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 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
2011-3-3 23: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給廣西邊境地區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如何打好東盟牌子、做足邊境文章,是邊境地區用好機遇、加快發展必須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陸路東盟南(寧)崇(左)經濟產業帶作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重要功能組團。憑祥位于陸路東盟的最前沿,是南崇經濟產業帶建設的主戰場。筆者認為,打好東盟牌子,做足邊境文章,具體到憑祥市來說,需要做好區域物流、商貿、邊境旅游、產業發展、地緣文化這五篇文章,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
做好區域物流大文章,打造現代物流大基地
發揮沿邊優勢,促進現代物流業大發展,是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的重要方面,也是陸路東盟南(寧)崇(左)經濟產業帶的重要支撐。要以廣西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深入實施為契機,充分發揮憑祥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盡快引進大型物流企業進駐,大力發展保稅物流。抓緊啟動憑祥國際客運中心項目,做大國際客貨運班線,全面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深入推進交通合作,擴大中越直通車開行領域和范圍,促進公路物流跨境運輸便利化。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二三期規劃調整,扶植壯大物流龍頭企業,優化配置物流資源。發揮全國最大水果進出口口岸的優勢,開工建設中國-東盟(憑祥)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整合做大浦寨專業水果市場,打造中國和東盟最大的水果集散地。大力發展物流相關配套產業,重點培育專業批發市場,構建集篩選、配送、倉儲于一體的商品流通平臺,拓展完善物流網絡,形成市場與物流互動發展的格局。
做好商貿大文章,培育商品交易大市場
發揮區域優勢,加強和拓展商貿業開放合作,是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對于打造現代物流大基地至關重要。2010年,憑祥市對東盟進出口34.9億美元,占全區的18.21%,排名廣西第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東盟市場潛力,主動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一體化大市場,拓展東盟市場的更大空間。
完善的市場是商貿業發展的基礎。必須下大力氣抓好市場建設,為發展商貿業提供好的平臺。規劃建設中央商業區,在整體開發憑祥交易場的基礎上,整合東盟商業港、銀興商業步行街、祥城國際商城等周邊市場資源,連片規劃,統一建設,打造城市商貿休閑購物中心;規劃建設中國-東盟商業中心,打造大型專業品牌購物廣場;規劃建設蓮塘旅游商品綜合貿易中心和東南亞小商品批發中心等專業市場,打造特色商品購物集散地。統籌推進三大購物區域建設,統一規劃功能布局,加快形成購物組團聯盟,打造越南乃至東盟客商到憑祥購物的勝地。
優勢產業是商貿業發展的依托,在促進區域商貿業的繁榮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憑祥口岸紅木進口居全國第一,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做大做強紅木產業,提升紅木產品品牌價值。優化升級浦寨紅木家具半成品市場,加強紅木家具和工藝品成品市場規范化建設。扶持培育紅木加工龍頭企業,推動紅木產業規模經營,提高紅木產品競爭力。不斷完善紅木文化產業園功能,配套建設質量鑒定中心、拍賣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博覽中心,建成中國紅木家具、紅木工藝品的進出口基地和加工銷售基地,推動紅木產業集約化發展。加快建設紅木文化城,搭建紅木文化交流合作平臺,以此吸引更多國內客商到憑祥旅游購物。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主動適應商貿業發展對吃、住、行、游、購、娛等的需求,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為商貿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做好邊境旅游大文章,構筑跨國旅游大通道
旅游產業是陸路東盟南(寧)崇(左)經濟產業帶既有豐富資源優勢又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業,主動對接東盟旅游市場,做好邊境旅游大文章,是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的一個著力點。
在旅游發展定位和發展戰略方面,以“陸路東盟跨國游”為旅游發展定位,優化整合旅游資源,做大做強邊境旅游產業。深入實施“一軸兩翼”旅游發展戰略,即:以“友誼關景區”為軸心、以“東盟風情園”和“大連城景區”為兩翼,著力構建跨國旅游大通道。2010年,憑祥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251.7萬人次,同比增長28.68%;旅游總收入9.4億元,同比增長85%。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與越方的溝通合作,聯合開發跨境旅游市場,共同推進友誼關國際旅游合作區建設。當前可以中國浦寨-越南新清為突破口,探索實施友誼關國際旅游合作區的先行先試工作。
在旅游發展的具體措施方面,加大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力度,重點推進東盟風情園和大連城景區的開發建設,重點開發東盟自駕游市場,盡快完成中國-東盟自駕車總部營地項目建設;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在友誼關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的基礎上,促進旅游景區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憑祥作為全國首個恢復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業務試點的口岸城市,2010年辦證人數達4.76萬人次,比恢復試點的2009年翻了一番多。要充分發揮這一品牌優勢,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突出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業務的便捷優勢,推動實現身份證在手就能游遍越南,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形成旅游業新增長點。
做好產業發展大文章,打造加工制造大平臺
充分發揮中國往東盟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優勢,依托中國和東盟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大力發展邊境加工業,打造跨國加工制造基地,使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有堅實的經濟支撐。發揮憑祥綜合保稅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友誼關國際旅游合作區及口岸邊貿區的政策優勢,大力發展水果、木薯等加工企業,打造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東盟林業資源,重點發展紅木家具和紅木工藝品精細加工企業,打造紅木產品加工基地;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加快發展機械設備、裝配及零配件等產業,打造機械制造出口加工基地。加強友誼關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搭好邊境加工制造業發展平臺,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大力引進工業項目入園,形成外向型加工產業集群。深入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戰略,堅持以地招商、以商招商,盤活閑置土地等生產要素,出臺鼓勵工業企業落戶優惠政策,引進一批生產性項目,促進產業集聚效應形成。
做好地緣文化大文章,搭建文化交流大舞臺
當今,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度越來越高,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必須依托地緣文化的紐帶作用,加強與東盟文化的交流合作,促進中越乃至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的大融合,形成中國與東盟文化互動發展新格局。為此,要深入挖掘來源于獨特地緣優勢的東盟文化、歷史文化、壯族文化底蘊,結合正在全面推進的城市文化建設,打造“邊境文化特色鮮明、壯族文化元素突出、東盟地域風情濃郁、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文化名城。同時,全面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中國-東盟文化交流中心、體育中心、演藝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壯族民居文化展示中心、平而壯族文化村落等項目,全面展示壯民族特色文化。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充分利用重要民俗節假日,積極開展中越聯合舉辦憑祥-同登廟會等活動,打造中越文化旅游品牌。以中越商品交易會和中越邊關國際文化旅游節為平臺,探索實施中越雙方聯合辦會的新模式,努力構建與東盟文化產業的長效合作機制,推動文化交流合作朝常態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作者系中共憑祥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