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水運首次納入國家戰略
2011-3-29 11: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宣布: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十二五’建設啟動……”3月24日,隨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一聲令下,中國內河水運發展掀開了嶄新的篇章,以高等級航道為重點、規模空前的全國內河航道“十二五”建設正式在荊州市公安縣拉開序幕。
荊州發展的區位優勢在哪里?是即將建成的鐵路,還是曾經輝煌的水運?3月24日,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十二五”期間的建設在荊州啟動,這一系列的建設項目將給荊州帶來哪些機遇和變化?
當日下午,記者采訪了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李盛霖曾兩次到荊州視察長江航道,他說,長江是歷史上聞名的“黃金水道”,而“黃金水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就在荊州。荊州地處“黃金水道”的中央地區,也是瓶頸地區,所以黨中央、國務院鄭重地將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十二五”期建設啟動儀式的主會場選址荊州。
現狀 長江貨運荊州遇“卡口”
“荊州發展水運意義深遠!”荊州市副市長吳方軍算了一個經濟賬,在物流運輸業中,水運成本遠比公路成本低,大約低60—70%。我國內河體系有長江、珠江、黑龍江、京杭運河、黃河,其中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
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的荊州河段,航道淺灘自古聞名。在長江每年長達4個月的枯水期里,中游荊州400余公里淺灘河段,航道最深處僅2.9米,阻礙航行。
據介紹,一條負載3000噸以上的大船,貨輪滿載時吃水至少需航道深度達到3.2米。枯水季節常“吃不飽”,造成輪船貨運成本大幅增加。長江沿線一些輪船貨運公司每到枯水期就會擔心虧損,主要原因就是“九曲回腸”荊州河段,枯水期間限制了貨輪裝載量。
長江干線云南水富至上海長江口段有2838公里航線。荊州市政協副主席、交通局局長姚荊漢說,長江荊州段就有487公里,在長江流域的地位很重要。目前,長江荊州段航道發展上有3個卡口,有些地段在枯水季節僅2.8米左右的水深,影響了過往荊州貨船的運輸裝載能力。
長江沿線城市中,大多是以傳統工業為主,體積大的產品占多數。這些產品占領市場,其主要競爭力取決于物流成本,最便宜的水運是企業的首選。許多水運企業希望能借助“黃金水道”的低廉物流成本,降低企業成本。而中游的“腸梗塞”,成為水運企業的發展“瓶頸”。
姚荊漢認為,荊州要發展,也要實現承受發展,所以水運的發展,可有效地實現交通物流業的科學、環保發展。
機遇 2.7億整治“瓦馬”河段
有關資料顯示,長江的水量是歐洲第一大河萊茵河的6倍,但運輸量卻僅為萊茵河的1/6。中游荊州河段“瓶頸”亟待打破,一旦河道暢通,輪船航運成本便能大幅降低,刺激水運迅速發展。再加上保稅港的政策優勢,重慶及周邊省份的出口和進口貨物,便會首選水運,保稅港區物流業發展將更加興旺。
長期以來,長江“瓦馬”河段(長江中游瓦口子至馬家咀河段的簡稱)是長江中游重點礙航淺灘之一。“瓦馬”河段全長26公里,上起柳林洲、下至雙石碑,左岸地域為荊州城區,右岸為荊州市公安縣,沿岸建有長江中游重要港口——鹽卡港。2010年,交通運輸部批復了長江中游“瓦馬”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立項實施,對該河段進行系統治理。
吳方軍說,通過對長江荊州段航道進行整治,以前2.8米、2.9米的淺灘,會上升到3.2米、3.5米、4.5米,甚至更高,也就意味著以前運輸能力1000噸以上的船只,會上升到3000噸以上,提高水運運輸能力,降低運輸成本,既能實現水運的節能減排,更能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長江列為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的重點之一。長江中游荊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是“十二五”期間長江干線航道建設的“兩大重點工程”之一,計劃對10余處礙航淺灘進行治理,總投資約30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將荊江河段航道等級由二級標準提高到一級標準,可常年通航由3000噸駁船組成的萬噸級船隊,可在2015年提前實現2020年荊江河段規劃的3.5米×150米×1000米(水深×航寬×彎曲半徑)的建設目標。
列為重點整治項目的“瓦馬”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將會新建2條護灘帶,對左岸鹽卡至鄭江寺之間的2015米護岸進行加固,對雷家洲邊灘的中下段2300米進行守護,對西湖廟一帶的2520米護岸進行加固,在南星洲右緣布置一道護灘帶等,這一系列措施將投資2.76億元。成功實施后,將實現2000至3000噸駁船組成的6000至10000噸級船隊通航。
藍圖 借水做勢,荊州通江達海
水運發展對荊州有何意義?吳方軍說,長江中游荊江河段航道進行治理,不僅對荊州經濟有重要作用,對荊州復興產生重大意義,也對周邊其他區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目前,上海、武漢、大連等大城市的發展,幾乎都是依靠港口的優勢,實現飛躍發展。”姚荊漢說,這一次,國家將內河高等級航道“十二五”期建設啟動放在荊州,對當地經濟社會科學、集約性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荊州可結合水鐵、水水、水陸、江海、長江與內河共5種聯運方式,實現城市快速發展,成為全國較大的內陸運輸中轉基地。
姚荊漢說,這次“十二五”建設的啟動,不僅標志著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整治的開始,也標志著全國“十二五”規劃將走綠色、環保、集約發展的道路,更標志著荊州水運優勢將會發揮到極致。荊州要抓住這一機遇,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抓好中心城區一類口岸工作,打造一流口岸;中心城區實現吞吐量5000噸,成為長江港口重要基地,使公安、石首與城區建立組合港;在“十二五”期間,荊州形成吞吐量過億噸。今后,荊州航道將越來越暢通,長江線路將越來越直,荊州將借水做勢,讓重量級貨船穿行“黃金水道”實現暢通無阻。
市發改委主任肖夕映表示,隨著荊州航運等級的提高,有利于轉變荊州運輸方式,有利于增強水運能力,提升荊州組合港的作用,讓公安、石首、松滋、城區連成一片,共同發展。“過去的沙市,成為全國知名的明星城市、文明城市,主要還是與水運的發展息息相關。”肖夕映說,過去10多年來,由于陸運發展速度超過水運發展速度,加上長江航道淤塞嚴重,導致貨運吞吐量越來越低。目前,隨著航運等級逐步開始提高,鹽卡組合港將真正成為長江中游的一個重要港口,荊州將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港口城市。
5年后的長江荊州段,將是一個商賈云集的優美港灣,繁忙的水上運輸,八方薈萃的人流物流,使荊州港口豁然開朗。
大江東去,浩浩蕩蕩。暢通和融合是一種大趨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憑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與大氣,荊州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鋼腰,必將通江達海,迎來萬千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