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外向型經濟感受日本“震波”
2011-3-22 22: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江蘇是開放型經濟大省,日本是我省第二大貿易伙伴,此次日本大地震對江蘇外向型經濟短期有何影響?日本災后重建是否蘊含機會?記者昨天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我省商務領域權威人士。 加工貿易企業“震感”強烈
“我省對日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占對日出口的58.6%和進口的49.2%,大地震造成對日物流嚴重不暢,上游企業電力供應不足,暫時使得許多 ‘兩頭在外’的蘇企原材料 ‘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有關人士分析稱。
據省商務系統跟蹤調查顯示,目前我省少數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都在日本震區的加工貿易大戶受影響程度較大。受災最嚴重的本州東北地區是日本最大的芯片生產基地,東芝、索尼的芯片生產廠均受損嚴重,導致閃存芯片市場因供貨緊張而引發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加大,我省下游廠商已接到對方延遲交貨8至10周的通知,對日出口形勢也將更加嚴峻。南通一家電子生產企業,2010年對日進出口達7578萬美元,由于其進料和出口地區均為日本仙臺,目前與日本生產貿易商聯系出現中斷,企業下一步發展堪憂。
許多供應鏈不在震區的蘇企也感到了“震波”。紡織服裝是南通市對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其主要市場和客戶集中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多家主要出口大戶已與日方客戶取得聯系,目前訂單執行還未出現中斷現象。但據南通三友集團負責人介紹,其貨物空運受到影響,部分訂單生產出貨有一星期左右的延遲。無錫一家工廠也向記者反映,其關聯企業雖不在主震區,但從日本進口原材料的物流運輸出現滯后,間接影響了生產進度。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日本電力、物流的逐步恢復,大部分蘇企供應鏈短期內即可恢復。
日資來蘇可能暫時放緩
據了解,日本是我省第三大投資來源地,截至今年2月底,日本在我省投資企業已達7338家,累計協議金額306.7億美元。其中有47家日資500強企業的280個項目入駐江蘇。目前日資企業大多集中在蘇州、南通、無錫、常州、南京等地,近年來生產經營情況良好,銷售收入增長較快,80%以上的企業盈利。
分析人士稱,此次日本地震將對我省利用日資產生一定影響。我省部分對日招商引資活動計劃面臨取消或延后實施,預計今后一段時間日本赴江蘇投資項目、金額都將有所下降;因從日本進口設備不能按時到貨,部分新建和改造項目進展也將放緩;而部分在蘇日資企業也有可能出現資金回流現象。據預測,此次大地震對保險業的損失將超過1995年阪神大地震,將產生巨額賠償,導致日資銀行、保險公司等收縮在蘇擴張計劃。
災區重建蘊藏機會
危機中也往往蘊含機會。南通市一些食品企業日前向商務部門反映,近期輸日食品訂單大幅增加。南通現有對日食品出口企業70余家,該市有關部門在走訪部分企業時發現,日方客戶正催促加急發貨,同時訂單數量也大幅追加。在走訪的9家企業中,7家企業反映日方客戶多次催促要求加急,部分企業原計劃于4月份交付的生產訂單,被要求提前至3月中旬完成;有5家企業反映,被日本客戶要求追加訂單20%—60%。有關人士分析提醒,地震造成日本部分地區食品及日用生活品的匱乏,我省有關出口企業可積極尋找此類訂單,增加保鮮蔬菜、水產品、肉制品及紡織服裝等生活必需品的出口。
我省鋼鐵企業也可把握市場有利方向。由于日本是鐵礦石需求大戶,震后日本國內許多鋼廠停產,分析人士預計日本短期內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將減少2000萬噸,會對國際鐵礦石價格構成短期打壓,有利于我省沙鋼等鋼鐵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擴大生產規模。而從長期看,日本災后重建意味著較大的進口需求,我省鋼材和建材企業對日出口有望較快增長。
有企業界人士分析指出,在日本總部企業生產能力暫時無法完全恢復的情況下,許多在蘇日資企業可能會接到指令———提高生產效能,通過提高在華分廠的產量彌補損失,確保集團全年指標不受影響。據了解,不少在蘇日資企業也做好了參與日本災后重建的準備,開始考慮產能擴張所帶來的人員招聘、融資、設備通關等方面的問題。
分析人士還指出,我省對日投資和勞務輸出近期會受到影響,但從長遠看,也可借助日本重建進一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