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今日刊出“國家重大區域規劃系列·廣西篇”
2011-3-5 18: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
以國家加強對東盟合作的戰略眼光看廣西,廣西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區位優勢。2008年初,《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批,北部灣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2009年底,國務院又頒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十二五”開局之年,適值《發展規劃》實施3周年、《若干意見》實施1周年,而處于中國與東盟樞紐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又將迎來成立5周年。為更好地展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桂西資源富集區的建設發展成就,加大對國家戰略在廣西實施成果的宣傳,進一步推動廣西加快邁向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和我國沿海發展增長極,本報自今日起,推出與此相關的“專刊”,以見證變遷,敬饗讀者。
譜寫“富民強桂”新華章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 郭聲琨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 馬飚
又是一年春潮涌。在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后,廣西又開啟了實施“十二五”規劃新的偉大征程。
此時,一個體現科學發展本質要求、順應形勢新變化、凝聚著5000多萬各族人民熱切期盼和美好愿望的新戰略、新目標,正成為廣西如火如荼的新行動、新實踐,這就是: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
剛剛過去的五年,對于廣西來說,是櫛風沐雨的五年,是擊鼓奮進的五年,是創新突破的五年,是科學發展觀在壯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五年。全區各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用激情與拼搏,取得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就,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十二個翻番”。各族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廣西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地位明顯提高、作用更加凸顯、影響不斷擴大。今天的廣西,北部灣畔千帆競發,西江水道熱潮涌動,紅色土地潛力迸發,千里邊疆繁榮鞏固,一個嶄新的廣西正在祖國的南方崛起,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過去的五年,中央對廣西發展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使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頒布實施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升了廣西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的地位;國家批準設立了廣西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國家還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把南寧市列為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把東興市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等。在國家戰略決策的指引下,廣西初步形成了“兩區一帶”(即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桂西資源富集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全區經濟社會進入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和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做大做強做優的新時期,城鎮化進入快速成長與質量提升并重的新階段,固定資產投資進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新時期,交通建設進入高峰期,加快由全國交通末梢成為國際大通道和交通樞紐。
去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這是我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標志著廣西交流合作進入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階段,使廣西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優勢進一步發揮、進程進一步加快。廣西每一處城鄉和每一方山水,都與國家的開放合作戰略的實施更加密切相關,都與周邊省區和東盟各國的共贏合作更加緊密相連。
站在兩個五年之交,回望以往,我們難以忘懷黨中央、國務院對壯鄉人民的親切關懷,難以忘懷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對廣西的精心指導和極大鼓勵,難以忘懷中央國家機關和兄弟省(市、自治區)的關心支持,難以忘懷廣西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和共克時艱。正是有了這些并憑借這些,在復雜的形勢下,在嚴峻的挑戰中,廣西人民辦成了大事、辦好了喜事、辦妥了難事,保持和擴大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開創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夯實了廣西實現新跨越的發展基礎,壯鄉人民由此堅定而自信地邁入“十二五”開局之年。展望“十二五”,廣西將圍繞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建設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構筑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富民強桂”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廣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反映全區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富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轉變,大幅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極大豐富文化生活,更加健全公共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民幸福感。“強桂”就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壯大經濟總量,大力提升軟實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走在西部開發崛起的前列,使廣西逐步成為產業發達的經濟強區。
面對新目標,邁向新征程,我們將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加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更加著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更加著力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更加著力抓好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更加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更加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著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特別要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切實加強新形勢下的社會管理與創新,奮力使“富民強桂”新跨越的宏偉藍圖成為現實。
回顧“十一五”,我們為取得的巨大成就充滿自豪;展望“十二五”,我們對更加美好的明天信心百倍。踏著鏗鏘的鼓點,迎著拂面的春風,廣西各族人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勵精圖治,扎實工作,合力譜寫“富民強桂”的新華章。
壯鄉放歌新跨越
本報記者 鄭盛豐 龐革平 謝建偉 謝振華
當新世紀極不平凡的10年漸行漸遠時,廣西高舉著“富民強桂新跨越”的大旗,意氣風發地走向“十二五”開局之年。
“‘富民’,就是以人為本、富民優先,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更加健全公共服務,提高人民幸福感;‘強桂’,就是不斷壯大經濟總量,大力提升綜合實力,使廣西成為產業發達的經濟省區。”
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的上述闡述中可感受到,壯鄉正朝著構筑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踏歌而來,大步邁進。
富民優先,廣西給出幸福承諾
經濟增長翻番與民生顯著改善相互給力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4倍,財政收入增長1.37倍……“十一五”期間,廣西攻堅克難創佳績,交上了前所未有的12項主要經濟指標翻番的喜人“答卷”。在今年廣西兩會上,自治區主席馬飚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一一列舉出12項翻番比例數字時,壯鄉兒女振奮不已。
2006年至2010年,只是廣西發展史上11個5年建設單元中的一段刻度,卻因為櫛風沐雨、擊鼓奮進而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包含著不平常分量的數字變得生動起來:廣西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3984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9150億元,比“十五”快2.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由475億元增加到1228.75億元,比“十五”快4.2個百分點。
這是廣西建設史上重大項目數量最多、完成投資最多的時期。廣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005年的1769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7800億元,5年累計完成2.25萬億元,年均增長34.5%。
發展為了什么?說到底,是為了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生活更幸福。
“十二個翻番”讓廣西給力民生有了底氣:“十一五”期間,廣西各級財政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等民生領域的投入累計達3305.15億元,是“十五”的3.61倍,年均增長32.8%,增長幅度遠超多數經濟指標的同期增長幅度。
廣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91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0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495元增加到4543元,年均分別增長13.9%和12.7%。5年來,廣西共有114萬農村人口脫貧,解決了1063.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16.34萬戶城鎮居民享受到了廉租住房。
當歷史的時針指向“十二五”,廣西提出了“富民強桂新跨越”的奮斗目標。為了實現富民優先,廣西的“十二五”規劃給出了幸福承諾:必須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提高人民幸福感。力爭未來5年城鎮新增就業19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0萬人;力爭未來5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累計50萬套,讓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
在“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廣西將籌措資金300億元以上,實施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進一步解決群眾的看病難、喝水難、讀書難等問題。
強桂為本,“三個優先”引領壯鄉健跑
工業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
食品、汽車、冶金產業提前實現產值千億元目標!
“十一五”收官的2010年,廣西全部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1265億元增加到3800億元,年均增長19.3%。這是廣西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劃”結出的碩果。
2008年9月,為提前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廣西審時度勢,自我加壓,決定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劃”。廣西由此確定了全新思路: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產業、以存量換增量;產業優先發展、交通優先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最終目標是: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
在重點打造食品、有色金屬、汽車、石化、冶金、機械、電力等7大支柱產業基礎上,廣西還將優先重點發展的產業,擴大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等14個千億元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4個新興產業,形成“14+4”的產業集群。
圍繞把廣西建設成為連接多區域的國際通道、交流橋梁、合作平臺的戰略目標,廣西江海聯動,水陸并舉,大手筆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僅在2010年,廣西全區高速公路就新開工項目11個,建設里程1318公里;續建項目17個,建設里程1927公里。
與此同時,鐵路建設也全面鋪開。“十一五”期間,廣西開工和續建鐵路29條,區內建設里程3300公里,新增營運里程500公里,總營運里程達到3200公里。
如今,廣西已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連接各市、連通周邊省份和出海、出邊的網絡化,形成了東部沿海省區“西進”和西南省市“東進”必經的高速公路網。長期被視為中國交通“神經末梢”的廣西,由于海陸空建設并舉,一躍成為連接中國—東盟的國際交通樞紐。
發展要快更要好。這些年來,后發展的廣西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上毫不含糊。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廣西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取得突破,自主品牌不斷涌現。玉柴、柳工等形成了“生產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模式,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后勁。5年來,柳工每年推出20多個創新產品,8次填補了國內工程機械技術與產業內工程機械技術與產品的發展空白。
加強節能減排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廣西向高耗能、高污染頻頻亮起紅燈,不以犧牲生態換取發展速度,“鐵腕”淘汰落后產能。
廣西高層的表態擲地有聲:生態是廣西的核心競爭力,破壞生態、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傷害民生的效益,再高也不要!
未來5年,廣西將堅持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重要支撐,加快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配套能力強的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盡快做大做強做優工業。
《規劃》明確指出:要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強化節能減排,推廣低碳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可以預見,“大工業與白海豚共存共舞”的情景,將走出欽州三娘灣,成為整個廣西工業發展的共有形象。
謀求跨越,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
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成為廣西戰略抉擇
站在“十二五”新起點,廣西各族群眾豪情滿懷合唱的“富民強桂新跨越”進行曲,已成為廣西的戰略抉擇,也正成為壯鄉同心同德的新實踐。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為廣西加快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目前,廣西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工業化跨入中期階段,城鎮化加速推進,居民消費逐步向發展型升級,區域和產業發展將形成新增長點,發展潛力巨大。廣西完全有條件在新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的新跨越!
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將貫穿廣西“富民強桂”全過程。為了實現綜合經濟實力、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廣西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包括: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翻一番,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翻一番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兩位數以上;城鎮化率提高9.4個百分點;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的整體發展格局中,廣西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國家使命越來越凸顯。“富民強桂新跨越”不僅是廣西的需要,也是國家和時代的需要。
放眼八桂大地,各方給力壯鄉,廣西服務各方,一幅激動人心的“富民強桂新跨越”新畫卷正逐步展開:北部灣經濟區千帆競發,西江經濟帶百舸爭流,桂西資源富集區潛力迸放……
唯有廣西的“民”富起來,整體的“桂”強起來,建立在科學發展基礎上的新跨越不斷創造出來,廣西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國家期望!
懷著這樣的共識和緊迫感,壯鄉人民正自信自強相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