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利潤率低未必全是壞事
2011-3-8 21: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企業利潤率只有萬分之一?聽起來的確有些不正常。這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呢?曝出這個猛料的是廣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富才。他說廣東一家大型物流國企,一年營業額437億元,利潤481萬元,利潤率只有萬分之一。雖然利潤率低,但由于營業額高,這家企業還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并且在前排就座,排名大約在100名左右。劉富才書記感慨道,“這樣的企業,如果不趕緊轉型升級,死抱著傳統方式不放,路會越走越窄,最終只有死路一條。”
用廣東話來說,這家企業的確是“旺丁不旺財”。劉富才書記也急于給這家企業開藥方,以改變這種局面。但任何一個醫生,面對患者,在開藥方之前,都要弄清楚三件事情,第一,患者有沒有病?第二,患者得的什么病?第三,患者得病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否則,急吼吼地開藥,恐怕會出問題。
劉富才書記給這家企業留面子沒有點名,但我想大家稍微動一下腦筋,就心知肚明,這是一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企業。不過我也學習劉書記,就不點名了。我曾經無數次地與這家企業打交道,接受他們的服務。感覺比起同類的民營企業,該企業的服務最大的優點在于價格低廉,服務質量有保證。在我和周圍的朋友當中,該企業還是有較高的信譽度的。當然,同幾乎所有的國企一樣,服務態度存在不小的問題。
也就是說,這家企業利潤率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較為低廉的價格為公眾提供一項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服務。其實這也是國企的責任所在:一方面能提供低廉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還能保持微利。我反倒是覺得要是所有的國企都能做到這一步,倒是我們老百姓的一件幸事。
另外,我們知道,物流行業是一個對民營企業完全開放的行業,因此所有的企業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可以展開公平的競爭。充分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全行業的服務價格普遍降低,進而導致利潤率普遍降低。這對于消費者來講,是件好事。只有充分競爭,消費者才能受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很多國企利潤率很高,比如電力、電信、石油等。但近年來,公眾對這些企業嘖有煩言。原因無他,無非是他們高利潤率的基礎是憑借壟斷地位,隨意提高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這樣取得的高利潤率,取之于民,卻沒有用之于民,又有什么意義呢?對于一家國企而言,其社會責任又何在呢?國企不是一般的企業,考察國企的成敗,應該首重其社會責任,不能唯利潤率是論。因此我覺得如果這家企業提供的服務公眾很需要,而且該企業也能確保服務的公益性,倒也不用急著“轉型升級”,利潤率低就低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