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尋甸大交通促大跨越
2011-4-20 17: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的5年是尋甸交通發展變化最快的5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歷史新高,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取得新突破,城鄉公交一體化得到穩步推進。站在“十二五”開局的新起點上,尋甸交通運輸發展又面臨新的挑戰。今年,尋甸將全力配合做好轎子山旅游專線、縣城至倘甸一級公路建設、東川至倘甸二級、祿勸至倘甸一級公路建設、尋甸縣功山至東川區公路。力爭立項啟動金所至柯渡一級公路建設,總投資約40億元……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高
“十一五”期間,尋甸縣交通緊緊抓住擴大內需,以及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投資規模快速增長,設施建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新階段,交通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初步緩解。“十一五”期間,尋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歷史新高。投資3.51億元,完成行政村路面硬化427公里和路基改造工程1076.5公里、通暢工程37.091公里。新建金源沙灣大橋、七星大橋、河口小街橋、柯渡新莊橋、甸沙興隆橋、倘甸竹園舊治白橋。
“全縣交通投資約為‘十一五’計劃的1.19 倍,為‘八五’、‘九五’總和的1.8 倍。這充分說明,經過近年來的努力發展,尋甸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尋甸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胡永庚說,回顧和總結過去的5年,尋甸交通發展進程很不平凡。這五年,是尋甸搶抓發展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交通運輸事業快速發展的5年,交通運輸各項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績。5年來,在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上,尋甸始終堅持“建養并重”的方針,以實現“通、平、美、綠、安”為公路養護工作目標,積極推進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加大養護投入,投資4318萬元,完成農村公路大中修122.8公里,日常小修保養5056公里;投資 645.3 萬元,完成農村公路綠化214 公里;投資150萬元建成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所8個,公路養護質量穩步提高。投資260萬元建成塘子、金所2個固定治超檢測站,公路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共查處路政案件91起,查處率100% ;收回路產1950平方米,設置交通標志牌824塊,辦理行政許可23件,路產追償10件,有力地保護了地方公路的路產路權。治超效果進一步提高,共檢測貨運車輛41058輛,有效遏制了超限運輸車輛對公路的破壞,為公路運輸暢通提供了保障。公路管理、養護體制逐步建立長效機制,保障了公路的完好、安全、暢通,對促進尋甸城鄉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歷史新高還表現在,5年來尋甸農村客運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農村客運通達深度得到顯著提高,按照農村客運站建設標準,完成仁德、塘子、金所、倘甸、河口、功山、羊街、甸沙、鳳合、聯合、雞街、六哨、金源13個四級客運站點建設。投資3169.6萬元,新建縣城二級客運站。全縣所有鄉鎮公交通達率達100%,行政村公交通達率90.2%。農村客運正步入規模化、組織化、規范化的軌道。
如今,尋甸初步建立起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行政村為輻射點的交通格局,基本滿足城鄉群眾出行需要,實現了布局科學、合理的城鄉公交網絡,老百姓出行更加安全、快捷和便利。
實現交通運輸大發展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更是實現尋甸交通發展的關鍵一年,起好步、開好局,對鞏固過去五年的成果和順利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胡永庚說:“今年尋甸將緊緊抓住科學發展和加快交通運輸發展這一主線,努力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為‘十二五’期間實現交通運輸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尋甸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全力配合做好轎子山旅游專線、縣城至倘甸一級公路建設、東川至倘甸二級、祿勸至倘甸一級公路建設、尋甸縣功山至東川區公路;力爭立項啟動金所至柯渡一級公路建設,總投資約40億元;著力實施農村公路路面硬化30公里;爭取立項建設河口北大營、功山2個四級客運站和河口沙谷渡大橋;貨運車輛超限超載率控制在4%以內;農村公路養護大修10公里,日常小修保養1664公里。
根據這一奮斗目標,尋甸著力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提高管理養護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做到交通運輸建設“無盲點”。
尋甸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項目、農村公路建設、場站建設,努力增加投入,確保今年交通基礎設施的順利實施。加快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全力配合做好縣城至倘甸一級公路建設、東川至倘甸二級、祿勸至倘甸一級公路、尋甸縣功山至東川區公路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今年早日開工;協調解決轎子山旅游專線尋甸境內建設的有關問題和技術服務;力爭立項啟動金所至柯渡一級公路建設;抓緊抓實建設項目啟動,鑒于金源鄉、聯合鄉、鳳合鎮、倘甸鎮4個鄉鎮托管后,今年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主要是羊場至橫山30公里,尋甸將做到早測算,提前報市交通運輸局審批;爭取立項建設河口北大營、功山2個四級客運站和河口沙谷渡大橋;力爭開工建設風龍灣小壩者客運碼頭。
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尋甸將繼續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和提高管理養護水平。對農村公路實施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養護。注重日常養護,完成農村公路養護大修10公里,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提升農村公路的通行能力。繼續加大超限超載打擊力度和專項整治工作力度,加大路面巡查力度,盡力減少治理超限超載盲區和盲點,確保貨運車輛超限超載率控制在4%以內。統籌協調鄉鎮政府,在2010年實施縣鄉道路及村道兩側控制區環境綜合治理及“路段長”責任制的基礎上,有序開展拆臨拆違、建綠透綠、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為繼續加強安全監管,維護行業穩定。認真履行交通運輸職能部門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職責,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我們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治理、隱患排查工作。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以及汛期、冬季等季節性氣侯條件下的公路建設和養護、水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確保交通運輸行業安全形勢穩定。同時加強應急管理規劃和建設,加強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防范管理,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信息暢通、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胡永庚說。(記者楊雪煌 通訊員李艷梅 馬興有 林萬仙 攝影報道)
隨 評
將交通作為城市發展先行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基本建成國家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初步形成網絡設施配套銜接、技術裝備先進適用、運輸服務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二五”時期是尋甸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承前啟后時期,也是加快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尋甸的重要時期。交通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是尋甸縣加快各項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尋甸城市化發展的先行條件。
《尋甸縣“十二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在總結“十一五”期間交通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公路、渡口、公共交通、運輸等方面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為目的,提出“十二五”交通發展的目標、重點項目布局、建設時序和政策措施建議,將交通體系作為城市發展先行條件由此有了新的動力和源泉。
交通作為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必須在尋甸縣縣域經濟建設進程中起到先行軍的作用。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運輸量絕對值的增長,這也要求尋甸提供更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容量以滿足運輸量增長要求;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的升級,要求構建適應產品生產與流通特點的低成本、高效率運輸服務體系,以適應新型工業化的發展要求,基礎設施則要向網絡化、信息化、現代化方向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尋甸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項目、農村公路建設、場站建設,努力增加投入,確保今年交通基礎設施順利實施,為全面發展打下基礎。這既是構建交通體系的舉措,又是以交通作為城市發展先行條件的表現。通過發展,交通作為城市發展先行條件的地位將會更加穩固,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