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新技術 打造智能化物流
2011-3-6 16: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研究中心王艷麗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將物體通過傳感設備、通信手段實現全面互聯的網絡,包括物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也包括人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物聯網是應用信息通信技術的最新產物,可實現智能化的實時管理和控制,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率,已成為國際新一輪信息技術競爭的關鍵點和制高點。
一、物聯網產生的背景
物聯網的概念最初來自“傳感網”,是作為重大IT技術提出來的。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提出,“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雜志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到了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一文,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射頻識別技術(RFID)、傳感器技術將是其中的關鍵技術。
可以說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物聯網的概念還只是在技術界受到關注,情況的變化出現在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2009年初,奧巴馬在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會議上,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從此物聯網的概念進入了國家的戰略層,發達國家也紛紛效仿,提出相應的戰略對策。
隨即物聯網概念也在中國升溫。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江蘇無錫訪問微納傳感器研發中心時指出:“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溫總理的這段講話表明物聯網進入了我國最高決策層的視野,也被稱為是“引爆”了中國物聯網的標志性事件。2010年物聯網進入了人代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的“物流網元年”開始了。
二、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
物流業在2003~2004年物聯網第一輪熱潮中就成為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信息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物聯網又一次來襲,物聯網帶動物流業實現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也是勢不可擋的。
物聯網對物流業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物聯網技術是信息技術的革命性創新,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主線是基于信息技術的變革,物聯網必將帶來物流配送網絡的智能化,帶來敏捷智能的供應鏈變革,帶來物流系統中物品的透明化與實時化管理,實現重要物品的物流可追蹤管理。在物流領域,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一個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將很快在物流業實現。貝因美集團率先建立國內第一個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中煙集團斥資50億元擬打造全智能化煙草配送儲存系統……這些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物流人振奮,讓那些一直以為物流就是人工搬運、倉庫堆貨的人們改變了看法。在物流運輸領域,我們可用這樣一種描述很好地對比傳統運輸與智能物流技術支撐下的現代化運輸的不同與變革:應用了物聯網系統的貨車,當裝載超重時,汽車會發出警報,自動告訴你車輛超載了,并且超載多少,空間還有多少剩余,輕重貨怎樣搭配都會自動提醒。當搬運人員野蠻卸貨時,一只安裝了RFID芯片的包裝箱會大叫:“大哥,你扔疼我了”,或者說“親愛的,請溫柔一點,好嗎?”當司機在和別人扯閑話時,貨車會像老板一樣訓斥:“該發車了!”
物聯網將把物流業帶入智慧的時代。在物流業中物聯網主要應用于如下四大領域:一是基于RFID等技術建立的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等。這些智能的產品可追溯系統為保障食品安全、藥品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二是智能配送的可視化管理網絡,這是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對物流車輛配送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的在線調度與管理的系統。很多先進的物流公司都建立與配備了這一網絡系統,以實現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三是基于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局域內的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如貨物拆卸與碼垛是碼垛機器人,搬運車是激光或電磁到人的無人搬運小車,分揀與輸送是自動化的輸送分揀線作業、入庫與出庫作業是自動化的堆垛機自動化的操作,整個物流作業系統與環境完全實現了全自動與智能化,是各項基礎集成應用的專業網絡系統。四是基于智能配貨的物流網絡化公共信息平臺。此外,企業的智慧供應鏈等也都屬于物聯網的應用。
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落地,對亟待振興的物流業來說,是一次絕好的機會。物聯網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物流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