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快遞業期待“帶頭大哥”
2011-3-21 15: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因不滿快遞企業的服務,東莞本土B2B電子商務企業求材網決定,今年著手籌劃自己的物流體系。
陳慶標在快遞行業浸淫十年,十年間,他見證了東莞快遞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同時也對其中的亂象了然于胸。他一直困惑的是,東莞本土未出現一家出名的快遞品牌企業,這與其“制 -
造業之都”并不匹配。
“這似乎是一個草莽江湖”——這是陳慶標十年來對東莞快遞業最深刻感受。
快遞業“蛋糕”誘人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0年,郵政企業和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76.8億元,同比增長16.6%。去年,快遞日業務量突破1000萬件,進入世界前三位。東莞具有龐大的制造業產能,作為配套的物流快遞行業同樣發展迅猛。
2010年11月,《東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0-2020)》發布,“十二五”期間,東莞物流業產值將年均遞增16%以上,到2015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達178億元。
對于該規劃,有學者表示,隨著東莞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必然會帶來經濟活動和信息交流的增加。另外,東莞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國際經濟貿易往來頻繁,這也不斷開拓著快遞服務業的市場需求。
除了經濟帶動外,電子商務的繁榮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東莞快遞業的發展起到了催化劑作用。作為制造業基地,東莞成了淘寶、易趣等大型購物網站的重要貨源地。深圳遞四方速遞公司東莞分公司經理陶芳志說:“許多淘寶商家將訂單下發,就直接從東莞的某個廠家發貨了。”
除了大型快遞公司,小型快遞公司也受益于電子商務,“公司業務量明顯好于往年,我們現在處理的絕大部分郵件都是網購商品,多時每天處理1000多件。”一小型快遞公司老板劉學英表示。
陶芳志非常看好東莞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未來幾年,隨著東莞制造業的升級轉型,營銷渠道勢必會多元化,將是東莞電子商務的爆發期,與之相配套的物流快遞行業,也會有著長足增量。”
外企搶灘 郵政發力
不唯本土公司,外來快遞公司也瞄準了東莞快遞行業的商機,紛紛進駐東莞,希望能分得一杯羹,順豐、德邦、圓通、申通等知名快遞企業都已紛紛進駐東莞。
DHL、TNT、UPS和聯邦快遞這些以直營為運作模式的國外快遞業巨頭,因其規范化的操作和良好的服務口碑,已在東莞樹立起了良好形象。
TNT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徐水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東莞已經上升為其市場戰略要地,寸土必爭。“在東莞的發展,我們不排除通過兼并等方式加速發展。當然,我們看中的也只是那么有限的幾家,選擇的空間很小。”
網商巨頭也開始積極布局自己的物流平臺,東莞是必然要被考慮的重鎮。2010年,阿里巴巴集團入股“星晨急便”快遞公司。2010年10月,陳慶標成為星晨急便快遞公司在東莞的總代理商。年關剛過,他就開始謀劃星晨急便在東莞的擴張征途,“預計今年內,我們將在每個鎮尋找一個代理商,與他們進行合作。”
同時,毗鄰東莞的廣州、深圳、香港也虎視眈眈,切走了這個市場的大塊蛋糕。遞四方速遞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其東莞分公司經理陶芳志說:“東莞快遞行業有著天然的不足,外來企業更具優勢,所以擠占了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應該有一些外來企業刺激一下東莞本土快遞企業,讓他們知恥后勇。”
當然,中國郵政也是其中最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東莞郵政近期也是動作頻頻。今年,醞釀一年之久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東郵網,即將上線運營,預示著擁有國企血統的本土電子商務平臺將正式逐鹿東莞電子商務行業,將對民營快遞企業造成沖擊。
本土快遞“大佬”缺失
吊詭的是,在莞外企有一萬多家,理應可以催生一個強大的本土物流快遞品牌,但事實卻與設想相悖,迄今為止,東莞沒有一家讓人印象深刻的快遞公司,這與其龐大的制造產業鏈似乎不相匹配。
陶芳志說:“雖然東莞快遞行業表面上看上去很繁榮,大小公司眾多,但工廠有時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快遞產品,并沒有形成很好的對接。”
黃衛華是東莞求材網總經理,他執掌的求材網60%交易量需要依靠快遞公司,在與東莞幾家民營快遞公司合作過程中,曾多次與快遞公司發生糾葛。“包裹延誤,有的消費者就拒收,或者直接要求賠償,這種事情找快遞公司理論,通常是得不到妥善解決的。”
對于“包裹延誤”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是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但物流產業的人力、基礎設施等投入都趕不上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出現了部分供需失衡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目前油價高企,運力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到貨周期變慢。
然而,在陳慶標看來,這與東莞快遞企業相對低端有一定關聯。陳慶標表示,東莞大多數快遞企業,都是通過加盟的方式進行野蠻擴張,加盟商的質量參差不齊,服務質量難以保障。
東莞民營快遞企業的這種獨特加盟模式,讓快遞公司迅速膨脹。由于缺乏發展擴張的資金,總公司將分公司承包給加盟者,分公司又將站點承包給個體戶,許多民營快遞公司憑借著這種模式迅速擴張。
而這種加盟的運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行業發展的桎梏。快遞公司看重的是加盟方式的擴張速度,而在利益驅動下,加盟商通常會著眼于眼前利潤,而缺乏長遠的規劃。
打價格戰 陷惡性競爭
東莞本土民營快遞企業因為缺乏自身網絡建設和內力不足,價格戰成為其最后的武器。“利潤被壓得很低。”陶芳志經常和同行開玩笑說,現在除了工資和快遞費不漲,其他一切都在漲價。
“因為沒有品牌,沒有服務,所以壓低價格成為唯一生存的方式。”陶芳志說。“這個行業的門檻太低,隨便認識幾個工廠負責人,就可以開工了。”
“星晨急便”東莞分公司總代理陳慶標表示:“2003年,快遞行業在東莞剛剛起步,隨后競爭愈演愈烈,價格戰等各種惡性競爭手段都運用上了。”許多加盟商為了拉到客戶,想方設法拉攏工廠的發貨主管,承諾給他們一定比例的回扣,這些已經成為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
劉偉軍曾從事快遞業兩年時間,當他現在審視這個行業時,他覺得有些快遞公司的擴張速度太快,與自身實力并不匹配,“問題的關鍵還是出在門檻上,隨便什么人,交幾萬塊錢,有一輛車,就OK了。”
陳慶標說,隨著人工成本上升和油價上漲,快遞行業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為了保住自己的寶貴客源,誰都不敢輕易漲價。今年,順風速遞宣布漲價,結果迫于壓力,在當天就宣布暫緩。
“許多小型快遞公司甚至不賺錢都要做生意,冒的風險也比較大。”陳慶標介紹,有些快遞公司為爭得客戶,允諾代收貨款,“如果提前墊資,最后收不回貨款,就有破產的風險。”
業內人士稱,企業利潤率的逐年下降、中高端人才的缺乏、家族企業的治理和加盟制弊端這四大因素,制約了快遞業的發展。
陳慶標希望能有幾家大型快遞企業在“亂世”中站出,整合東莞快遞資源,將這些散兵游勇鍛造成正規軍。但是,此前,廣州物流協會秘書長張強曾對媒體說,快遞企業由于多是輕資產,融資瓶頸難以突破。因此,在短期內,真正的“草莽英雄”還難以現身。
行業重新洗牌提上日程
快遞行業以低利潤支撐了東莞的經濟交往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而在自身產業轉型的節點,卻缺乏資金積累。業內專家表示,現在已經到了社會反哺快遞業的時候了,應該考慮打造社會化物流體系。
有分析人士斷言,國內快遞企業將從勞動密集型開始轉型為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未來幾年內快遞業將掀起兼并重組的浪潮。
中央首先祭出了利器。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快遞行業特許經營(加盟)合同》示范文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提高快遞加盟商的進入門檻,希冀從源頭整頓快遞行業各種亂象,抑制快遞業的無序擴張沖動。
除了法律層面,各大商務網站也開始向快遞業注資,快遞行業洗牌已悄然掀起。毫無疑問,自建物流是各大電子商務網站的大勢所趨。凡客誠品的快遞網絡自成體系,因其良好的服務口碑,已經轉化成實際的效益。
但這些都需要巨大的資本支撐。求材網總經理黃衛華也有自建物流系統的打算,但投資巨大,他只得步步為營。“短途的可以自己送貨,但長途的貨物就外包出去,主要是考慮成本。”
社會化物流也被寄予厚望。為解決快遞“跛足”,阿里巴巴和當當網等國內網商領頭羊也開始著手布局物流平臺。去年6月,淘寶網開始緊急籌劃“大物流”計劃。2011年1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將在未來斥資200多億,在全國打造一個立體倉儲網絡體系。
媒體日前披露,淘寶網高管已做過詳細選址調查和實地考察,考慮在廣東建十幾萬平方米的華南配送中心,項目可能會落戶位于石龍港水鐵碼頭的“東莞中外運物流中心”。
與此同時,第四方物流模式也在東莞悄然而生,陶芳志介紹,物流產業鏈中,一般認為買賣貨物雙方為第一、第二方,物流公司被稱為第三方,而向前三方提供供應鏈管理、物流咨詢等系統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則是“第四方物流”。
深圳遞四方速遞公司目前正在運行第四方物流模式。陶芳志說:“我們主要是整合自身掌握的資源,根據客戶需要提供快遞產品,為企業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解決方案。”
作為一家速遞公共平臺運營商,遞四方可為速遞公司提供速遞網絡、渠道和平臺服務,令快遞業朝規范化方向發展。這被認為是一種趨勢,但第四方物流模式尚未成型。“第四方物流模式以提供咨詢為目標,將成一種新的發展趨勢。”陶芳志說。
無論如何,改變傳統快遞業的運作經營模式,已經成為行業內部人士心照不宣的秘密,但現在依然沒有人去戳破,誰都無法改變既有的利益格局,行業重新洗牌無法預期。
正如陳慶標所言:“正是在這個行業的草莽時期,才更加需要英雄的降臨。而這個英雄是誰,什么時候來到,我們都無法預言。”
記者觀察
東莞快遞業期待“帶頭大哥”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龐大的制造業產能,加之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東莞已然成為快遞企業逐鹿的戰場。
但如果審視東莞快遞行業的發展,眾多的中小快遞公司依附其間,他們因為缺乏自身的快遞網絡,有的成為民營快遞巨頭的代理商,有的成為加盟商,他們迅速繁衍生殖,如野草般地蔓延,追逐短期利益的沖動令這個行業亂象叢生。
陳慶標在這個行業浸淫十年,十年中,他見證了東莞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但也目睹了這個行業的亂象。東莞快遞產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與其他產業的良好對接。
亂世出英雄,他也希望有人能真正肩負起責任,整合這里的快遞資源,能夠出現幾家真正與東莞“制造業之都”相匹配的快遞公司。
在東莞提倡轉型升級的時期,快遞行業也應該被納入其間。如何盡快擺脫行業發展的路徑依賴,脫離產業低端化發展,逐步向產業鏈上游攀爬,是這個行業應該考慮的命題。
這當然有賴社會的扶持。正如專家所言,快遞業雖然存在弊病,但誰都不能否認,它為經濟往來和電子商務所作的貢獻,卻沒有完成自身的原始資本積累。
資本匱乏令其很難像國外快遞巨頭那樣,形成有序高端的運作模式。如今,快遞業自身陷入泥潭,需要社會和其他產業的反哺,我們更不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