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座水做的橋
2011-4-15 13: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橋上走的是船,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驚訝,難以相信。但在德國就有這樣一座橋,橋面既可以供行人、車輛通行,也可以行船蕩舟。
這是一座橋中橋,或者,可以稱其為渡槽。確切地說,這座橋中間行船,兩側留出通道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這就是德國馬格德堡水橋(Magdeburg Water Bridge),也稱跨河水道(Wasserstrassenkreuz)。
這座奇特的橋中橋連接著德國兩條重要的航運運河:易北—哈維爾運河(E l b e-H a v e lC a n al)和馬格德堡(Ma g d e b u rg)附近的米德蘭運河(Mittellandkanal),并直通德國工業(yè)重鎮(zhèn)魯爾山谷(Ruhr Valley)的中心地區(qū)。
現(xiàn)在的馬格德堡水橋于1997年正式開工建造,歷經6年、花費5億歐元,于2003年10月開通并投入使用。
追溯這座橋的建筑歷史,我們則需把目光投向1919年。近百年之前,德國工程師就已經開始醞釀連接兩大運河的計劃,并形成了初步的構思。經過一系列論證,1938年,羅騰湖馬格德堡水橋遠景(R o t h e n s e e)升船機及大橋錨碇安裝就位。一個在當時看來幾乎可以稱之為浩大的工程眼看就要開始了。當人們期待著德國創(chuàng)造橋梁界奇跡的時候,德國人卻給了世人一個更大的新聞: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戰(zhàn)爭幾乎耗干了德國全部的精力與財力,卻在1945年給了這個國家一個致命的打擊。戰(zhàn)敗后,德國經濟一度陷入困境。接著,東、西德分裂,不同的政體、迥異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導致位于東德的馬格德堡水橋建設項目一拖再拖。
1990年,東西德國統(tǒng)一后,首先對公路、橋梁進行統(tǒng)一編號,并重新編制道路交通重大工程規(guī)劃。馬格德堡水橋作為優(yōu)先項目,終于再度被人們想起,并提上德國重建的議事日程。
1997年,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后,連接柏林的內陸港與萊茵河沿岸港口的馬格德堡水橋工程開工。這個為使運輸船舶得以跨越易北河而建設的龐大的“浴缸”,共耗費了2.4萬噸鋼材和6.8萬立方米混凝土。2003年10月,馬格德堡水橋開通,全長918米。水橋開通后,船只可通過運河,大大縮短了到達魯爾區(qū)和柏林的距離,也疏通了東西方向的水陸交通。而在此之前,在米德蘭運河和易北河—哈維爾運河之間行駛的船舶不得不繞道12公里,通過易北河羅騰湖船閘(Rothensee Lock)和涅格利普船閘(NiegrippLock)通行。
如今,東部的米德蘭運河與西部的易北—哈維爾運河通過馬格德堡水橋連接在一起,從該橋通過易北河還可到達漢堡的海港和南部的德雷斯頓, 甚至捷克。獨特的地理位置, 讓這里成為水路、鐵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由于水橋位于馬格德堡附近的霍恩沃特城外,恰是當地交通的集散地,各種交通設施齊聚于此,因此,水橋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馬格德堡水路十字路口”。
水橋作為交通設施,每天從橋上通過的船只不計其數,慕名而來的游客更是數不勝數。為方便游客,當地相關部門在水橋附近開辟了停車場,并在橋上設置了自行車道、人行道,以及其它信息標志。橋的一端,一塊金屬牌上詳細寫著水橋的建筑歷史。
水在橋上,橋在水中,雖然幾經周折,馬格德堡水橋仍不啻為橋梁界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