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正好揚帆 鏗鏘踏歌行
2011-3-6 13: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風正好揚帆 鏗鏘踏歌行
——貴州文化體制改革全面鋪展縱深推進記略
遵義川劇團轉戰9省市巡演600余場,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典型。
2008年3月,貴州省廣電網絡在全國率先實現一省一網,資源整合效益倍增,令貴州城鎮有線電視用戶的數字化率超過70%,從全國排尾躍升到全國前列。
2008年12月,貴州京劇院開創全國實現同城同一藝術門類專業院團整合的先河。
2008年,貴州電視臺與企業合作組建家有購物集團公司,并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推動家有購物頻道在北京、上海、吉林等13個省市落地運營,取得顯著成效。
2010年10月,《黔中早報》整合資源進入貴陽,成為國內地級市報刊跨區域發展進入省會城市的先例。
2010年11月30日,貴州省宣布“多彩貴州”商標全類注冊成功,全面啟動品牌招商,一舉開啟省級文化品牌產業化運作之先河。文化引領經濟、品牌提升價值初顯魅力。
……
一連串閃光的數字和事件,記錄了沉甸甸的收獲,也記錄了貴州文化體制改革的艱巨努力。
政策給力改革發展
回溯貴州文化體制改革的歷程,政策牽引力舉足輕重。
2006年8月,貴州全面部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貴州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方案》、《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加快文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明確了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和目標任務。
2008年8月,貴州落實全國文化體制改革會議精神,在明確路線圖之后更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加快了進度,并在2009年重點突破、全面提速。
在推行督辦、調度、通報等一系列行政措施推動改革,指導、協調、實施一個個改革方案的同時,貴州有關部門根據中央相關配套政策,結合文化體制改革的特殊性和該省文化單位散、小、弱突出的實際,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促進文化發展有的配套政策,《關于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后人員分流、社會保險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有關問題的意見》、《關于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及操作流程》等5個配套明細政策相繼實施,因地制宜的“一團一策”破解了轉制人員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社會保險接續、扶持發展等問題。
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辦公室主任張曉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貴州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的政策,特別是對于轉企改制中解決老人、中人待遇問題的政策具有操作性,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改革中的核心難題,這在全國都有借鑒意義。
2010年下半年,在貴州省委、省政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發展要求下,文化企業集團化發展趨勢顯現。
市場涌現先鋒勁旅
政策為改革創造了良好環境,大大解放了文化生產力,激活諸方文化要素,傳統文化與資源被重新整理和評估,貴州文化產業萬象更新,空前活躍。
3年前,貴州省廣電網絡創造出“先整合運營、再資產重組”的西部樣本,2010年相繼與畢節、安順等地合作實施農村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維護體系新模式。其總收入每年以25%的速度攀升,經營業態從單一的“我播你看”的傳統模式,轉變到網絡整合、數字化,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混合業態,備戰“三網融合”,搶跑產業市場。
貴州大眾廣播傳媒公司分別與陜西聲廣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聯廣時代廣告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節目收聽率、經營收入增幅明顯。
轉制后的貴州出版集團公司,在跨界合作上屢有突破:與四川新華文軒共同組建發行公司,與貴州大學合作共辦二級學院,與中天城投集團公司、與北京企業合作組建股份公司,拓展印刷、出版、物流房地產、經濟型酒店、內外貿易、旅游等多元業務。
貴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貴州金黔報業發行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借用報紙的發行渠道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旅游酒店、DM廣告、讀者俱樂部等報業文化產業集群,不僅令報紙發行提速,且報紙發行量和發行收入年年增加。集團另一家族成員黔森影視文化工作室跨領域發展影視業,以靈活的市場機制,把國內外一流的制作團隊為“貴州戲”所用,借助名編、名導、名演員的聚合效應,不到2年時間運作5.6億元資金創作、制作13部貴州影視劇。此外,該集團旗下的金黔在線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新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都市虎子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也在文化產業集群和新媒體方面大展其才。
不惟身份,不惟體制,貴州日益優化的文化產業環境,令文化與資本正以空前的熱情和規模走到一起。
在動漫、游戲、圖書、影業等文化領域,貴陽熠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青年影視文化中心、西西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安順興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貴州永吉印務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表現活躍。投資文化產業正成為民營資本熱門話題,一股文化創富熱流開始涌流,國有文化企業改革與民營文化企業發展正“花開并蒂”。
文馨益民化解饑渴
貴州省博物館、省圖書館、省群眾藝術館等省直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各市(州、地)、縣(市、區、特區)兩級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積極推動內部機制改革,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公共場館的各類展覽、演出此起彼落,各地涌現出一批圖書館、文化館、群眾藝術團等公益性文化設施,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
此外,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2010年也碩果滿枝。在貴陽、遵義、黔西南等地建成“數字農家書屋”200個;完成195萬座農村廣播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的目標任務;完成了40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設備采購及安裝;完成55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基本建設;全年共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4萬場新建農家書屋3756個;目前貴州累計建成農家書屋7161個,約占全省1.96萬個行政村的36.5%。
逐步成形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令偏遠山區人民群眾看書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參加公共文化活動較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觀。
文化體制改革,也令當地群眾個性化的文化訴求得到滿足。以電影行政職能劃轉為契機,貴州率先在全國組建星空影業公司,大力推動發展影視文化產業。貴陽金陽、六盤水和畢節星空影城相繼開門迎客。各地影業公司也紛紛建成開業,極大地豐富了各地群眾的文娛生活。
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在1年多的時間,讓縣級以上城市及部分鄉鎮200多萬人家看上了數字電視,超過過去20多年建設的總和,城鎮居民收看數字電視的比例躍至全國前列。
貴陽交響樂團通過引入企業化管理和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使貴陽市民能時常在家門口欣賞到由本土職業交響樂團、和著名指揮家擔任指揮的交響樂演出,被中國音樂界稱贊為“貴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