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成功實踐
2011-3-28 18: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重要舉措!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自2005年實施以來,已取得明顯成效,為擴大農村消費、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報從今天開始推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系列述評和系列調研報道,系統總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以來取得的成功經驗,全面反映各地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的生動實踐和有益探索。敬請關注。
“油鹽醬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趕大集,大件商品跑縣里”,這些曾經是農民消費環境的真實寫照。然而,一切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十一五”時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啟動了農村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的大幕。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重要舉措。“十一五”時期,連續5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行部署,中央財政支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力度逐年加大,從開始每年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6億元,累計投入43億元,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到農村延伸流通網絡,把連鎖經營的現代流通方式送下鄉,把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業業態送下鄉。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自2005年實施以來,已取得明顯成效。截至“十一五”末,全國連鎖化農家店達52萬家,覆蓋80%的鄉鎮和65%的行政村,年銷售額近3000億元。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方式在我國農村市場快速發展,以城區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正逐步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
超市下鄉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極大地方便了農民消費。標準化是現代商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農村夫妻店、小賣部經過標準化改造,傳統的“土臺子、黑屋子”被打破,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業業態引進來,農村商業面貌明顯改善:統一標志、易于農民識別;統一布局、窗明幾凈,商品擺放整齊;統一采購,商品豐富;統一經營模式,明碼標價,開架售貨。同時,經營面積大幅增加,全國農家店營業面積近4000多萬平方米,平均單店面積20平方米以上;經營品種大幅增加,平均單店品種400種以上。
許多農家店還針對農民消費特點,增設了農村市場必需品,經營自行車配件和雨靴、膠鞋、草帽等農村傳統適銷產品,滿足了農村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所需商品,“日常用品趕大集,大件商品跑縣里”的購物模式得到改變。
放心農家店保障了商品質量,提高了農民的消費質量,為農民消費系上了“安全帶”。通過統一配送的方式把商品送到農村,控制住商品采購渠道,是保障農村商品質量的有效途徑。一批知名商業企業向農村延伸網絡,他們知名度高,具有較強的經營實力、完善的管理制度、誠實守信的經營道德,通過統一配送的方式把商品送到農村,農村商品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農家店統一配送率達到50%以上,據調查,95%的農戶認為農家店商品質量提高了。
農村消費環境升級的同時,搭建起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前,鄉鎮以下的農村市場缺乏流通網絡!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實施,夯實了農村流通基礎設施,編織了城鄉商品流通網,修建起城鄉商品順暢流通的“高速公路”,破解了農村市場開拓的難題!笆晃濉睍r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農村支持建設2667個物流配送中心,每個縣平均擁有0.9個,覆蓋城鄉、多層次的農村商品配送體系加速形成。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得到大幅增加,大大改變了農村缺乏配送中心、物流成本高的狀況,增強了商品向農村的配送能力,促進了農村配送率的提高、農村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時,依托流通網絡發展“一網多用”,一方面把工業品和服務送下鄉,另一方面把農產品收進城銷售,實現雙向流通。
農村商品應急體系也得到了加強!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企業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地震、泥石流等突發事件中,都活躍在一線,是保障市場供應的骨干力量。
此外,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村商業發展促進了勞動力轉移和社會就業,帶動就業近180萬人。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連鎖經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組織化程度高等特點,是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在流通領域的體現,反映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其意義不僅僅是促進農村傳統商業設施的升級換代,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也不僅僅是繁榮農村市場,而是在市場機制下,對農村市場體系的重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