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完善鐵礦石進口監管機制
2011-3-24 12: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寧波是我國鐵礦石進口的主要口岸之一,年進口量達到5000萬噸左右。為保障寧波港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大宗散貨戰略儲備基地和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寧波檢驗檢疫局采取多項措施完善進口鐵礦石檢驗監管機制,嚴控危害環境和民眾健康、損害國內收貨人經濟利益等風險。
3月12日,浙江省在北京舉行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服務支撐系統等“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推介會,其框架包括:建設1個綜合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寧波和舟山2個交易平臺,石油化工、礦石、煤炭、糧食、建材、工業原材料、船舶等7類交易區和一批儲運基地。這標志著該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作為我國鐵礦石進口的主要口岸之一,寧波口岸年進口量達到5000萬噸左右。隨著鐵礦石貿易量和貨值的快速增長,進口鐵礦石的欺詐和安全衛生環保風險日漸增加。筆者從寧波檢驗檢疫局了解到,為保障寧波港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大宗散貨戰略儲備基地和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基地,該局采取了多項措施,完善進口鐵礦石檢驗監管機制,嚴控危害環境和民眾健康、損害國內收貨人經濟利益等風險。
推廣聯合檢驗模式,降低減載鐵礦石監管風險。該局主動深化與長三角及長江沿線相關檢驗檢疫局合作,推廣寧波口岸減載進口鐵礦石的聯合檢驗模式,構建跨地區檢驗檢疫信息共享機制、檢驗檢疫數據互認機制和聯合檢驗監管執法聯動機制,在第一時間實現檢驗數據共享、技術資源互用、檢驗數據互信,加快了鐵礦石的流轉速度,減少了問題的發生。目前該模式已擴展到寧波與太倉、張家港、南通和江陰等口岸。據統計,在2010年進口的605批鐵礦石中,有246批減載鐵礦石,涉及聯合檢驗的共有210批,占總批次的34.7%,總減載批次的85.4%。
以鐵礦石信息平臺為依托,加強鐵礦石監管宏觀分析能力。開發進口鐵礦石監管信息化系統,通過多點數據采集,從多個口岸的宏觀維度上即時準確地掌握進口鐵礦石質量檢驗和貿易信息,進行數字化、規范化的處理,通過對比歷史和當前數據,掌握進口鐵礦石的發展趨勢,對進口鐵礦石質量進行風險分析和實時動態監控,為國家制定進口鐵礦石相關政策提供決策支持,為國內鋼鐵企業選購進口鐵礦石提供質量信息,為檢驗檢疫機構檢驗進口鐵礦石提供參考。目前已收集來自寧波、大連、嵊泗等口岸的有效信息4283條。
加強標準化建設,完善質量評價體系。通過積極參與鐵礦石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掌握標準制定的能動性和制高點,不斷提高標準的適應性和國際競爭力。2010年4月,該局制定的“鐵礦石-砷含量的測定-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光譜法”和“鐵礦石-全鐵含量的測定-電位滴定法”兩項國際標準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鐵礦石和直接還原鐵技術委員會的認定。同時,該局還參與制定了國家鐵礦石推薦標準四項及行業推薦標準數項。通過加快標準制修訂步伐,不斷完善標準內容和覆蓋面,建立起系統合理的鐵礦石質量分類評價體系。
完善進口鐵礦石風險研判和預警控制機制。圍繞安全、衛生、環保及防欺詐,運用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手段,提升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品種的進口鐵礦石風險信息的收集、風險分析和評估能力,發布預警信息。2010年共檢出不合格鐵礦石388批次,不合格率達到64.1%;同時加強對有毒有害元素的監測,以促進環境保護和人身安全。全年檢出46批次存在有害元素硫,含量最高達到了2.86%,超過2%的達到14批,不合格率為7.8%;側重于對涉及計價的重量、水分、鐵元素含量的強化管理,以維護貿易公平和反欺詐。全年檢出雜質元素含量不合格188批,水分不合格136批,粒度不合格109批,全鐵含量不合格72批。
實施分類管理,維護企業利益。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開展了拼裝鐵礦石品質穩定性、合約符合性、價格差異性等研究,提出了“分段合并、同步卸貨”拼裝鐵礦石檢驗鑒定新模式,有效提高港區卸貨作業和船舶速遣的效率,減少檢驗檢疫實施重量鑒定和機械取樣的工作量和國內收貨人的費用。目前平均每條實施同卸的拼裝船舶可節省卸貨時間20小時以上,僅租船費用一項,就為國內收貨人或其他租船方節約租船成本4萬美元以上。同時積極對外索賠,對外出具證書索賠86批次,涉及索賠金額405.8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