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飚: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富民強桂”新跨越
2011-3-6 13: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個沿海、沿江、沿邊省區,"十一五"期間,廣西緊緊抓住自身優勢,搶抓機遇,克難攻堅,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自治區主席馬飚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暢談了"十一五"期間廣西取得的輝煌巨變,以及在"十二五"期間推進"富民強桂"的宏偉藍圖。
“十一五”輝煌成就彰顯廣西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
談到過去5年廣西經濟社會取得的成績,馬飚表示"十一五"發展成就彰顯廣西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馬飚說,過去5年,廣西各族人民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任務。2010年與2005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服務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等12項主要經濟指標均翻一番以上。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4.7%。開工和續建鐵路29條,區內建設里程3300公里;開工和續建高速公路39條3400公里;全區新增公路3.95萬公里,總里程達到10.3萬公里。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9.4%;食糖、微型汽車、輪式裝載機、柴油內燃機等產品市場占有率排全國第1位;工業化進入了中期階段。糧食單產連續4年創新高,糖料蔗、蠶繭、木薯、木材等產量排全國首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建成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深入推進,西江經濟帶加快形成。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成功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重大活動,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7.8%。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8%,排全國第4位;沼氣池入戶率達到46.4%,居全國第1位。"山青水秀生態美"成為一大優勢和亮麗品牌。在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兩基"攻堅目標。打造了《印象·劉三姐》等一批著名文化產業品牌。各級財政在民生領域的投入年均增長3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9%和12.7%。
馬飚說,今天的廣西,北部灣畔千帆競發,西江水道熱潮涌動,紅色土地潛力迸發,千里邊疆繁榮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十二五”期間強力推進“富民強桂”新跨越
談到"十二五"規劃中廣西提出要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馬飚表示,"十二五"時期,廣西將圍繞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建設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構筑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富民強桂"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廣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反映廣西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富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轉變,大幅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極大豐富文化生活,更加健全公共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民幸福感。"強桂"就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壯大經濟總量,大力提升軟實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走在西部開發崛起的前列,使廣西逐步成為產業發達的經濟強區。
從區情出發,廣西提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教育發展明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社會建設明顯加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