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求新型產業基礎構建實現新突破
2011-3-30 17: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市“三位一體”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去年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60億元、同比增長73%,到位市外資金150.6億元、同比增長51.4%,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138.4億元。投資170億元的煤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華晨集團一期投資12億元的年產10萬輛載貨車項目全面開工,年產2萬輛生產線已投產;科技含量高、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光分路器芯片項目開工。我市新型產業基礎構建取得的這一系列重大成效,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他們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要務求新型產業基礎構建實現新突破采取的措施表示贊同。
硬件不足軟件補
“硬件不足軟件補是我們鶴山區招商引資過程中一直堅持的理念。”市人大代表陳科一言道出鶴山區近幾年來的招商竅門。“拿江蘇王房集團來說吧,在實地考察和調研后,該集團對我區實施舊城改造的前景充滿信心,但對招商環境持有謹慎的態度,集團部分董事會成員不同意來我區進行投資。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特地邀請江蘇王房集團董事會成員現場考察我區正在建設的鶴壁北站產業園區,讓企業看一看我區是如何平山填溝建設園區的,讓企業親身體會鶴山人民是如何通過艱苦奮斗加快發展的,讓企業真正感受到鶴山人民干事創業的決心和行動。參觀鶴壁北站產業園區后,江蘇王房集團打消了顧慮,最終決定在此投資。”陳科說。
陳科告訴記者,隨后就如何合作區里與江蘇王房集團進行了多次深入的洽談,但都因為具體的細節問題產生了分歧,致使洽談無法繼續進行。為盡快引進這一戰略合作伙伴,早日改善城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區里著眼城區長遠發展,加大思想解放力度,本著群眾、客商、政府三方互利共贏原則,在土地、稅收、項目配套等方面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讓利于客商,最終留住了客商。
如今,王房集團已經成為鶴山區舊城改造的主力軍,舊城改造推進如火如荼。
招商引資既要講優勢,也要靠毅力
“淇濱區上峪鄉是一個山區鄉,要想把經濟搞上來,就必須充分重視招商引資,在這方面下大力氣。”市人大代表馬紅光說,“就拿去年10月份一個汽車市場的項目來說吧。去年10月,通過朋友介紹,我們聯系到了河南匯達集團有限公司,跟他們聯系了一個東海路精品汽車市場的項目。這個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占地110畝,準備興建10個汽車4S店。起初對方來看了以后,始終下不了決心,覺得鶴壁城市小,在人流物流等方面還有差距,怕建成以后看不到效益。后來我們就積極做工作,請區里的相關領導一同前往,光往鄭州就跑了不下7次,一遍遍向對方介紹鶴壁的區位優勢、在豫北地區的重要地位和南部片區的發展前景,終于使對方打消了顧慮,順利簽約。”
據了解,上峪鄉在招商引資方面,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監督落實;成立工作組,進行跟蹤服務;對每個項目進行跟蹤督查,關注項目進展;經常進行現場辦公,當場解決問題。2010年,上峪鄉共完成招商引資3.28億元,億元以上項目2個,2011年的全年招商引資目標要達到4.5億元,超億元項目2個,5000萬元~1億元項目4個。
讓企業“無障礙進入,無障礙發展”
市政協委員鄭志學說,過去的一年,鶴淇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產業支撐效果不斷凸顯,產城融合協調發展,為加快鶴淇一體化進程提供了強大動力。
他建議在今年的工作中,要加快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集聚區的凝聚力和承載力;加快完善集聚區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企業聯合采購、集中管理、統一配送;在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方面,依托現有投融資公司破解土地和資金制約瓶頸,同時積極謀劃包裝集聚區內供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大力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同時,千方百計引進戰略投資者,對集聚區進行連片綜合開發;優化環境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改善投資環境,降低進園區企業成本,為企業創造有利條件,讓企業“無障礙進入,無障礙發展”。
拉長產業鏈條,做強糧食精深加工園區
市人大代表劉文合說,浚縣王莊鎮糧食精深加工園區是我市的特色產業園區,在推進這個園區建設過程中,我們以項目招項目,利用園區內已審批通過的30萬噸玉米加工淀粉項目這一優勢,正在與淀粉深加工領域最具實力的長春大成集團洽談合作事宜,資金利用規模有望達到近10個億。與此同時,我們拉長產業鏈,圍繞小麥加工做足文章,總投資2.4億元的中鶴集團小麥谷朊粉項目6月有望正式投產,二期計劃8月開工,建成后生產規模將達到10萬噸。營養掛面在建成一期、二期后,三期準備9月開工,全部建成后年產可達40萬噸。多年的實踐證明,只有精心謀劃,重點招商,大上項目、上大項目,集聚效應才能得以顯現,產業才能得到發展。
進一步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一年來,我市把項目建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抓手,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主渠道,成功引進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為我市的經濟加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讓人對鶴壁的明天充滿信心。”市政協委員張琳彬說。
就如何讓引進項目在鶴壁落地生根做大做強,張琳彬建議進一步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她說,城市的發展靠項目,未來的振興崛起更需要項目,只有抓住了項目建設,才能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不僅要為企業發展提供保障、搞好服務,更要解決企業最緊迫的困難和問題,這樣才能用好環境留住企業,留住項目,也才能吸引更多的項目在我市落地投產”。(鶴壁日報記者 李建周 王利英 郜海燕 馬飛 岳珂 見習記者 李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