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面深化開放合作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2011-3-5 19: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西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廣西在“十二五”期間將用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入發展的重大機遇,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參與國際國內多區域合作,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參與國際國內競爭新優勢。
專家指出,廣西有著自己獨特的區位、政策等多重優勢。廣西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通過深化與東盟的開放合作,擴大國內多區域合作,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助推開放型經濟發展。
——深化與東盟開放合作將成廣西發展開放型經濟重點
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經貿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作為中國對接東盟“橋頭堡”的廣西迎來了發展春風,成為中國-東盟開放的前沿和窗口。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元年,在“零關稅”政策助推下,廣西與東盟各國間的貿易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南寧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東盟繼續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雙邊貿易總值65.3億美元,增長31.9%。其中對東盟出口45.9億美元,增長27.1%;自東盟進口19.4億美元,增長45.1%。東盟產品源源不斷地途經廣西進入中國各地。2011年1月,東盟繼續保持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地位,雙邊貿易總額6億美元,增長8.5%。
貿易增長迅速的同時,投資活動也日漸活躍。廣西毗鄰東盟的優越區位優勢使不少企業以廣西為跳板,“試水”東盟。北海景光電子管理人員黃剛告訴記者,公司之所以把制造基地從深圳轉移到北海,就是考慮到北海毗鄰東盟,公司產品可以直接面向廣闊的東盟市場。
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小松對廣西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的作用給予積極評價。古小松說,廣西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中一直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長久落戶南寧。“南寧渠道”在中國與東盟的交往交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十二五”期間,廣西將堅持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以重要領域項目合作和機制建設為重點,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主要內容,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及合作空間,把廣西建成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擴大國內多區域合作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廣西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西部資源型經濟與東南開放型經濟的結合部,在我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久前召開的廣西經濟工作會議上,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指出,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全面建成和深入發展,廣西對接東盟港口、鐵路、公路、機場、口岸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廣西與東盟的貿易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東盟將成為廣西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市場,廣西與東盟的投資貿易合作必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由中國和東盟10國經貿主管部門及東盟秘書處共同主辦,每年一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廣西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博覽會以“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涵蓋商品貿易、投資合作和服務貿易三大內容,是中國與東盟擴大商貿合作的新平臺。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不斷深化,雙方貿易互補性的發展潛力將愈發凸顯。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劉建文說,中國與東盟的互補性貿易將極大豐富雙邊國內市場。例如,東盟國家鋼材生產成本較高,產能不足,為中國鋼材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膠、鐵礦砂和煤炭等能源型商品,可有效解決中國生產性原材料不足和能源缺口的困境。
“十二五”期間,廣西將推進泛珠三角區域更緊密合作,加快建設連接珠三角地區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高等級內河航道、信息網絡等設施,全面提升能源、產業、環保、旅游、勞務等合作水平,形成快速直通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通道,使廣西更加全面主動地接受先進生產力輻射帶動。
同時,廣西將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搶抓中國-東盟自貿區深入發展的重大機遇,培育技術、品牌、服務新優勢,努力提高外經外貿及利用外資水平。擴大出口規模,提升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質量和檔次,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馬飚說,2011年廣西將先行先試,務實推進憑祥-同登等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完善口岸功能和大通關機制,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商務總部經濟。深度拓展東盟市場,積極開拓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市場。加快推進與東盟、港澳地區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到2015年,廣西將力爭進出口總額達到46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50億美元。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拓展發展空間
“十二五”期間,廣西將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鼓勵引導更多優勢企業“走出去”,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古小松等專家建議,廣西應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面向東盟的加工貿易。
一是開展以東盟為重點的多種形式投資、貿易、產業等合作與交流,鼓勵和支持汽車、機械、林業等行業領域的骨干企業“走出去”,帶動一批上下游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建立資源開發和農產品加工基地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基地,推動承建周邊國家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擴大與東盟、非洲等國家的農業國際合作。
二是廣西要著力提高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廣西要抓住機遇,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積極承接東部優勢產業,不斷優化產業鏈和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重點考慮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技術密集型機電產品的技術含量,創設自主性知識產權,擴大工業制成品、精加工產品和成套設備的出口比重,從單純的規模擴大和數量增加轉向品質改進和效益提高。
三是要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保稅物流政策體系完備的優勢,大力發展面向東盟的加工貿易。根據廣西與不同東盟成員間的合作基礎,采取不同的措施發展與東盟各國的經貿合作關系。繼續鞏固對越南貿易的傳統優勢,積極發展與東盟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降低對東盟一國外貿的集中度。積極發展對東盟的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等,吸納其產業資本到廣西投資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