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讓企業通關“立等可取”
2011-4-20 16: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張小小的卡片記載著貨物從入區到出區的整個流程,企業憑借這張卡片對貨物進行報關,而海關根據卡片信息進行到貨確認、報關單審核、放行,整個過程不到1小時,這是煙臺海關場站物流管理系統給企業帶來的方便和快捷。
煙臺保稅港區是全國首家由出口加工區和港口整合轉型升級而成的保稅港區,其前身的煙臺出口加工區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出口加工區,每天進出的車輛約有1200輛次。
近年來,隨著大型企業的入駐及相關部門的精心經營,煙臺出口加工區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進出口總值創下了202.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8.4%,占全國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值的10.7%。
面對業務量如此快速的增長,傳統的物流監管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加工區發展需要。2010年10月,由煙臺海關設計需求、青島海關數據中心開發的“煙臺出口加工區場站物流管理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管理系統采用“物聯網”先進理念,海關在加工區主卡口、場站卡口及海關辦事大廳內設置專用讀卡器,所有載貨車輛憑事先辦理的信息卡進出區,系統自動讀取車輛載貨信息并自動判別放行。
海關可以實時讀取每個數據采集點的信息并同紙質單證進行比對,現場關員則根據比對信息對貨物采取相應的措施,更加快捷地實現了信息的交換和通信,既滿足了海關對貨物嚴密監管的需求,又大大地節省了企業的通關時間。同時煙臺海關及時調整業務現場設置,將企業申報、海關審單、查驗、放行等流程放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每個環節都盡量使企業“立等可取”,大大節省了企業通關時間。
高效的通關速度也使企業嘗到了甜頭。鴻富錦精密電子中央關務負責人表示,“場站的投入使用等于是把原先較為分散的施驗封、報關、審單放行等各個環節點連成了一條線,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鏈條上的每項工作,我們都可以在場站內完成,原先整個流程走下來至少也要2個小時,現在基本上都能在1小時內辦完,這對我們來講是最大的支持了。”
受益的還不僅僅是區內生產型企業,承擔貨物運輸的物流公司也是重要的受益者,由于通關速度的提高,以前1輛車1天只能到區內送1-2次貨,而現在送貨次數翻倍地增加,減少了車輛閑置時間,效益也明顯提高。(本文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