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港口物流模式加速入莞
2011-3-29 15: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個意欲迅速成長,一個期待重塑輝煌,虎門港高雄港聯姻,“經濟鄉愁”變經濟相連
曾經在世界貨柜運輸長期雄踞世界前三的高雄港,而今排名跌落到世界第12名(記者 周旭嬌 攝)
作為新興港口,虎門港左右皆有強敵,一邊廂是深圳鹽田港,另一邊廂是廣州南沙港。由于處于上升階段,其國際航線不足,且作業成熟度與國際一流港口相比有所欠缺,虎門港亟須借力“巨人”肩膀攀得更高。
而曾經雄踞世界前三的高雄港,則有著強烈的復興需求。過去三十年,大批制造業企業從這個臺灣工業城市轉移至大陸。在長時期內兩岸不能直航的情況下,包括高雄港、基隆港在內的臺灣港口均面臨邊緣化的困境。
兩岸實現“直航”后,為兩者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利益空間——臺企能將產品直接從大陸的產地運輸到高雄,再送往日本、歐美等地。
不難預見,兩者將各得其所,一個或重新找回自己當年的輝煌,一個則迅速成長、真正納入到全球的物流轉運體系。
【復興】高雄港欲重回國際輝煌地位
剛剛駛出港灣的白色輪船,向著遠遠的海平線開去,汽笛聲悠遠飄來,讓人想起余光中的“鄉愁”。這里是臺灣最大的港口——高雄港。
記者登上高雄港著名的“香蕉碼頭”,乘坐高雄港港務局的游艇參觀。港務局業務組組長張雅富說,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噸臺灣水果從這里出口,“高雄港同樣希望與虎門港的直航,能夠給水果開辟新航路”。
在高雄,大型廠區和煙囪不少,明顯具有重化工業和制造業的痕跡。公開的資料顯示,近30年來,高雄被列為臺灣工業建設的重點,其中煉油、鋼鐵、造船在臺灣都屬于規模最大企業。
只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該地區成為臺灣產業西進大陸的重點地區,很多企業選擇離開該地區直接進入大陸。高雄港和高雄城雙雙走向衰落,綿延至今。
東莞富全物流公司總經理蘇隆德背著手,面對海面,思緒萬千。作為“臺灣物流教父”,他正力爭在東莞虎門港與臺灣高雄港等之間促進雙方合作。
高雄港有著輝煌卻又糾結的歷史。曾經在世界貨柜運輸長期雄踞世界前三的高雄港,而今排名跌落到世界第12名。
事實上,高雄在世界港口中排名的下跌由多重原因造成。其中之一就是臺灣地區公司向外遷移,特別是遷移到大陸,這些公司的產品出口也隨之轉移到距離工廠更近的港口。
另一個原因是大陸沿海港口的發展,特別是深圳、廈門、上海、天津和大連等地港口急速發展,貨柜裝卸能力大大增加。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后高雄港每年的集裝箱裝卸數量10%左右的增長率,相較于大陸港口動輒20%至40%以上的驚人成長速度,只能大嘆時不我與。
【聯姻】虎門港借力臺灣港口闖天下
高雄與大陸之間的“經濟鄉愁”正在逐步消弭。2010年12月17日,作為過去三十年臺商自發聚集地的東莞,與高雄聯姻。
這一天,虎門港與高雄港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兩個港口將在航運和港口物流方面展開全面合作。東莞保稅物流中心與高雄港自由貿易區成功對接后,將實現雙向貨物的快速流轉,加速莞臺產業合作和互補。
這意味著,虎門港的貨物可以通過高雄港進行中轉,運抵美國、歐洲乃至全球,使得虎門港航線輻射面和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
這也是繼2010年7月份虎門港與臺灣基隆港對接合作后,莞臺港口達成的又一次合作。
對于虎門港來說,這是極大推動其在世界港口圈地位的舉動。蘇隆德評價說:“作為新興港口,有著兩大有待提升的空間,一是國際航線不足,二是由于是新港口,作業成熟度與國際一流港口相比成熟度有所欠缺。”
根據協議,虎門港與高雄港將在航運和港口物流等方面開展合作,雙方將積極推動開展虎門港和高雄港之間的貨物運輸與物流服務,為其運作提供便利和優良服務,并鼓勵航商開辟或延伸莞臺之間的航線,以提升航線運輸量。
據張雅富介紹,高雄港碼頭裝卸民營化,除了承擔傳統的物流職能之外,高雄港還兼具造船、石化、租借場地進行倉儲,以及對接加工出口區的任務。而今高雄港的傳統職能所占的營業額比例正在下降,力爭購建成現代化的綜合港口,東莞虎門港同樣在規劃之初,就劃定了保稅園區和石化業務。
虎門港與高雄港的共同騰飛指日可待。而東莞臺協也在背后馬不停蹄地推進此項合作。東莞臺協新任會長謝慶源在3月20日告訴記者:臺協代表與高雄港代表協商順利,有望五月底敲定兩港直航的又一新航線以及運價問題。隨后他們會將此談判結果向東莞市政府匯報,同時希望向東莞爭取每貨柜200~700元不等的補貼,以擴大客戶源。
東莞虎門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雖然暫時未有再次到臺灣考察洽談的計劃,不過對于對臺新航線的開辟很關注,今年計劃再開辟一條新的對臺直航班輪航線,主要用于支持即將在5月投產運營的虎門港沙田港區二期碼頭的業務運作。
【現場特寫】
蘋果冷藏半年依然青翠可見
在臺灣夜市吃到“黑珍珠蓮霧”香甜鮮脆,結果在大陸用兩倍的價錢,也買不到同樣的品質。“反倒敗壞了臺灣水果的美譽,被認為臺灣水果又貴又不好吃。”全國臺企聯副秘書長趙維南隨同記者參觀高雄港時直抱怨。
青蘋果在低溫倉儲慢速成熟
好好國際物流高雄物流中心經理陳永賢對這個提法很痛心。他邀請記者參觀了好好國際物流高雄物流中心的三溫層倉儲,設置零下25攝氏度、0~7攝氏度等不同條件的倉庫,對蔬果、海鮮甚至電子產品進行不同溫度和濕度的冷庫保存。
他拿起一個半年前入庫的韓國蘋果,凹部的青翠顏色還清晰可見,說明蘋果在低溫下慢速熟化。
虎門港將試水臺灣冷凍倉項目
“但是這樣的水果要是送到東莞,本地的冷庫建設尚未跟上,造成冷鏈中斷,就不一定這么‘年輕’了。一般一個貨柜的蔬果產生20%的不良率,所以造成又貴又不好吃的后果,”陳永賢說,這不僅是東莞進口水果之殤,據估計全大陸每年因此損失的水果達1.2億噸,乘以1.35倍就是實際損失的采購和物流成本。
記者在現場看到,偌大一個現代化三溫層高雄物流中心,只有14個工作人員。所有產品進入冷庫之時就貼上標簽,然后由工人控制機械手臂進行運送、安置,客戶可以在網絡上輸入標簽號碼全程監控貨品的位置,以及所處的溫度、濕度,以及工人對貨品的檢查報告。
蘇隆德表示,這樣的冷凍倉項目將應用在虎門港。對此,虎門港方面有好消息,透露借鑒臺灣經驗建設的冷凍倉項目也正在推進中,目前已經將有關請示提交給市政府,等待審批后實施。(記者 周旭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