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打造物流之都構建輪子上的城市
2011-3-22 23: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針對當前長春市物流產業發展情況及未來構想,記者與長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希田進行了交流。
記者:近年來,長春市高度重視物流產業發展,通過規劃引導、增量帶動、政策扶持等措施,使全市物流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長春物流業發展呈現出哪些特點?
王希田: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十一五"以來,我市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基礎和條件不斷完善,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帶動作用越來越突出。2010年是我市物流業大發展、快發展的重要一年,可以總結這樣五個特點:
一是物流業總量越來越大。2010年,全市物流企業發展到2800多戶,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9%;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7%,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7.2%,比上年提高0.28個百分點。
二是物流運行質量越來越好。2010年,社會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7.8%,比上年下降0.1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79個百分點。9戶物流企業被評為國家3A級以上企業。
三是物流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截至目前,全市鐵路里程達到470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995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200公里;航空貨運航線達到49條。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相繼啟動建設,其中,汽車、二道、長江3大物流園區,已粗具規模并有效地發揮了產業聚集效益。
四是物流流通網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物流流通網絡基本形成。全市形成了以5個市級商貿中心、6個區域性商貿中心、273個社區商業網絡體系和正在不斷完善的8條特色商業街、5個環城物流集散節點組成的物流業空間布局。
五是物流業發展環境越來越有所改善。長春市把物流業作為全市發展的重點產業,出臺了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意見,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基礎性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2011年長春市物流業發展的具體目標是什么?
王希田:今年全市物流工作總的要求是:把加快發展物流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構建現代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規劃物流園區、優化空間布局、培育物流企業、強化項目建設、推進體制創新,加快發展以物流園區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的城市配送、區域物流和國際物流三個層次的物流體系,逐漸把長春市打造成為以規模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全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
在發展目標的考慮上我們提出:要確保全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達到20%以上,總量達到1.2萬億元;確保物流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6%以上,高于服務業平均增速1個百分點,總量達到267億元;培育和完善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5A級物流企業3戶、4A級企業10戶、3A級企業20戶;完善物流交通信息網絡,初步構建起高效動作的物流基礎設施平臺和信息網絡平臺。
記者: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長春市將采取哪些新的舉措?
王希田:首先,加快啟動建設六大物流集中區。其中,包括形成300萬輛整車儲運和配送能力的汽車物流集中區,以生產資料為主的二道綜合物流集中區,全省首屈一指的生活物資集散地寬城長江物流集中區,以汽車零部件、玉米生物化工產業、裝備制造業及空港精細物流配套服務為主導的經開保稅物流集中區,以東北區域最大機械車輛物流集散地為目標的綠園裝備制造業物流園區,主打生態牌的凈月綠色物流園區。
其次,積極構建兩大生產型物流體系。完善汽車物流體系。進一步提高鐵路物流運輸能力。年內實現鐵路年運輸車輛達到10萬輛,汽車零部件集裝箱運輸9萬標箱;不斷完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推進102國道、101省道改造和長吉、長哈、長沈高速拓寬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完善公路運輸網。
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整合蔬菜、果品和糧食市場交易,在綠園區建設海吉星農產品綜合物流園;整合肉類、水產、禽蛋市場交易,在寬城建設雨潤冷鏈產品綜合物流園;依托糧食儲備庫完善糧食倉儲配送中心,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承載能力。加快傳統農業物流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形成20家以上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物流企業集團;優化商貿批發、連鎖、零售物流配送體系,形成30家農產品物流骨干企業;引導從事運輸服務、倉儲服務、代理服務的企業拓展業務范圍,提供農產品物流服務。
第三,培育和壯大第三方物流企業。今年,全市實現年營業收入配送額20億元以上的跨地區物流企業集團發展到5戶以上,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發展到10戶以上,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發展到20戶以上。
第四,實施物流業五大系統工程。一是實施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促進制造業企業分離外包物流業務。重點抓好300萬輛整車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啟動建設大嶺整車配送基地、豐越國際物流中心和齒軸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在建項目;二是實施大宗商品和農村物流工程,建設一批新型的農產品、冷鏈、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的配送中心。抓好海吉星農產品物流中心和雨潤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規劃建設冬春兩季蔬菜倉儲運輸物流配送中心;三是實施同城配送工程,鼓勵物流企業采用“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改造和建設一批連鎖企業配送中心,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完善貨款交割方式,徹底切斷物流公司與貨款的直接接觸,避免侵占貨款或攜款潛逃的事件發生;四是實施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工程,建設一批集裝箱多式聯運中轉設施和連接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的轉運設施,充分利用長春內陸港和規劃中的空港功能,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五是區城性批發市場工程,按照“改造一批、搬遷一批、新建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滾動推進20個區域性批發市場建設,完善主體功能布局增強輻射能力。全年規劃新建5個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市場,其中,二道國際工業品交易中心項目,年底前將建成投入使用。
記者:據我所知,長春市為支持物流業發展,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意見”,能否介紹一下政策的核心內容?
王希田:當前長春市物流業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關口,與發達地區或發達城市比,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比重不高,經營粗放,網絡化、信息化程度明顯偏低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現實問題。要助推物流業上規模,上水平,就必須有政策扶持,因此,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意見》。這個政策文字不是很多,共13條,但條條具體,條條管用,針對性很強,含金量很高。主要從放寬市場準入條件以及稅收、財政、土地、收費等方面出發,制定了一些實用性政策,比如說第二條是放寬物流企業自開發票業務的準入條件,降低了注冊資金和自有運輸車輛噸位標準的限制,特別受到廣大中小物流企業的歡迎,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避免了重復征稅;再比如新開業的物流企業,在開業年度起,企業繳納的營業稅地方留成部分前兩年全額,后三年減半由同級財政部門返還企業,充分體現了政府對支持物流企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再比如,針對物流園區建設,政策意見提出“物流園區用地,70%用作倉儲設施建設用地,30%用作綜合配套設施建設用地,綜合配套設施用地地價享受與倉儲用地相同的價格。還有一些其他具體的優惠政策,總的想法是,政府的政策要給足,給到位,把物流企業盡快扶持起來,把物流產業盡快發展起來,使之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財政增長點,就業增長點。記者 于水 馬璐 馬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