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湛江吳川農村公路建設見聞

2011-3-7 1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初春時節,筆者乘車穿行在吳川農村公路上,猶如觀賞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條條平整蜿蜒的硬化公路在眼前不斷地延伸,把大大小小的村落連接起來。吳川大地已形成以“市區為中心,國道省道為骨架,市鎮公路為主體,村級公路為補充”的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公路修到門口,客車開到村邊”,在吳川廣闊農村已變成現實。 
   硬化公路遍布鎮村 
  過去,吳川農村多是沙泥路,路窄崎嶇,雨天飛塵,雨天泥濘。改革開放后,大批吳川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發財致富,擁有了小轎車、面包車,而鄉村破爛的泥路滿足不了小轎車、面包車等新時代交通工具行駛的需求。新世紀之初,一場以鎮通建制村路面硬底化建設為重點的“道路改革”迅速在吳川大地興起。 
  振文鎮先走一步,采取自我購料、自我施工、自我管理的方式,通過老板捐一點、集體出一點、群眾籌一點、市鎮扶一點、黨員干部幫一點、政策補一點的 “六個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資建設農村公路。至2007年,全鎮共籌措資金5169萬元,修建114條總長190.4公里鄉村水泥硬底化公路,使全鎮17個行政村、202條自然村全部通水泥硬底公路,交通網絡遍布全鎮。四通八達的鄉村硬底化道路網絡,有效解決了農村“行路難”、“流通難”問題,為整鎮推進創建生態文明鎮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歷史名鎮吳陽鎮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動群眾多方籌集將資金,全面掀起建設農村硬底化道路熱潮。幾年時間,全鎮19個行政村村村通硬底化公路,90%自然村通硬底化道路,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的發展。 
  吳川的農村公路建設,除湛江市配套補助外,主要通過實施“回歸工程”,動員在外經商老板資助;開展“萬干建千村”活動,發動全市干部職工回村支持建設;發包村中山林、嶺地及發動群眾集資等多渠道籌集,共投入6億多元,完成公路硬底化建設總里程1500多公里,實現了市通鎮、鎮通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吳川鄉村公路實現村村相通、鎮鎮相連。汽車、摩托車常年奔馳在平坦的鎮村大道上,成為吳川新景觀。 
   候車亭為乘客遮風擋雨 
  小車在農村公路上奔馳,不時有路旁的候車亭映入眼簾。一個個外形美觀的候車亭,成為吳川農村公路建設一道亮麗風景線。 
  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是吳川市實現水泥路“村村通”、啟動農村客運班車通達工程之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又一重大舉措。2007年,吳川市啟動標準化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每建設一個候車亭約需資金3萬多元,除上級補助2萬元外,還要自籌1萬多元,吳川全市建候車亭共缺口資金200多萬元。據吳川交通局領導介紹,該局主要采用“四個一點”辦法解決資金難題:動員企業投資一點,發動外出經商務工人士捐助一點,爭取上級支持一點,再爭取市財政補貼一點。建亭做到“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選址、統一規格、統一施工管理、統一由受益村無償提供土地。并通過多元投資、加強管理等措施,確保了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的進度。為調動各地建設客運候車亭的積極性,該市還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農村客運候車亭給予不同的補貼,對重點鎮街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適度的政策傾斜,同時還引入市場運行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候車亭建設。全市農村很快建起134個客運候車亭。 
  筆者沿途看到,新建的農村客運候車亭有六角亭、仿古亭、現代亭三種類型,既統一多樣,又美觀大方。看上去,這些農村客運候車亭并不比城里的公交候車亭遜色。候車亭里,準備進城的村民或站或坐,等候著客運班車。候車村民對筆者說:“以前沒有建候車亭,下雨天沒處躲,夏天曬得受不了。現在有了候車亭,不僅能遮陽避雨,還能坐下休息,太好了!” 
   交通改變百姓生活 
  過去,吳川受交通所困,百姓生活十分不便。如吳陽全鎮只有一條通往市區的半泥半瀝青公路,19個行政村有15個不通公路,村民出入非常困難,很多村民一年半載甚至幾年才到一次市區。 
  吳陽沙角漩海邊偏僻村莊由于沒有公路不通車,村民到城鎮一般要用2個多小時。如遇大病,村民要由幾名大漢用籮筐輪流扛到城鎮衛生院搶救,有的村民因延誤時間無法救治。落后閉塞的交通不僅給村民帶來不便和困難,還嚴重制約該鎮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方便群眾出行,助推新農村建設,吳陽鎮在抓好農村公路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客運,開通了吳陽至沙角漩、吳陽至秧義、芷寮至黃坡三條客運線路,把客運班車開到農民家門口,緩解了農民乘車的困難,并迅速顯示出強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如吳陽至沙角漩線,全長13.6公里,途經11個村(居),每隔15分鐘就發一趟車,群眾出行非常方便。過去,學生進城上學靠騎自行車或由父母接送。現在,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便利的農村客運班車,既經濟安全,父母又放心,非常合算。并大大地方便農民進城打工,方便農民運送農副產品、鮮活海產品進城銷售,還促進該鎮旅游業的進一步開發。 
  建成四通八達的農村硬底化公路網絡后,吳川堪稱交通最為便利的地方。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市區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這對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便利的交通悄然改變了吳川百姓的生活。過去,在吳川的邊遠農村,百姓做“年例”,或辦喜慶事,通常選在午間,方便親友當天趕回家。如今,“半小時生活圈”形成,吳川邊遠農村百姓做“年例”、辦喜慶事,都改在傍晚,親友酒飽飯醉,依然可以當天趕回家。 
  便利的交通還凸顯“乘數效應”。如今,吳川農村家庭購置了更多的小轎車、面包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不少六七十歲的老農也趕時尚駕起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還笑說:“水泥路都通到家門口了,這車不騎豈不白白浪費資源?”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