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武進建設意見出臺 全力打造全球知名低碳城市
2011-3-6 13: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社會。3月4日,武進出臺《關于低碳武進建設的意見》,同時發出了《低碳武進建設三年行動綱要》的征求意見稿。
低碳武進建設,武進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力爭實現“低碳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引進1000家符合低碳產業重點發展要求的各類制造業、服務業和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引進1000名各類低碳領域專業人才,建設1000萬平方米各類低碳建筑,圍繞低碳產業發展完成有效投入超1000億元,引進1000項低碳新技術”。
在“低碳武進”建設中,武進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以建設低碳導向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方向,以提高能效、發展清潔能源為核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根本,緊緊圍繞低碳生產方式、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施政方式三大領域,牢牢盯緊低碳產業和低碳建筑兩大重點,始終堅持控制碳源和增加碳匯兩手齊抓,持之以恒建設生態文明,與時俱進推動低碳發展,大力提升經濟、社會、生態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水平,著力把武進打造成全省領先、全國一流、全球知名的低碳城市,為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提供強力支撐。
低碳不是口號,低碳是武進的決心。武進低碳建設將拓展六大重點。
大力打造低碳產業。加快發展低碳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促進新興產業跨越發展,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傳統產業提升計劃》,推動冶金、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加快實現傳統產業的創新提升,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加快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加快實施節能技改,加大可再生資源利用力度,加強節能管理,積極推進清潔生產,促進企業按清潔生產要求推進節能低碳項目建設,積極創建低碳工業園區;加快發展低碳現代服務業,大力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與城市化融合并進,深入實施《服務業提速計劃》,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結構提升,大力發展旅游業,塑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制造業產業基礎和綜合交通優勢,構建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優化提升商貿服務業,全面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現代商貿服務體系,提升專業市場水平,加快完善市場體系,加快培育工業設計、動漫創意、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打造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加快發展低碳現代高效農業,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進一步完善以“農家樂、林家樂、漁家樂”為主的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線路,加快提升農業集聚集約水平,大力推進“萬頃良田”工程,圍繞農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農業規劃化生產,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特色園區,圍繞花卉苗木、優質水稻等區域農業特色經濟,建立農業科技研發與服務平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大力發展低碳建筑。堅持用低碳理念編制規劃,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著力推行“緊湊型”和“混合功能型”城市規劃和建設模式,以低碳和諧的規劃布局引導城市建設的科學低碳;堅持用低碳理念指導設計,在建筑設計中合理規劃建筑物朝向、通風,推廣應用綠色節能建筑技術,推進建筑設計與太陽能光電產品的結合,積極提高房地產開發中的精裝房比例,著力打造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建筑體系;堅持用低碳理念完善監管,在規劃許可、節能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各環節,嚴把節能關,把建筑節能標準要求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堅持用低碳理念改造既有建筑,以公共建筑為重點,結合城市有機更新,實施建筑節能改造。
大力構建低碳交通。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運輸能力,繼續實施路網優化改造,科學設計路網功能結構與布局,提升高等級公路比重,加快道路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進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著力優化交通結構,積極降低交通運輸能耗,加速交通運輸業的集聚集約,大力加快物流業發展,加大航道建設力度,加快發展水運業,堅持“公交優先”戰略,優化公交網絡,增大公交覆蓋面和覆蓋密度,完善換乘樞紐,提升服務體系,提供公共交通服務能力,打造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低碳、便捷的交通體系;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促進交通能源低碳化,加強機動車管理,嚴格執行車輛排放標準,鼓勵購買小排量、新能源環保節能型汽車,大力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并建設相應基礎配套設施,積極發展電動公交,提高新能源車車輛的比例,積極推進慢行系統規劃和建設,嘗試探索“免費單車”服務系統;完善智能交通,營造低碳交通環境,積極推進智能化交通設施建設,加強人、車、路之間的監控、信息聯系和調度能力,建立實時、準確、高效的交通綜合管理體系,加大文明交通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交通參與者行為規范意識,著力營造低碳化交通環境。
大力營造低碳環境。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以水生態系統、山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為主要元素,加快構建“兩翼、兩足、一脊、一心”的生態安全整體架構,既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滿足生態服務功能,又依托自然資源,將各片區組合成為各具特色、功能明確的組團,繼續推行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提高生產、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綠化工程,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大力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工程、道路河道綠化工程、集鎮景觀綠化工程、村莊綠化提升工程、城鄉綠化管護工程等綠化工程建設,逐步建立多層次、多類型、“點、線、面”相結合的城鄉一體綠化網絡,營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最佳人居環境,增強區域碳匯能力;注重生態功能區保護,加強淹城森林公園、滆湖(武進)重要濕地、太湖(武進)重要濕地,滆湖飲用水源保護區、橫山生態公益林等五大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充分發揮其重要的生態功能價值。
大力倡導低碳生活。鼓勵單位低碳運營,積極發揮企事業單位在低碳消費中的引領作用,引導和鼓勵單位積極使用節能型設備和辦公用品,購買低碳原材料、推進低碳生產、提供低碳產品等;引導公民低碳消費,引導市民改變“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等浪費能源、增加污染、高碳排放的不良消費和生活方式,從節電、節氣、節水、節油和再利用等環節改變生活習慣,引導人們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從傳統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轉變,養成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逐步降低碳依賴;營造低碳生活氛圍,加大宣傳教育,普及綠色低碳知識,幫助公眾解讀低碳生活內涵,識別家庭碳排放,引導個人樹立低碳生活觀念,營造科學合理、健康向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低碳生活氛圍。
大力推進低碳行政。著力提升服務效能,著力強化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規范行政行為,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服務程序,提升服務質量,努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機關;著力推行“低碳公務”,將低碳作為公務活動安排的要求之一,在會議安排、公務出行、公務接待等各方面,圍繞低碳,形成制度,逐步推廣,嚴格落實;著力降低行政成本,以提高機關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加快節約型機關建設,將降低行政成本作為重點抓手,從電、水、紙、油等細處著手,厲行節約,踐行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