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讓現代物流“保駕”糧食安全

2011-4-10 16:4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隋秀勇
    對于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糧食安全”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盡管201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092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7年增長。然而,伴隨著糧食產量屢創新高,糧食價格也一路飆升。特別是2010年,糧食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糧食安全”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在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河南省副主席張全國提出了“關于重視國家糧食核心產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建議”的提案。在張全國看來,除了有國際糧食市場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外,造成糧食價格大幅波動的另一個主要因素在于流通環節,農產品物流未能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合。他指出,通過加快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不僅僅關系到農產品產需的順利銜接,而且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關鍵詞: 物 流 規 劃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發展和優化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糧食物流體系。”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糧食局長會議上,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強調了現代物流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作用。
    國家所以強調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國際市場糧食供求和價格變化,使“十二五”期間穩定國內糧食市場難度加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北糧南運”的區域布局,增大了省際糧食流通量,主銷區產銷缺口呈擴大趨勢,散糧運輸和糧食流通基礎設施不適應糧食流通發展的需要,糧食宏觀調控的難度將增大。
    面對如此復雜的國內外糧食市場形勢,國家糧食局要求,在未來5年建立以糧食收購市場和零售市場為基礎、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為龍頭、批發市場為骨干、期貨市場為先導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并打通原有物流瓶頸,發展多種形式聯運,提高糧食流通效率,發展和優化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糧食物流體系。
    縱觀我國糧食核心產區的現代物流體系發展,普遍存在著糧食現代物流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后,糧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損耗大的問題非常突出。糧食流通設施陳舊,現代化管理水平低;倉儲設施不能適應散糧接卸的需要,糧食倉儲設施的收儲、干燥、發運能力不足,區域性矛盾突出;物流資源分散,糧食經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銷脫節,組織化程度低,造成糧食市場均衡需求與農民余糧集中銷售的矛盾突出;運輸方式落后,自動化水平較低,運費偏高等問題,也影響著糧食向銷區順暢流動。
    糧食核心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配套的現代物流體系的支持,以糧食核心產區發展和布局為依據,重視糧食物流園區和節點布局、重大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型糧食物流企業培育。
    對此,張全國認為,科學規劃糧食核心區現代物流體系,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跨區域散糧物流通道、物流節點網絡體系。規劃還包括部分散糧中轉倉的建設和改造、散糧接收發放設施的建設、散糧運輸工具的配置、糧食批發市場體系建設等,促進糧食倉儲、運輸及相關設施的改造升級。
    此外,提案還指出,優化糧食核心區的物流市場環境。加快建立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農產品物流市場體系,依法制定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為糧食現代物流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 運 輸 體 系
    隨著糧食流通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糧食流通呈現出新的特點,流通市場化、技術信息化、貿易國際化和管理規范化共同要求打造糧食現代物流。無論是糧食物流,還是糧食現代物流,糧食運輸始終都是必不可少且關系全局的重要一環。
    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由于冰災造成鐵路、公路運輸受阻,造成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區糧食供應緊張,引發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相關部門被迫從東北急調糧食來平抑糧價!昂䦶V熟,天下足”,湖南自古就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在糧食主產區為何會出現糧食購銷脫節的狀況?
    有專家分析說,“災害天氣引發糧食價格波動,80%是糧食物流節點脫節所致”。目前國內糧食產區和銷售區域并不完全對稱,東部很多糧食消費量極大的省市庫容偏小,加上流通效率不高,一旦因為運輸等方面問題造成糧食流通不暢,很容易引起糧價波動。
    隨著糧食流通的逐步放開以及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的逐步形成,糧食經營主體在組織糧食運輸的時候,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卻造成了糧食的無序流動和不合理運輸,大大降低了糧食流通效率。
    而且,我國糧食運輸方式相對落后,且成本偏高。目前除東北糧食產區形成了區域性散糧運輸初具規模外,全國糧食流通量的85%仍以包裝運輸為主。包裝運輸不僅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極易造成糧食損耗。有調研數據顯示,僅由于運輸和裝卸方式不科學,每年造成的糧食損失就高達800萬噸。且包裝糧裝車比散糧裝車的成本高18元/噸。
    針對我國糧食運輸組織不合理、運輸效率低下的局面,張全國建議,發展四散(即散儲、散運、散裝、散卸)技術,構筑合理、高效的糧食物流網絡,建立包糧、散糧結合,公路、鐵路、水路運輸共存互補的糧食運輸體系。建立糧食核心產區對外的物流公路、鐵路、海路大通道,加快建設運糧鐵路和公路專線。利用相鄰城鎮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建立以糧食核心產區為依托的物流樞紐。
    構建糧食運輸體系,不僅能夠使糧食運輸適應糧食流通市場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糧食價格大幅波動,而且能夠推動糧食現代物流的發展。“必須進行糧食運輸體系建設,加強糧食運輸的統籌規劃;必須進行糧食運輸合理組織,減少糧食的無序流動!蹦暇┴斀洿髮W侯立軍教授強調。
關鍵詞: 產 業 協 同
    科學、合理的糧食運輸體系建設,除需要國家逐步完善糧食運輸基礎設施、保證其建設、布局的合理性外,企業是保障糧食運輸高效、快速的真正參與者和實施者。農產品物流企業更是加快糧食物流產業化進程的主要推動者。
    提案建議,“大力扶持、重點培育、繼續做大做強龍頭農產品物流,運用現代物流理念,推運傳統農產品物流企業創新經營管理機制,加快技術和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步伐,實現其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推動農產品物流企業轉型,也要兼顧糧食核心產區內大型糧食購銷企業,整合相關物流資源,改造提升傳統糧食物流企業,培育大型糧食物流企業,組建大型現代農產品物流企業集團,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在強化糧食物流企業服務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糧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戰略聯盟,加強產業協同,構建糧食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
    國際4大糧商 (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之所以能在全球糧食市場呼風喚雨,是由于它們已經滲透到糧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而壟斷了全球糧食交易量的80%。由于我國糧食物流產業尚不成熟,國內大型糧食貿易企業和物流企業對國內糧食市場的整合能力不足,也給了外資糧企充足的市場空間。
    一些跨國糧商在加大糧食收儲力度的同時,已開始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并購糧食加工企業。某外資糧企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達38家,其業務涉足糧油加工、大豆深加工、倉儲物流,并先后在深圳、天津、秦皇島、上海等主要沿海港口及內陸中心城市投資設立了40多家工廠,建立了布局網絡。同時,該集團同時又先后投資控股和參股鐵路物流、收儲基地、船務、船代等輔助公司,布局國內糧食運輸市場。
    來勢洶洶的外資糧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我國糧食安全,但是它們的發展思路還是值得國內糧食企業和管理部門借鑒的:依靠各類龍頭組織的帶動,實現糧食生產、流通、加工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農產品相關的“種植→收儲→粗加工→精加工→商貿”的產業鏈。將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統籌配置各環節資源,實現糧食的散裝、散卸、散運、散存和整個流通過程的有效銜接和供應鏈管理,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 物 流 信 息 化
    信息化是物流的靈魂。糧食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有效銜接,必須加速推進糧食物流信息化的建設。
    目前,國內很多糧食物流企業都在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設,有的具備相當的水平。但是糧食購銷、儲存、加工企業及糧食物流相關部門,在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方面機制不夠健全,未能保證糧食產業鏈企業間的高效流動,實現信息及時共享。這無疑降低了糧食物流效率,增加了糧食流通成本,也不利于糧食一體化供應鏈體系的形成。
    但是,糧食物流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大規模的、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技術和經濟上的局限,企業很難憑借一己之力完成。物流信息化的標準化特點要求,其建設在系統、數據庫以及軟硬件接口上,必須要全行業統一以及與國家的管理部門統一。這要求由全行業統一規劃布局,設立標準,其公共部分,包括運行平臺和基礎設施設備應由國家投資。企業則主要參與局域系統和操作終端建設。
    在此基礎上,利用現有信息平臺,采用電子數據交換、電子商務、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并逐步完善服務功能,擴大覆蓋范圍,建設區域性乃至覆蓋全國的農產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除此之外,張全國建議,通過加速糧食核心區物流信息化建設,完善糧食檢驗檢測系統,加強糧食現代物流信息采集、發布管理,在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的同時,還可以提高糧食生產與糧食流通的可控性、穩定性和精確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