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復蘇 中國著力提升經濟質量
2011-3-24 13: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第十二屆年會,吸引了從政府高層到學界大腕,諸多經濟學家再次把脈全球經濟,為未來中國經濟如何更好發展出謀劃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表開幕演講,李克強稱,中國經濟站到了新的起點上,既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將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方式轉變為主線,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來,引導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上來”,“著力去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利亞在峰會上發言時說,世界的經濟還在繼續復蘇,全球產出會在2011年上漲4.25%,2012年繼續這個步伐。但人們不應該對這一復蘇形式過于樂觀,他認為這種復蘇是脆弱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主持會議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主持詞中也對世界經濟走勢做出了類似判斷。他分析:“今年,全球經濟總體穩步復蘇,但復蘇步伐不一,而且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彼J為,日本大地震對該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影響也有待觀察。在新興市場國家中,由于全球流動性泛濫,通脹威脅、資產泡沫風險引發了新的擔憂。
在全球復蘇步伐下,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成為本屆高層論壇專家們探討的一個焦點話題,不過李克強總理的發言似乎給了一個明確的注腳: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中國將專注于加快經濟方式轉變,提升經濟質量。
據悉,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共舉辦兩日,今日仍將有學界頂級專家就此展開討論。
■個論
謝旭人(財政部部長):
要解決奢侈品在國內售價高于海外的問題
要穩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的供應,努力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
謝旭人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中央財政用于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方面的預算是10511億元,同比增長18.1%。他指出,雖然今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但在政策力度上要合理把握,“特別注重穩定物價總體水平這個考慮”。而且還要“解決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我國的銷售價高于海外價的問題”。
謝旭人表示,今年中國政府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是考慮到世界經濟增長仍面臨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也需要政策支持,“前兩年應對金融危機中實施的建設項目,啟動‘十二五’規劃一些重大項目,加大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都需要財政增加投入。”
謝旭人還強調,要發揮財稅政策在穩定物價方面的重要作用,即更加著力于支持糧油、蔬菜、棉花等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要穩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的供應,做好必需商品進口以及重要物資的儲備和倉儲投放工作,努力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
此外,謝旭人說,今年我國將進一步健全個人所得稅制度,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部分扣除標準,合理調整稅率結構,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強化對高收入的調節。
陳德銘(商務部部長):
99%貿易順差都是對某一大國出口產生
中國非常希望和貿易逆差大國商討如何改善貿易結構。
陳德銘在論壇上特別強調,中國希望對華有較大貿易逆差的國家能夠放寬出口的管制措施,為促進雙邊貿易的平衡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他指出,近年來,中國更加注重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中國通過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和管理水平。
2010年,美國、歐盟和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增幅分別達到32.6%、30.2%、36.6%,遠遠高于他們從中國進口的增幅。目前,中國是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
陳德銘說,中國目前99%的貿易順差都是對著某一大國出口,其對東盟、對日本、韓國、對整個非洲和南美洲都已經是逆差了。中國非常希望和貿易逆差大國商討如何改善貿易結構。
他指出,由于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進程中,大量企業處在一個轉變結構、調整方式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先進的技術設備、資源和原材料,但有些國家對此是有限制的!氨热缯f我們需要一些快速的電子計算機,我們需要一些精密度更高的數控機床等等,這些東西從有的國家能買到,有的國家是禁止向中國出口的!
他表示,中國希望這個大國能夠放開對中國出口的限制。“我們需要購買的東西,但卻被一些議會的法案所擋住了。所以我們不能想象,一方面有很多制裁中國的法案,另一方面又要和中國貿易平衡。”陳德銘說,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多靈活性的表現,使雙邊貿易能夠更加的平衡。
尹蔚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從長遠發展看延遲退休年齡是一種選擇
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勞動力在2500萬左右。
尹蔚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說,從當前中國勞動力狀況來看,勞動力仍然供大于求。
尹蔚民說,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勞動力在2500萬左右,比“十一五”期間多1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每年近700萬人,中專、技校、初中、高中畢業不再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700萬人。剩下的包括軍隊轉業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登記失業人員。
尹蔚民說,每年城鎮能夠安排的勞動力大約是1200萬,中國的就業市場仍然是供大于求,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招工難的現象發生在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企業,主要是一線的工人,特別是制造業、服務業的一線工人,是一種結構性的矛盾。
尹蔚民分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人口紅利期還不會過去。在“十二五”期間,每年還要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800萬,農村現在大約還有1億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
尹蔚民說,延遲退休年齡或者是男女同齡退休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從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長遠發展來看,延遲退休年齡是一種選擇,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在走這條道路,它對應對人口老齡化,特別是對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的安全、健康、平穩運行非常有好處。
張平(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
繼續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作用
充分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的潛力。
逐步使國內市場的總規模能夠位居世界的前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說,我國將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在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上下更大的功夫,充分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的潛力。
張平說,充分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的潛力,既是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方針和基本的立足點。我國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建設都孕育著巨大的需求潛力。
張平說,目前為了挖掘居民的消費需求,我國將實施就業發展優先的戰略,5年城鎮新增就業的人數將達到4500萬人以上,轉移農村的勞動力達到4000萬人以上;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5年內使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51.5%。
此外,我國還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積極發展新興的消費業態,促進文化、旅游、建設等消費,加強市場流通體系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逐步使國內市場的總規模能夠位居世界的前列。
他強調,我國將繼續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無論是提高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和文化需求的供給能力,還是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都需要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
他表示,我國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政府投資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水利設施的建設、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教育、衛生、科技、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建設。同時,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放寬市場準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等各個領域!
■眾論
話題 收入差距“到了一個警戒線的水平”?
在本次論壇上,很多經濟學家還提到了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國的收入差距不只存在于城鄉之間存在,在農村地區內部、在不同地區之間、在不同經濟部門之間都存在。中國的基尼系數,由1987年的0.32達到了2009年的0.47,“到了一個警戒線的水平”。中國1%的最富有家庭可能擁有超過這個國家累積財富的40%以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提出,中國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對高收入群體調節力度不足,和對低收入群體保障偏低上。
他認為,現在所得稅仍然以工薪階層為主,其它像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很多針對高收入群體的稅種,學界雖然呼吁了很多年,但直至現在很多政策也沒有出臺。另外,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各種公共服務的制度不統一,保障水平差距過大,還有一些保障項目存在逆向轉移支付的特點。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對于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問題,政府必須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要有與過去二三十年不同的做法,發揮與過去二三十年不同的作用,否則未來會面臨更大的問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則建議政府要重新考量工會的作用。他認為,如果政府還繼續站在資方這一邊,那么勞動者、企業跟政府三者之間力量繼續失衡。表面上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長遠來看是阻礙經濟發展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德懷特珀金斯建議,政府應在公共支出方面更加傾向于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居民消費,使經濟完成轉型。
他指出,短期來看,中國勞動力過剩的局面或仍將持續,這一因素,將制約勞動力的整體議價能力。“在中國,絕大多數缺乏足夠技能的勞動力,他們工資增長是非常緩慢的,尤其是農村地區,因為中國總體來說是一個勞動力過剩的國家!
話題 通脹不高,儲蓄意愿強烈阻礙消費?
李稻葵(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物價指數相對溫和
李稻葵曾經把中國比喻成世界經濟的穩定器。這架飛速運轉了30年的經濟列車,在2011年卻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2010年中國物價指數為3.3%,11月曾一度超過5%。然而和2008年2月份8.7%、全年5.90%的數字相比,物價指數相對溫和。
樊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今年通貨膨脹率有信心在4%以下
樊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表示,貨幣量大是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重要源泉,國家通過貨幣回收等政策,改善了流動性過剩的情況。
他還指出,中央貨幣當局通過一系列貨幣回收政策,目前大概有30%的貨幣鎖定不能流通,因此,樊綱說:“我們對今年通貨膨脹率穩定在4%以下,是有信心的!
我國去年的年度通貨膨脹是3.3%,其中月度通貨膨脹曾經達到5%,這與2008年曾經出現的8.7%漲幅比較并不高,但國內反應卻非常強烈。樊綱分析原因時指出,首先,這論通貨膨脹和房價居高不下相關,跟房地產市場一定程度泡沫相關;其次,中國近年來收入差距不斷拉大,70%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是食品,雖然整個CPI并不高,但食品價格漲到10%時,占大多數的低收入階層感覺就非常強烈。
在分析這一輪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時,樊綱指出,主要因為貨幣太多,流動性太多。而大貨幣量是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一個重要源泉。國家通過貨幣回收政策、對沖政策,把一部分貨幣收回,使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得到重要改善,與此同時,國家也采取措施,穩定樓價。
除了貨幣方面的問題,樊綱分析稱,這次的通貨膨脹還有很大的外部影響,一個重大的外部影響是提高了世界市場上美元貶值的預期和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使得石油和其它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糧食市場方面,一方面由于天氣,另一方面因為當石油價格高于70美元一桶的時候,世界生物能源生產開始大幅度提高。這兩方面原因推高了世界糧價,也推動了中國食品價格上漲。樊綱再次強調,長遠來講,通貨膨脹不高,但是食品價格上漲對70%低收入階層來講是重大的通貨膨脹因素。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消費意愿不足已經成中國經濟增長的阻礙
大眾對未來通脹強烈的預期讓儲蓄意愿達到了歷史峰值。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4.2%的居民傾向于“更多消費”,這是1999年進行問卷調查以來的最低值。另外高達85.8%的城鎮居民則傾向于儲蓄。其中,44.2%偏好“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的變相儲蓄,41.6%偏好“儲蓄存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消費意愿不足已經成中國經濟增長的阻礙:我們長時期存在的過度儲蓄和消費不足這種不平衡的情況繼續存在。保持GDP的持續平穩增長,缺乏內在的動力,就是最終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