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
2011-3-9 12: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運輸行業“五年規劃”是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提出交通發展的目標任務,明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增強對交通發展的指導性。《重慶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本文簡稱“交通規劃”) 經過一年多努力,目前已基本編制完成。為了讓大家較為完整地了解規劃特點、背景形勢、總體思路、主要任務等內容,本刊記者專訪市交委副主任陳孝來,請他對我市“十二五”交通規劃進行解讀。
過去兩個“五年規劃”執行很好,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重慶交通》:過去十年,是重慶直轄以來,交通發展變化最大的十年。請您介紹我市“十五”“十一五”交通規劃執行情況!
陳孝來:“十五”時期,我市實施西部大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央交辦的“四件大事”取得重大成果。同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全面加快,“一環五射”高速公路初具規模,建成11 個項目達到750 公里,“二環八射”近2000 公里全部開工建設,提前10 年啟動實施;2000 公里縣際公路全部建成,順利實現“8 小時重慶”;農村公路通暢、通達工程全面啟動,完成1.6 萬公里建設任務,農村地區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重點港口碼頭建設和航道整治邁出重大步伐, 港口貨物通過能力達到1000 萬噸。
“十一五”期間,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長期以來的交通瓶頸制約狀態得到初步緩解。主要體現在:一是建成“二環八射”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近2000 公里,38 個區縣實現“四小重慶”,出口通道增至10 個;密度達到2.46 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區第一。二是農村公路實現“雙百”目標。新改建農村公路5 萬公里,全市鄉鎮通暢率、行政村通達率從“十五”末的48.4%、56.8% 提高到100% 、100% , 行政村通暢率達到57%。三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全面提速。先后建成以寸灘為代表的一批5000 噸級大型化、專業化港口,全市港口貨物通過能力達到1.3 億噸、203 萬標箱。
加強“三個對接”,重慶交通規劃思路與交通運輸部不謀而合
《重慶交通》:“ 十二五”, 是重慶全面完成“314”總體部署的關鍵時期。請您介紹我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規劃的有關情況!
陳孝來:“十二五”期間,重慶要全面完成“314”總體部署,就是基本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使重慶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對交通運輸的具體要求是,加快建設“暢通重慶”,鐵路營運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新增近1000 公里,基本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如果說我市“十五”、“十一五”交通規劃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那么市交委編制的“十二五”
交通規劃,在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強調行業管理,突出養護、安全應急等內容,這在思路上與交通運輸部“十二五”規劃不謀而合。
《重慶交通》:在編制我市“十二五”交通規劃時,加強了哪“三個對接”?
陳孝來:在我市“十二五”交通規劃編制過程中,市交委著重加強了與全國公路水運交通運輸規劃、國家區域規劃、周邊省份交通規劃“三個對接”。比如,在《國家高速公路網調整規劃》中,國高網計劃從8.5 萬調整到15 萬公里,重慶有3700(新增1950) 余公里進入交通運輸部規劃初步方案。在《普通國道網調整規劃》調整中,普通國道網總規模從12 萬調整到約16.9 萬公里,我市現有5條普通國道走向基本保持不變,并新增線路10 條約4300 公里,總里程將達到約5600 公里。
同時,項目組分赴我市周邊五省份,對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建設標準、建設期限和接線位置等進行了相互銜接,并達成一致意見。我市高速公路規劃修編新增12 個通道,到2015 年將達到18 個,規劃2030 年將達到30 個。
總體目標:“十二五”基本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交通》: 我市交通規劃, 把“ 新建成1000 公路高速公路和加快航運中心建設”直接寫入“指導思想”,有什么特別考慮嗎?
陳孝來:“十二五”重慶交通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重慶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加快推進新一千公里高速公路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完善城鄉交通網絡,加強綜合交通銜接,堅持建養并重,全面提高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推進交通科技進步和節能減排,優化運力結構和運輸組織,增強安全應急和交通綜合執法水平,全面提高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加快構建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交通運輸體系,為實現‘五個重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規劃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把“重慶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放在首要位置,充分體現交通對全市經濟全局的服務。二是把“新建成1000 公路高速公路和加快航運中心建設”兩大關鍵任務放在“指導思想”里直接提出來,其目的是凸顯兩個任務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三是把“建養并重”、“安全應急”、“綜合執法”作為“十二五”期轉變交通發展方式,強化行業管理的重要抓手,便于更加明確地指導未來的交通實踐。
《重慶交通》:交通規劃的“基本原則”提出“四個必須、四個堅持”,主要是基于什么考慮?
陳孝來:規劃的“基本原則”提出“四個必須、四個堅持”,是指: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快速發展;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堅持協調發展;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保障安全作為重要前提,堅持安全發展。
提出“四個必須、四個堅持”,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四個必須”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重慶交通落實“三個服務”的有效舉措和具體體現。二是“四個堅持”體現了重慶交通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即發展速度不但不能減,仍需加快發展;建立長江上游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需要注重多種運輸方式的協調統一;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需要通過改革創新提供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堅持安全發展是交通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這是交通體現服務功能和價值的基本前提。
《重慶交通》:交通規劃是如何確定“十二五”發展目標的?
陳孝來:規劃對“十二五”末期交通發展狀態采用輪廓性描述,把發展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大項:
總體目標:到2015 年,基本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其中公路基本建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水路基本建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具體目標:初步成“兩個網絡三個體系”。“兩個網絡”是指:公路基本建成以“三環十射三聯線”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覆蓋城鎮、農村公路服務鄉村的公路基礎設施網絡;水路基本建成“九港三江一中心”為重點的港航基礎設施網絡。
“三個體系”是指形成便捷高效、優質規范的運輸服務體系;反應快速、保障有力的安全監管和應急體系;節能環保、資源集約利用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重慶交通》:交通規劃主要提出了哪些發展指標?
陳孝來:我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總投資約2000 億元,共有42 項發展指標,主要指標中約束性的有10 個:高速公路超過3000 公里,省際對外通道達到18 個,基本覆蓋全市各區縣,基本實現每萬人擁有1 公里高速公路;路面鋪裝率達到70%,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75%;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85%;主城區重點完成建設9 個客運樞紐建設和7 個貨運樞紐;全市港口貨物通過能力達到1.8 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700 萬標箱;
高等級航道達標率達到90%;船舶標準化率達到75%,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3000 噸;主城建成區公交分擔率達到39%,建成區公交站點覆蓋率(內環以內300 米半徑、內外環之間500 米半徑) 達到60%;萬人出租車擁有量達到18 輛;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站點覆蓋率達到90%。
形成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三級、村村通油路”
《重慶交通》:公路水運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是“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任務,那就請你先談談高速公路發展規劃吧!
陳孝來:雖然重慶幾乎位于中國版圖幾何中心,承東啟西,接北傳南,區位優勢明顯,但是,近年來,周邊省市高速公路建設快速發展,繞過重慶打通至主要經濟區的公路運輸通道。目前,重慶至首都北京尚無直連通道,上海至成都通道可以不經重慶主城,成都經重慶至廣州通道優勢降低。若不加快高速公路發展,重慶作為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將被弱化。
為此,我市“十二五”交通規劃提出,一是加強重要戰略通道的規劃布局和國高網的覆蓋密度。
會同周邊省市,對通達東盟印度洋的北京—重慶—昆明—緬甸高速公路,連接關中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西安—漢中—巴中—廣安—重慶高速公路,重慶—湖南—江西—福建湄洲灣高速公路3 個通道進行研究,并積極開展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暢通高速公路對外通道,打通與湖北宜昌、利川、恩施,四川瀘州、安岳、達州、廣安,貴州道真、陜西安康等周邊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強化重慶經濟發展的輻射和集聚作用。
三是繼續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網絡,加強主城與渝東南、渝東北,以及渝東南和渝東北之間的高速公路銜接,縮短“一圈”和“兩翼”的發展差距。
四是加強萬州、涪陵、黔江等成渝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設,促進產業優化布局,增強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300 億元,重點建設成渝復線、沿線高速等續建和新開工項目1660 公里,新增通車里程1000 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000 公里,基本建成“三環十射三聯線”高速公路網。
《重慶交通》:在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時序上,有何考慮安排?
陳孝來:一是項目空間布局主要加快對外大通道建設,盡快打通出口,以提高國家中心城市的對外開放水平和集聚輻射能力。另外,兩翼地區聯線、一小時經濟圈城市群環線等項目也將重點考慮。二是項目重點安排進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項目,并積極推進地方聯網高速公路建設,加速形成網絡,進一步增強省際、區域間通道能力。三是對招商引資條件比較好的項目,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重慶交通》:交通運輸部決定,“十二五”期間國省道改造投入將大幅增長,請問我市國省道改造是如何規劃?
陳孝來:前面已經介紹過,我市有近5600 公里進入部規劃方案,現有5 條普通國道走向基本保持不變,并新增10 條線路約4300 公里,普通國道形成“六縱九橫”格局,實現全市每個區縣都有普通國道路線覆蓋,大部分區縣都有2 條及以上國道,調整后的國道面積密度居西部第一。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投資200 億元,按照國道基本達到二級、省道基本達到三級的總體目標,采取提高等級、改造路面、完善附屬設施等舉措, 努力提高國省道服務水平。規劃升級改造1000 公里,路面改造5000 公里,力爭實現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70%,普通國省道優良路率達到75%。
《重慶交通》:“十二五”期國省干線改造遵循的主要原則是什么?
陳孝來:是統籌協調、分類指導、動態管理原則。國省干線升級改造與高速公路建設統籌安排,原則上“十二五”期間同一通道內高速公路建設與普通國省干線升級改造不同時進行,確保干線路網暢通。
以國道為重點,重點打造G212、G319 等“3縱3 橫”2000 公里干線公路,力求全線按統一標準,打造成為標美化和安全示范路。“一小時經濟圈”省道可按二級公路標準改造;“兩翼地區”省道原則上按三級公路標準改造,具有骨架性質省道公路宜按二級公路標準改造。目前,市交委正在制定《重慶市國省干線公路改造管理辦法》。
《重慶交通》:農村公路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綜合交通樞紐、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基礎要件之一。我市農村公路“十一五”全面實現“雙百”
目標,行政村通暢率達到57%,那“十二五”的建設目標是什么?
陳孝來:我市“十二五”農村公路規劃,重點圍繞三個方面確定建設目標:
一是新、改建水泥(瀝青)路面3 萬公里,力爭實現85%的行政村通暢。二是建設撤鄉并鎮公路和中心城鎮等聯網公路7000 公里。我市鄉鎮從直轄初的1502 個調整為2010 年的847個,被撤并的鄉鎮基本上還是人口聚居地,仍是區域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貨物集散地,在群眾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時將進一步加強中心城鎮、農業基地以及主要景區等聯網公路建設,規劃規模1000 公里。
三是按照通路通車的要求,完善農村公路安全設施。規劃渡口改造800 個、渡改橋100 座、地質災害防治250 處、危橋整治500 座。
《重慶交通》:我市在專項公路建設方面,是如何規劃的?
陳孝來:“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重點建設列入國防戰備公路,全部達到二級標準;建設7 個戰備碼頭;建設紅色旅游公路1000 公里。
《重慶交通》:隨著公路建設的不斷加快,路多了、車多了,站場樞紐建設應跟上。“十二五”期間,我市站場樞紐建設規劃完成哪些目標任務?
陳孝來:“十二五”重點建設重慶主城和萬州這兩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并積極爭取綜合客運樞紐和物流園區試點項目。主城區重點是兩路、魚洞、西永、茶園、西彭、魚嘴、白市驛等9 個客運樞紐建設和團結村、寸灘、佛耳巖等7個貨運樞紐建設。
形成港航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成長江上游地區航運中心
《重慶交通》:國發三號文件為重慶確定的十三項“黃金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也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孝來:水運具有占地少、能耗小、運量大等突出優勢。市委市政府要求“十二五”期建成“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和基本建成長江上游地區航運中心,把重慶打造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為此,結合重慶內河航運優勢,我市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進行港口碼頭布局,規劃的重點有:一是重點實施嘉陵江、烏江和三峽庫區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全面建成“一干兩支”高等級航道。二是提升港口建設理念,按照港口、物流和產業“三結合”的原則,重點推進主城果園、涪陵龍頭山、萬州新田等大型化、規模化、鐵公水聯運的樞紐型港口物流園區建設,逐步形成以“九港”為主導的長江上游最大港口物流樞紐, 新增貨物通過能力5000 萬噸,港口貨物總通過能力達到1.8 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700 萬標箱。
形成運輸服務體系:便捷高效、優質規范
《重慶交通》: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交通擁堵也日趨嚴重。目前重慶公共交通分擔率僅33%,不及東京、倫敦、紐約的50%;重慶公共交通運營車輛僅7000 輛、每萬人擁有10 輛,而北京2.4 萬輛、每萬人擁有25 輛,廣州9000 輛、每萬人擁有20 輛。這說明重慶公共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亟待提升。
陳孝來:事實就是這樣。國際國內發展經驗證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必然之路。為此,我市“十二五”交通規劃,堅持把公交優先戰略作為長遠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關鍵,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公交站場基礎設施。“十二五”期重點建設完成雙堰、彈子石、長生、外河坪等54 個公交樞紐站場,新增公交站場面積120 公頃。二是結合主城區城市拓展區和“兩江新區”規劃,優化布局公交線網,解決渝中半島公交線路“萬箭穿心”問題,逐步將城市公交延伸至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區域,區縣城市實現公交逐步覆蓋。三是合理調配公交運力資源,在主要客流走廊投放大容量公交車輛,“十二五”主城區公交運力新增約3000 標臺,達到9000 標臺左右。四是建立多層次、標準化的公交服務體系,在主要走廊調整優化公交快線,城市組團間開通公交干線,組團內部組織好普通公交線路,同時要建立相應的服務標準及考核體系。五是有序發展城市出租汽車,“十二五”期主城區萬人出租車擁有量從2010 年的16 輛提高到18 輛,并加強出租車行業監管,提高服務水平。
《重慶交通》:交通運輸部李盛霖部長要求重慶探索城鄉經濟一體化格局當中的交通運輸一體化問題,就是要重慶發揮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政策優勢,探索在城鄉不同交通基礎、經濟實力和出行需求條件下,如何有效發揮政府財政補貼機制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優勢,引導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陳孝來:重慶是全國統籌城鄉配套改革試驗區,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也是統籌城鄉的內容之一。結合重慶實際情況,具體要開展以下工作:一是以區縣為單位統籌編制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兩張網絡,強化組織領導、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三項保障,實現城鄉交通資源要素布局的合理化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二是要穩步推進城郊班線客運和農村客運的公交化改造,研究建立城郊或城市新區公交開行的技術條件和需求標準,只要符合公交開行條件的,要統一公交營運服務標準和補貼政策,同時建立嚴格的考核體系,監督營運企業提供符合公眾要求的公交服務。三是要將城鄉客運試點經驗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繼續落實市里關于農村客運發展的有關扶持政策,通過政策扶持為切入點和手段,引導、規范農村客運和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客運,保障農村居民聚居區享有基本的公共客運服務。
《重慶交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西部地區國際物流中心”目標,那么在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方面,我市“十二五”規劃有哪些重點?
陳孝來:在介紹“十二五”交通運輸業如何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之前,先就現代物流的構成要素說起。現代物流由三大要素構成:一是功能要素,包括采購、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務等環節。二是物質基礎要素:
包括物流設施(站、場、港、物流中心、倉庫等),物流裝備(運輸設備、裝卸設備、加工設備等),物流工具和信息設施。三是物流系統支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和信息技術、標準化、物流平臺和物流企業。
從現代物流業要素構成出發,結合交通自身優勢,交通規劃確定了“十二五”重點工作:一是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支持9 個樞紐型港口、公路物流園區、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的物流園區建設。二是推進交通運輸與工商、稅務、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的信息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促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物流各環節間信息平臺的有效銜接。三是積極發展農村物流,結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發展農產品物流,依托郵政網點發展農村郵政物流,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增加廣大農民收入。
加強行業管理,將是重慶交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重慶交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廣大讀者想知道重慶交通這方面的情況。
陳孝來:好的,市交委編制的“十二五”交通規劃,在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強調行業管理。這與交通運輸部編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規劃的思路不謀而合,也是我市交通規劃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具體而言,行業管理包括養護管理、運輸市場管理、安全應急、科技與綠色交通等內容。
《重慶交通》:進入“十二五”,隨著干線網絡逐步形成,養護質量好壞就會成為交通用戶、社會公眾和媒體直接關注的焦點,農村公路養護的長效機制等,也很值得關注。那么“十二五”我市公路養護管理的重點是哪些?
陳孝來:加強養護管理的重點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完善公路養護機制,貫徹渝辦發〔2010〕162 號精神,理順養護職責,增強養護資金保障,建立科學合理養護考核體系,切實執行2010 年完善的《重慶市普通公路工作目標考核辦法》,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細則也要完善。二是加大養護投入,提升路網服務能力,為交通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提供安全舒適、持續可靠的保障。
《重慶交通》:依據交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交通行業管理的其他方面,將如何得到加強?
陳孝來:在運輸市場管理,一是要從法律法規上增加市場管理的有效手段,如:對達不到要求的營運車輛實施停業整頓,對達不到要求的營運企業降低其參與新增公共資源競爭的配額數量。二是除了要按照法規條款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外,要進一步完善資格和信譽體系,特別要注重實施“準入資格管理”+“質量信譽管理”組合拳。三是加強從業人員資格制度建設。
在安全應急方面,一是以交通呼叫應急指揮中心為重點,統籌各基層單位和區縣交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建成重慶市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中心、水上應急指揮中心;二是建設一批應急救援保障基礎和應急保障專業搶險隊伍,在主城、萬州、涪陵等區縣,分別建立6 個公路和6 個水路區域性交通應急救援基地;建立公路、水上、運輸3 支專業應急搶險隊伍。三是加強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實施重點碼頭、站場、高速公路、重要干線、危險路段等全面監控。
在科技與綠色交通方面,交通運輸部在“十二五”規劃中對科技與綠色交通也給予了高度重視,推進力度較大。科技交通主要是大力推動交通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加強交通信息資源整合,推動行業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行業服務效率。綠色交通主要是要轉變發展理念,從結構調整中體現,通過路網等級水平提高、交通裝備結構調整,使營運車船的平均耗能和運輸成本明顯下降,推進節能減排。重點內容包括: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注重交通信息化建設與科技推廣應用示范;優化運輸組織和裝備結構,推進實施節能減排6 大示范工程,促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利用;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積極改善公路和航道沿線生態環境。
《重慶交通》:體制機制改革也是行業管理的重要方面。重慶是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8 年市政府和交通運輸部就簽訂統籌城鄉交通發展改革試驗區的合作共建協議。請談談“十二五”重慶交通體制機制改革的打算!
陳孝來:“十二五”期間,我市具備推進體制機制重點改革的外部環境。我市的交通綜合執法是部級試點,去年年初李部長又布置給重慶一個城鄉客運一體化的改革研究課題,他希望重慶在交通運輸城鄉一體化的格局當中的作用來推進全國的城鄉一體化,特別是稅收補助政策和公共服務范疇等方面進行研究總結。這些我們都在積極探索。另外還有大交通體制、養護體制、以及市場運行機制等方面,規劃中都提出了基本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