這樣評價:“最近幾年的合作中,深切體會到陽邏港WIT硬件、軟件、創新理念和誠信經營等特征,在客戶全心服務這方面作得非常的完善。”2010年年初,顯示器全球主要制造商冠捷武漢公司專程向陽邏港發來感謝信。WIT積極支持到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達航線,公司物流部專設車隊24小時安排集卡車運送冠捷出口顯示器到港區,安排專人配合其快速完成報關等通關手續,未因報關、通關或操作耽誤一票貨物的國際干線班輪船期,確保冠捷每一個貨柜及時交貨。緣于對WIT優質服務的信賴,冠捷武漢公司改變傳統港口作業場所,將外貿貨物全部轉至陽邏港出關。重慶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健說道:“陽邏港提供優質服務,我們民生公司主營的是上海重慶之間集裝箱的運輸航線。由于受航道的限制,我們在陽邏有中轉的需求,陽邏港WIT在管理、運輸、裝卸方面都能夠提供比較好的服務,所以我們選擇陽邏港WIT作為我們民生公司在這里的中轉基地。”
WIT——陽邏現代港口企業文化的創建者
一、企業的領頭人——董事總經理謝炳木
武漢國際集裝箱轉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謝炳木,曾在李嘉誠和黃控股旗下的廈門海倉之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供職多年,亦是業界中公認的行家里手。開港運營7年來,他帶領團隊在困難中前行,在風雨里展翅,在實踐中磨礪,實現了一次次跨越,使WIT茁壯成長為一個新型的、勇負責任的現代港口企業。對企業發展負責,從2004年開港當年2萬TEU到2009年超過25萬TEU,6年年均增長率超過60%;對股東負責,嚴格控制經營成本和管理費用,港口業績快速增長;對政府負責,2006年,積極按政府要求,港口無條件承接了高污染貨物作業;對員工負責,在公司虧損期內逐步建立員工工資年度自然增長機制,強化員工的技能和理念培訓;對社會負責,合理使用當地勞工,悉心建設港口國際物流平臺,擴大武漢中心城市的影響力和輻射力。2010年,謝炳木先生榮膺“武漢地區第七屆創名牌十大杰出人物”。WIT也成為武漢地區創品牌突出貢獻企業。
二、積極進取的員工
陽邏港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年輕人。為倡導員工不斷挑戰自我,持續提升職業技能,2009年12月24日,WIT首屆岸橋競技操作考核正式舉行。第3代操作手謝橋波僅用58秒時間,完美地表演完成了集裝箱吊裝作業全過程,達到了海港優秀岸橋操作手中的最高水平。如今,WIT有了一流員工這張“牌”,進一步注重在機械設備、工藝流程、生產安全等各方面的運營和管理,不斷提高港口裝卸效率,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質量管理方面:
2010年12月20日,WIT通過ISO9001-2008質量體系認證,分別取得了由中國質量中心和國際聯盟 (NET)頒發的資格證書。
生產效率方面:
WIT操作部苦練內功,完善流程,提高效率。操控中心先后9次刷新單班作業記錄,單班生產記錄由2009年度白班460U、夜班687U,提高到2010年度白班555U、夜班838U。橋吊單機作業效率平均為27U/H,閘口通過效率達到40分鐘/U。箱貨中心創造了日裝箱144TEU的歷史最高記錄。
安全生產方面:
WIT堅持“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5年累計完成包括3.8萬標箱煙花在內的大量危險品集裝箱港口作業任務。未發生一起危化品泄漏、爆炸、集裝箱落水等事故,先后榮獲“武漢市安全生產先進企業”、“零事故生產企業”等稱號。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月”教育活動,將《WIT安全手冊》印制并分發給每一個員工。在工會、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等支持下,公司先后開展全員安全知識競賽、安全知識機考以及實戰消防安全演習,全面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WIT——港口物流鏈資源整合的探路者
陽邏港WIT自開港以來,強力整合優質資源。通過開通江海直達航線、與物流中心區港聯動、完善重要基礎設施、與其他港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整合港區、建設捷運系統等措施,陽邏港WIT的物流鏈資源整合取得了卓越成效。
一、 “陽邏-洋山”江海直達航線開通并穩定運營。
2009年3月1日,以點對點的“五定”班輪方式,開通運營了“陽邏-洋山”江海直達航線。每周4班從陽邏始發,穩定運營,外貿集裝箱48小時運抵洋山港,無縫對接國際遠洋干線班輪。
二、陽邏港與武漢保稅物流中心區港聯動試點啟動。
2009年4月3日,正式啟動了陽邏港與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的“區港聯動”試點,湖北省副省長田承忠、武漢市副市長岳勇、以及口岸查驗單位負責人出席了試點啟動儀式。湖北“大通關”建設取得重要突破。
三、海關 “H986”集裝箱檢查系統落戶陽邏港WIT。
為支持中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海關總署2010年決定向武漢海關調撥一臺“H986”集裝箱檢查系統。經多次調研論證,武漢海關會同湖北省口岸辦負責人在陽邏港召開專題會議,確定由WIT負責投資在港區內建設查驗房及監管樓等配套設施,協助安裝調試該系統。項目基建工作已于2010年10月開工,預計2011年5月該系統正式投入使用。“H986”集裝箱檢查系統有利于海關快速查驗,提高外貿貨物的口岸物流效率,為企業節約通關成本,將成為武漢海關在陽邏港推行“一站式”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
四、WIT與瀘州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彰顯武漢新港影響力和輻射力。
2010年12月15日,武漢市政府與瀘州市政府、陽邏港WIT與瀘州港之間,分別簽署港口物流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構建中西部物流大通道。各方同意密切合作,將瀘州港建成武漢新港的重要喂給港,培育壯大江海直達航線和兩地之間的“水上快巴”,鍛造與沿海國際港口無縫對接的集裝箱轉運中心。WIT通過港口合作,提升武漢城市影響力,得到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五、楊泗港將搬遷到陽邏港二期,形成扎堆集中經營的格局。
2010年2月,武漢港務集團負責人宣布:“集團公司運營的楊泗港,將逐步外遷集裝箱轉運功能,陽邏成為重要的遷往地之一。”武漢港務集團參與投資建設的陽邏港集裝箱二期工程,建有4個5000噸級兼顧萬噸級集裝箱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80萬標準箱。今年6月份以后楊泗港將搬遷到陽邏港二期,武漢集裝箱港口運輸將形成扎堆集中經營的格局。
六、策劃建設“外貿集裝箱水陸捷運系統”,為地方“大通關”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陽邏港WIT正在策劃建設“外貿集裝箱水陸捷運系統”,借助于優越的港口通關條件和強大的港口作業能力,強力整合水、陸優質資源,力爭將外貿貨物自貨主廠區到國際干線班輪的水陸運輸總時間縮短至5~6天,為地方“大通關”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后 記
2011年1季度,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有限公司港口生產增長勢頭強勁,獲得 “十二五”開門紅。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4509標箱,其中外貿箱45941標箱,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7.66%和27.31%。服務客戶、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快速發展,陽邏港WIT一直在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