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浙江民間資本新目標:海洋經濟

2011-3-7 18:5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去年廣廈完成了620億元的產值,利稅35億元,解決了十幾萬人的就業。未來廣廈還打算喝海洋經濟頭口水,我們第一期報給國家的計劃是2500萬噸,準備開建30萬噸的碼頭兩個,20萬噸級碼頭一個,10萬噸碼頭一個,5萬噸的碼頭兩個。”日前,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邀請浙江的企業家代表座談,全國人大代表、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樓忠福在發言時談了他參與浙江海洋經濟建設的規劃。 
  越來越多的浙江老板把目光投向了浙江的海洋經濟。
  今年兩會前夕,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這意味著浙江省誕生了首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規劃,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海洋經濟示范區規劃。
  令人關注的是,這個規劃明確鼓勵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浙江省將在溫州、臺州開展改革試點,清理不利于民營資本進入海洋開發的政策性障礙。浙江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之前一直被國有企業壟斷的港口物流、戰略物資儲運、石化工業以及海岸線、灘涂、小島、海域等海洋空間資源的集中連片開發。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已探明的海底石油和天燃氣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45%,90%以上的國際貿易貨運量靠海洋運輸來完成,世界海洋經濟產值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值將達30,000億美元。誰能贏得海洋經濟發展的先機,誰就能占據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遼闊,海洋資源絕對量排位較前,是一個海洋大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趨明顯。
  浙江省處于我國“T”字形經濟帶和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區,海域位于長江黃金水道入海口,為上海東南門戶。海岸線6500公里,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有3061個,占全國島嶼總數的2/5,海域面積為26萬平方公里。2009年實現海洋經濟總值為2809億元,占全國海洋經濟產值比重的8.8%;占GDP比重從2002年的7.5%提高到2009年的12.3%。浙江省海域也是風暴潮、赤潮、巨浪等海洋災害最為頻發、最為嚴重的省份。
  近年來,國務院先后作出了天津濱海、遼寧沿海、江蘇沿海、上海“兩中心”、海峽西岸、北部灣等區域開發開放的戰略決策,浙江的沿海開發規劃也不斷提速,且把目標設定為國家戰略。2005年,浙江出臺了《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2008年起,浙江著手開展對新興產業的調查研究,并海洋工程、物聯網等確定為新興支柱產業。2009年,浙江舟山市與浙江大學簽署“海上浙江”戰略合作協議,規劃5年內將舟山建成“海洋綜合開發實驗區”。2010年3月,中科院、浙江省政府簽訂《關于共同推進舟山海洋經濟發展的合作協議》。3月10日,國家外國專家局、浙江省政府宣布合作共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引智園區”。3月下旬,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錢正英領銜的60位兩院院士到浙江進行為期10天的考察。返京后,院士們完成了一份《浙江省沿海及海島綜合開發戰略研究》的專題調研報告,其中包括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港口物流、新能源、資源環境等12個子課題。這份報告上報給了國家有關部委,促成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升級為國家戰略。
  浙江的海洋經濟建設一直缺乏民營資本的充分進入。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民營資本充裕,民營機制靈活。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的民間資本達數億萬元。但這種資本優勢和機制優勢沒有沒有全面、充分地進入到海洋經濟開發和建設領域。民營資本有其趨利性特征,只要有進入可能和投資機會,就會快速進入。2002年中國煤炭價格飛漲,浙江民間資本迅速流向山西,收購了山西省半數的煤礦;2007年,石油漲價,50億元人民幣的民資進入中國西部收購油井;棉花減產、棉價上升時,民間資本進入新疆收購棉花;國家確立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方針政策出臺,大量浙江民間資本涌入海南……
  雖然有政策是的障礙和運作過程的困難,但浙江民間資本近年來依然不斷進入浙江海洋經濟。大批民間資本進入風電領域,一批新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在浙江快速成長。專家測算,今后幾年內,浙江海上風電投資額在8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風電設備制造業將形成近2000億元左右的產業規模,并帶動相關產業1500億元左右。但由于體制、準入門檻和操作層面等原因,充裕的浙江民營資本只能淺層次進入浙江海洋區域,大量民間資本徘徊于這一區域之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科技實力支撐和民營資本的充分進入,浙江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區位優勢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再加上不科學的開發和海洋災害頻發,導致浙江省海洋經濟實力偏弱、產業層次偏低和近海海域污染較重。
  為了營造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良好環境,浙江省大力清理不利于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的各種障礙,破除市場準入中的“玻璃門”。浙江省發改委在《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研究》中表示:優化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爭取在海洋航運、旅游、石化、船舶、裝備、海水淡化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民營企業集團。浙江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港口物流、戰略物資儲運、船舶、石化、海洋裝備等產業;民營企業若進軍海洋教育、海洋科研領域,將和國有企業享受同等優惠待遇;而灘涂、海島、海洋能等領域開發,民營企業同樣可以自由進入……
  專家認為,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明確鼓勵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給民營資本進入海洋開發掃清了政策性障礙。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堅持“揚長補短”方針,建立并完善以國資為導向,民資為主體,外資為補充,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為手段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尤其要充分挖掘好,引導好和利用好民間資本。同時,加快建立海洋資源、民營資本和科學技術有效結合機制,科學有序地推進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
  專家認為,浙江省曾在公路、市政建設項目中通過特許權轉讓引進民間資本的成功經驗,創建了BOT(建設一營運一轉讓)、BOOT(建設-擁有-營運-轉讓)、LDO(租賃-開發-營運)、BOO(建設-擁有-營運)等方式,同樣可以采取類似的辦法利用民營資本投資海洋經濟建設。由于大部分海洋經濟項目如港口等的建設經營周期較長,資金需求量大,資產專用性高,其綜合風險系數較高,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有關項目保險制度的做法,積極探索海洋經濟項目投融資保險機制,運用保險的方式對工程建設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并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或風險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民營資本投資海洋經濟領域的風險。
  浙江省委副書記夏寶龍認為,不僅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還要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從而帶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浙江的民營經濟無障礙參與海洋開發,民營資本大規模進入海洋開發的時代已經到來,浙江海洋經濟的發展,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