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解讀“十二五”: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2011-4-12 14: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3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北京市財政局在網站上公布了北京實有公車62026輛。此舉如投石擊水,激起漣漪層層。盡管許多網友對這個數字是否太小提出質疑,但對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公布這個數字給予充分肯定。“公布公車數量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但也來之不易。希望政府把治理公車作為整治腐敗的切入點。”一位網民如是說。
長期關注公車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除了公開公車數量外,更應公開公車購置價格、司機數量以及維修保險等運營成本。目前每輛公車的運營成本并無官方的公開數據,公開公車數量的目的在于可借此了解公車消費支出,通過這些積極的信息公開方式,增加政府行政的透明度。
中國的改革已經走過30多年的路程,就是公車改革也早在1997年由廣東省開始試水。為何北京市公車改革的一個小小序曲仍然會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這說明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路上,改革的任務仍然繁重,仍然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北京的序曲也許會是全國的序曲,據有關人士介紹,更高層面和更大范圍的公車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推出。
“十二五”的五年,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關鍵的五年,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關鍵的五年。完成這五年的歷史重任,我們向何處去尋找強大的推動力?毫無疑問,答案就是全面推進改革。“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經過30多年的改革,中國經濟已經總體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但這個改革進程還遠沒有完結。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紀頭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依然滯后。例如,在決定發展方式的基礎制度方面,國有經濟存在著國有資本在一般競爭性領域分布過廣、部分壟斷行業改革進展緩慢、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尚不健全等問題;而非公經濟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卻依然面臨諸多體制上的發展障礙。
“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改革篇開篇就提出,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各有不同的任務。對國有經濟來說,除了繼續推進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大型企業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外,如何推進壟斷行業的改革,是亟待實現突破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任務。對壟斷行業,也要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和各自的改革進程,分類推進改革。規劃中提到,鐵路、鹽業等行業的體制改革,要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而電力體制改革,任務是穩步開展輸配分開試點;電信、石油、民航和市政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改革,要繼續向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方向推進。對非公有制經濟來說,主要任務是消除制約其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例如,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文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完善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改善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服務等等,為民間資本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核心是進一步合理分配資源,進一步破除壁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劍星對規劃提出的改革重點任務如是評價。
的確,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改革全局的重要突破口,也一直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畢竟,沒有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市場環境。規劃綱要在推進行政體制的改革方面,著力強調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等四個方面的任務,其目的是按照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抓住熱點難點實現突破,確實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十二五”規劃第一次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線”,人們在看到這一大亮點時,也提出這樣的問題:從“九五”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如今縱跨四個五年規劃,為什么中國的轉型之路仍然存在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長期跟蹤研究改革問題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一針見血地指出:“發展方式轉變在許多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根本在于體制機制原因。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滯后,直接導致發展方式轉變的滯后。”
針對收入分配、城鄉“二元”結構、公共財政建設、資源環境價格等諸多重點領域的體制性障礙,“十二五”規劃綱要分別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任務。
在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十二五”期間重點要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完善預算制度和稅收制度,積極構建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規劃在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預算管理制度以及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革任務。
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面,規劃提出,要全面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功能,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和轉變發展方式服務。并圍繞著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完善金融調控機制、加強金融監管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部署。
在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方面,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能夠靈活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具體任務的提出則圍繞著推進水價改革、深化電價改革、完善油氣價格形成機制、推進環保收費制度改革、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配套制度改革等五個方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