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嚴是為了走得快
2011-3-6 16:1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佟彤
近年來,中國的私家車正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顯然是北京這種大都市發生交通擁堵的城市病原因之一。但任何一個國家的道路發展都會落后于汽車的增長,靠限制汽車數量來解決擁堵并不是惟一的解決辦法,也不能奏效。怎么能在現有條件下減少擁堵?最直接的辦法首先是交通規則的細化建立和嚴格執行,人人守則,也便人人受益。
比如北京啟動 “首都文明交通行動”之后,開車上路的講究就要多了,原本不是問題的開車習慣現在都可能招致罰款。很多人會覺得受到了約束甚至是不便,但更大的方便就是建立在局部不便之上的。
我們時常羨慕發達國家的交通狀況,車雖然很多但并不擁堵,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國外的開車人在沒有監控探頭的時候也很聽話。即便前面有可以插進去的空位,司機也仍舊乖乖地在后面排隊,這樣的習慣自然減少了摩擦和意外的發生,秩序井然、道路暢通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說,加塞、違規并線之類不文明行為造成車輛在路上停留1分鐘,就會導致1公里的道路擁堵。而這樣1分鐘的違規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大錯,但卻可以鑄成擁堵幾個小時的大錯。
一個文明社會的建立,首先就是秩序的建立,人們的文明程度也包括對秩序的被動、被迫遵守到本能、自覺地遵守。這個習慣的培養就是要從規矩的精細制定和嚴格執行以及對違反規則時的大力懲處開始,交通問題只是之一。我們身邊的很多惡性事件發生后反思原因,大多是因為缺乏嚴格的規章制度而渙散,所謂 “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個道理。
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同樣領域中,我們不是沒有規矩,而是不能認真地執行規矩,或者是規矩的制定是粗放型的,缺少細化環節。這就使在規則的執行過程中有可鉆的空子。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應對習慣,之前制定的規則也便失去意義,惡性后果因此產生。從這個角度上看,近日北京交通規則中對違規行為的認定增加,罰款的項目增加,管理的角度增加,是件有長遠意義的事。因為一個要高速發展的社會,必須高度有序,而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付出被制約的代價。只是這個代價會以有序的結果給予我們美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