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氣管線迎來3500億投資盛宴
2011-4-10 16: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秀強
國內油氣管網建設正步入高潮。 “十二五”規劃提出, “加快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國內油氣主干管網”。
3月23日,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海外管道研究所副主任寇忠透露:“到2015年,國內油氣管道總長度約14萬公里。目前,中國油氣管道長度7.7萬公里,將新增6萬余公里。”
其中,原油管道建設1萬公里以上,成品油管道將在1萬~1.5萬公里以上,天然氣管道建設將在3萬公里以上,建設速度和規模超過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初步測算,油氣管線建設共需約3500億元投資。其中,天然氣管道建設需2500億元,成品油管道需500億元,原油管道需500億元。
巨額投資、6萬公里浩蕩建設工程,油氣企業、設備制造商們正享受盛宴,同時也必須接受監管和考驗。
■中石油主導油氣管網
根據寇忠提供的信息,未來原油管道建設方向是,以國內外兩種石油資源為基礎,以煉化企業布局和加工量為導向,改造和完善現有系統。為進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及緬甸原油需要建設相應的跨國原油管道。
在成品油管道上,將加快構建與資源結構相適應,覆蓋東北、西北、華北、中南和魯西地區的成品油管網系統,形成“北油南調、西油東送”的管網運輸格局。寇忠說: “成品油一次運輸的管輸比例只有20%。雖然在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區建成骨干輸油管道,但尚未形成區域性成品油管道供應網絡。”
天然氣管道將圍繞全國天然氣管道聯網,進行配套城市分輸支線建設,建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連通海外”基本框架,形成以四大氣區 (新疆、青海、陜甘寧、川渝)外輸管線和進口天然氣管線為主干線,連接海氣登陸管線和進口LNG等氣源的全國性天然氣管網。
中石油占據國內油氣管道運營大頭。中石油2010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石油油氣管道總長度為5.68萬公里。“十二五”期間,中石油仍是油氣管線建設的主力。以天然氣管線為例,寇忠透露,中石油正規劃建設天然氣管線20項。包括西二線、西三線 (霍爾果斯-韶關)、西四線 (吐魯番-中衛)、中緬、中衛-貴陽管道、薩哈林天然氣管道、陜京三線、秦沈線、山東天然氣管網等。2015年上述管線大部分投產。
中石油在東南沿海、長三角、環渤海等優質市場布局大量天然氣管線。東南沿海規劃建設西二線、西三線、中緬管道、福建支干線;長三角地區規劃建設西二線上海支干線、金華-麗水-溫州-臺州支線及如東-南通-江都管道,主供氣源為西一線、西二線、冀寧線和江蘇LNG。環渤海地區規劃新建秦沈線、陜京三線、山東管網等干線管道,基本實現地級市全覆蓋,主供氣源為陜京一、二、三線和唐山LNG。
■6萬公里管線疑慮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急于分享油氣市場,在管道規劃建設上各自為政,惡性競爭及管道重復建設或將在 “十二五”出現。
資料顯示,中石化正加快建設川氣東送管道,及沿線支干線管網建設,意在開拓山東、長三角等主要目標市場。同時,規劃建設中石化塔里木天然氣出疆管線,與川氣東送貫通相連,為長三角地區供氣。中海油正以廣東、上海、秦皇島等沿海LNG接收站為依托,構建天然氣沿海大動脈管網,占領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發達地區市場,積極發展陸上天然氣管網。
業內的另一憂慮是,6萬余公里油氣管線這一浩蕩工程如何監管?現實問題是,油氣管線建設投資巨大,且涉及鋼管、電機、天然氣壓縮機等多種設備材料采購,其間多有尋租空間。
2011年2月,審計署公布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東段2010年跟蹤審計結果,共曝出設備材料采購不合規、初步設計概算不合理、工程價款結算審核不嚴等七方面重大問題。生態環保則是油氣管線建設必須考量的另一因素。中俄西線天然氣輸送管道建設正遭受環保質疑。
公開消息稱,國家林業局組織專家論證會,原則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穿過新疆喀納斯湖區方案。喀納斯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地,天然氣管線建設必對環境產生影響。盡管有專家提出異議,但方案仍被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為1996年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由于雙方遲遲不能敲定氣價,管線建設一拖便是15年。
此外,我國巨大的天然氣消費量及密集的管網迫切需要利用大型儲氣庫進行調峰。目前,國際上儲氣庫儲氣量占總消費量比重在10%左右,而我國僅為3%。儲氣庫建設能否與天然氣管網同步?
寇忠稱,中石油在 “十二五”期間將建設20~30個儲氣庫。中石化也將利用中原、江漢、勝利、江蘇等地枯竭油氣藏配套建設地下儲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