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日本地震短期影響貿易 波及中國產業
2011-3-23 14: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本受災地區的電子、汽車、石化等產品在中日貿易中占相當比例
日本地震短期影響中日貿易
消除影響首先有賴于日本經濟的恢復,因為產業鏈的主要源頭在日本;第二,進口商品在中國國內有相當庫存,目前能夠保證生產正常運營;第三,在華日資企業也會在國內找一些對日本地震給中日經貿合作帶來的影響,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今天表示,據統計,目前在日本的中資企業超過200家;受災地區的中國研修生(指在日本的外國勞工)人數是22670人,已經聯系上其中22661人。當前主要任務是和研修生保持密切聯系,根據研修生的情況組織撤回國內,或者在當地進行妥善安置。
姚堅表示,日本和中國經貿關系非常密切,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五大出口目的地。目前,中日貿易規模近3000億美元,去年是2978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0%左右。中國市場對日本來說也非常重要,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場。
“由于日本東北部受災地區的GDP規模較大,占日本總體經濟的8%左右,同時這個地區還集中一些電子、汽車、石化等產品,并且這些產品在與中國的貿易中占據相當規模,所以短期內會對中日貿易形成一定影響。”姚堅說。
姚堅表示,中國從日本進口的產品中,第一是集成電路,年進口額約為140億美元;第二是鋼材,年進口額88億美元;第三是汽車零部件和汽車,分別是80億美元和76億美元。這些產品的進口規模占中國從日本進口總額的22%,與之相關的經貿活動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中國對日本出口方面,服裝、農產品和電子類產品位列前三,這也會受到影響。
姚堅說,中國和日本不僅有貿易合作,而且在中國還有大量日資企業,比如在天津、遼寧、山東等地,都有大量日資企業運營。這些加工貿易企業大量進口來自日本的原材料、零部件,除了前面所說的集成電路、鋼材等產品,還有塑料、鋁錫等等,都會在進口方面受到一些影響。
“我們認為,這些都是在有限時間內的影響。”姚堅說,影響的消除首先有賴于日本經濟的恢復,因為產業鏈的主要源頭在日本;第二,上述進口商品在中國國內有相當庫存,目前能夠保證生產正常運營;第三,在華日資企業也會在國內找一些替代的生產廠家來補充生產。
日本地震“波及”中國產業
●一些電子數碼產品漲價兩成左右,部分地區汽車產業鏈影響較大
●災后重建物資需求增加,中國企業應當把握時機,開拓和挖掘日本市場
日本大地震“經濟沖擊波”席卷世界多個領域,對中國經濟也帶來一定沖擊。記者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地調研了解到,一些電子數碼產品漲價兩成左右,部分地區汽車產業鏈條面臨停工的威脅。專家認為,受地震影響,年內日本經濟將受到沖擊,建議中國企業應積極參加日本震后重建,開拓日本市場,推動本國產業升級。
部分數碼產品漲幅20%左右,中日合資車企生產或受影響較大
3月21日,記者在北京、深圳、廣州采訪了解到,受地震影響,目前數碼存儲設備(U盤、SD卡、TF卡)和日本原裝高端相機及鏡頭價格漲幅明顯。
在廣州解放北路電子一條街,數碼產品已是“漲聲一片”。記者剛開口問價格,“大家發數碼科技”的女店主連聲說:“漲了,漲了。金士頓4G和8G的SD卡分別上漲10元和20元,已經賣到55元和95元;4G和8G的U盤價格也分別漲到53元和90元,上漲幅度均在兩成多。”店主稱,主要是上游經銷商抬起價格,自己只是隨行就市。
北京中關村的一些數碼存儲設備價格漲幅較大,在20%左右。日本品牌相機價格也有所上漲。以佳能550D為例,中關村的報價已從震前的4980元上漲到5120元至5200元之間。據佳能、尼康經銷商北京友聯數碼的王小姐介紹,地震后,卡片機價格變化不大,但日本原裝的高端相機和鏡頭價格漲幅明顯。原本售價在3萬至4萬元的佳能和尼康的高端相機及鏡頭目前售價已經漲了好幾千元,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局面。
與此同時,中日合資車企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生產難以保障。生產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的廣東南海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工廠在3月前生產還能開展,但4月之后能否維持還有待觀察。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兩大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零配件庫存狀況,企業能確保兩周生產正常進行,此后生產是否會受影響,還在評估之中。東風日產則稱,目前企業正在加緊進行評估,只能確保“近期生產”不受影響,但長期還有待觀察。
進口依賴程度高的某些鋼鐵產品也步入了漲價的行列。寶鋼日前公布4月份價格政策,在維持主要產品出廠價不變的同時,將取向硅鋼價格上調1000元/噸。這與武鋼公布的4月價格政策幾乎一致。在兩大鋼廠公布4月價格政策之前,國內鋼價已持續下跌了近一月。中聯鋼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從日本進口的硅鋼占進口硅鋼總量的48%,居各國之首。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劉軍紅說,在產能和基建尚未恢復之前,日本震區損失的產能需要日本國內其他地區予以補充,日本相關產品對外出口將受到一定影響,有所下滑。日本是中國電子產品零部件等生產資料的主要供應國,此次災害影響中國的汽車、玩具、石化、電子產品等加工型行業。
中國企業可積極挖掘“重建經濟”
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陸磊認為,此次地震及引發的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基礎設施和居民財產的強大破壞力使得日本災后重建投資將大幅增加,突發性需求將顯著提升。未來一段時間,日本投資拉動經濟的作用將明顯增強。“地震短期內將給日本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但從中長期看,地震將刺激需求,有助于日本走出經濟低迷,日本震后經濟將呈"V形走勢"。”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認為,日本經濟情況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其他國家是苦于資金不足,但日本卻是資金過剩,消費不足。面對危機,日本可以在短期內聚集各類投資,投入到重建當中。目前,摩根大通已將2012年日本經濟增幅從之前預計的1.8%上調至2.0%,花旗集團也將這一預期從1.9%上調至2.1%。
專家認為,在重建過程中,日本物資需求增加,中國企業應當把握時機,開拓和挖掘日本市場。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說,地震地區的溫度較低,對于保暖、應急、抗災備品等物資有較強的需求,而中國是這類物資的重要生產地。另外,日本農業在海嘯中受損嚴重,農產品進口量將一進步放大。我國相關行業可借此加快拓展日本市場。
陸磊認為,我國的中游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而日本災后重建將涉及大量基礎設施的修復和重建,對于重型機械、鋼鐵、水泥等產品的需求將大幅提升。中國企業如能借機進軍日本市場,使中游行業的部分產能得以在日本消化,將有助于推動全球布局。
產業鏈受“震動”,倒逼“中國制造”升級
專家認為,中國企業應當積極參加日本震后重建,此舉不僅有利于擺脫產業鏈“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也有利于中國在日本尋找更多的經濟發展機會。
陸磊說,由于日本政府債臺高筑,其在災后重建中發揮的經濟力量不足以滿足災后重建的需求,我國企業可以通過加大對日投資以及增加進口等方式參與日本的災后重建,幫助提振日本總供給,助推中國企業扎根日本。
專家提醒,中日合資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表明,沒有介入高端產業鏈,缺乏核心技術,無法獨立生產核心零部件將“陷入被動”。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杜金岷認為,此次地震對于日本部分產業的打擊,雖然會波及我國部分行業的發展,但也將促使這些行業加強自主創新,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產能的恢復能力較快,估計半年至一年內即可完成,中國企業要抓住這段時間,努力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