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儲備體系漸行漸近
2011-3-26 14:28:00 來源:現代物流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范云兵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表示,穩定物價將是今年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有效控制食品價格上漲,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也指出,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是抑制通貨膨脹的主要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積極開展“農超對接”,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制度,把握好國家儲備吞吐調控時機,搞好進出口調節,增強市場調控能力。
對于蔬菜儲備制度,早在去年抑制通脹的“國七條”中,就進行了詳細規定:完善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而目前來看,全國各大城市幾乎都在積極探索儲備菜這條路。
●● “國儲”新成員
對于“國儲”這兩個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包括國儲肉、國儲糖等。儲備菜盡管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前兩年就已經試行,也于去年提到了政府工作日程上,但今年才能大規模實施。
為更好地實施這一政策,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等四部委日前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工作會議”。發改委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要堅持“政府委托、企業運作”的收儲方式,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和扶持。主要區域為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城區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儲備的蔬菜品種主要包括大白菜、蘿卜、胡蘿卜、土豆、洋蔥、圓白菜等耐貯存、易周轉的蔬菜品種,各地可根據消費習慣和儲藏能力因地制宜適當調整冬春儲備蔬菜品種。
該負責人表示,儲備菜按照遠近結合的原則選擇儲備地點,以調運便利的城市中心區儲備為主,近郊產地儲備為輔,酌情考慮一定消費規模以上的單位食堂自儲為補充。而承擔儲備菜的企業,要具有較強蔬菜經營實力、產銷銜接能力、倉儲能力和具有一定存儲經驗和銷售網絡;近郊儲備要充分依托生產基地、農民合作社和生產大戶。市級人民政府要對承儲主體在儲備過程中發生的合理費用等給予必要的補償,對企業建設和改造儲備相關設施給予必要的投資扶持。
●●帶來三大利好
“總的來說,蔬菜應急儲備能夠帶來三方面的好處。”蔬菜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陳明均告訴記者。一是可以在極端天氣、突發災害的時候保持蔬菜的穩定供應、平抑物價。去年南方的冰凍災害、今年云南的地震等突發事件,都造成了當地蔬菜的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陳明均說,蔬菜是生活必需品,其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如果當地政府有足夠的蔬菜儲備,一些投機商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蔬菜儲備制度的第二個好處是,它不僅僅能穩定市場,還能保護一個產業。”陳明均說,以國家的儲備肉、儲備糖為例,不僅僅是為了平抑物價,還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產品價格高的時候拋售存儲,可以平抑物價,而價格低的時候,可以收購農民產品,不至于“谷賤傷農”。
不過,有時候更難以控制的是消費者的一種預期心理。陳明均認為,只要消費者認為某種產品價格會上漲,很有可能造成這種商品價格的暴漲。而價格暴漲之后,會造成消費者更強烈的囤積欲望。以目前的食鹽為例,其實我國食鹽的產量很大,而且有一定的存儲。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造成了搶購,從而導致價格上漲。不過,食鹽價格上漲應該很快可以平息,因為我國的食鹽儲備非常充足。這一點,也適用于蔬菜。“保證特殊時期民眾的心理穩定,是蔬菜收儲制度的第三個好處。”陳明均表示。
●●制度尚需完善
不過,儲備菜制度畢竟是一項新政,很多措施還需要完善。與居“廟堂之高”的政府負責人相比,處“江湖之遠”的國杰更能理解實施儲備菜制度的難處。
國杰曾經是承擔北京蔬菜儲備任務的新發地市場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告訴記者,蔬菜儲備制度確實是一項兩全其美的措施,但目前還需要進一步完整、健全細節。“儲備菜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儲備菜動輒上萬噸,前期資金幾乎全部需要儲備企業來承擔;而農產品流通、生產企業本來就是微利行業,儲備菜會在很大程度上凍結企業資金。二是補貼問題。儲備菜需要相應的存儲、運輸成本,這些成本政府應該怎么補貼?什么時候補貼?目前尚未有統一的規定。三是采購問題。儲備菜誰來采購?采購的過程誰來監督?四是損失問題。蔬菜是易腐產品,存儲必定會造成一定的損失,這部分損失由誰來承擔,也沒有規定。”國杰說,“儲備蔬菜,必然要建造大量的冷庫,而建造冷庫的資金,政府只能補貼一部分。冷庫建成之后,企業肯定面臨成本壓力。企業有沒有嚴格存儲政府規定的蔬菜數量、存儲的是不是蔬菜,這些都沒有人來監管。”
而在陳明均來看,儲備菜制度還有一個需要完善的地方,即要加強中央儲備的力度。陳明均說,目前儲備菜絕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來實施,而中央儲備力度不夠。面對長時間、寬領域的自然災害,一個省區的存儲并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就需要調動國家儲備。
●●成本是短板
對于存儲產品類別,陳明均解釋說,主要還是存儲的技術問題。土豆、洋蔥等都是耐儲產品,可以長時間、大批量存儲,用以保證特殊時期消費者的基本需求。而對于一些葉菜類而言,一是儲存的冷鏈技術難題,二是成本過高,目前暫不考慮將這些品種的蔬菜列為國家儲備菜行列。即便是這樣,存儲蔬菜仍舊需要一定的成本。
中國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秘書長劉龍昌認為,蔬菜不同于普通商品,有嚴格的溫度、濕度要求,而且冷藏庫的使用成本非常高,相對于普通蔬菜的價格來說,冷藏庫的使用成本更高。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新鮮蔬菜的儲備成本非常高,雖然存儲制度會減小菜價的波動幅度,但是部分成本的增加最終仍可能由消費者來承擔。
對于存儲帶來的成本上漲,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在“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工作會議”上表示,政府儲備菜不是一種政策儲備,不同于單純的商業儲備,政府不會讓企業承擔相應成本,而是會有一定補貼。只不過,這種補貼制度和流程,還需要逐步的摸索和成熟。“不過,大量的存儲蔬菜,需要大量的冷藏庫。而隨著存儲制度的逐步發展,也許會給冷庫的建設帶來機遇。”陳明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