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深圳物流產業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
2011-3-2 14: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雙雙跨越2000萬大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37億元;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大交通管理體制;深入推進公交特許經營改革,形成了3家公交企業規;洜I、專業化管理的新局面……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委了解到,深圳已經完成“十一五”時期的各項目標任務,為深圳交通“十一五”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十一五”是深圳市交通運輸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5年!市交通運輸委主任黃敏認為,“十一五”期間,深圳市交通運輸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諆筛垭p雙跨越2000萬
“十一五”期間,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雙雙跨越2000萬大關,物流產業支柱地位進一步凸顯。
深圳港年貨物吞吐量由1.5億噸增至2.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由1620萬標準箱增至2251萬標準箱,分別增長46.7%和39%,集裝箱吞吐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四。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由154條增至230條,集裝箱專用泊位由23個增至44個,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三期、蛇口集裝箱碼頭三期、大鏟灣碼頭(一期)、銅鼓航道一期等港口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深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由1628萬人次增至267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由47萬噸增至81萬噸,分別增長64%和73%;通航城市由77個增至106個,通航航線由108條增至156條,基地航空公司由2家增至9家,建成城市候機樓23座,客貨運輸業務連續9年穩居內地城市第四,躋身世界單跑道最繁忙機場行列。
物流業年增加值由362億元增至926億元,增長1.5倍;郵政業務總收入由13億元增至23億元。美國UPS、德國漢莎、丹麥馬士基等60多家國際知名物流企業落戶深圳,涌現了華南城、順豐、怡亞通、飛馬、越海、騰邦等一批以深圳為總部的物流供應鏈管理龍頭企業;從2007年起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中國(深圳)國際物流博覽會,參展國家和地區增至30多個,參展商增至1000多家,展會效應凸顯,打造成為亞洲物流第一展。
全市路網體系總里程達6041公里
“十一五”期間,深圳市道路、軌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37億元,初步形成了現代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全市路網體系總里程達到6041公里、新增1000公里,其中,高快速路總里程達到357公里,新增112公里,主次干道總里程達到2154公里,新增350 公里,“一橫八縱”(一橫:南坪快速路;八縱:深港西部通道--沿江高速、南光高速、福龍快速--龍大高速、清平快速--清平高速、丹平快速、深港東部過境通道、鹽排高速、橫坪公路)骨干路網基本形成。
城市軌道新開里程44公里,總長178公里的1—5號線即將全面開通;廣深港客運專線、廈深鐵路和深圳北、前海、福田、布吉、機場、深圳東6大綜合交通樞紐等項目加快建設。
基本建成一體化公交服務體系
“十一五”期間,深圳基本形成“快、干、支”三層次、多模式、一體化公交服務體系,城市公交線路由366條增至758條,公交運力由8403輛增至12456輛;長途客車由2218輛增至2410輛;福田交通樞紐等一批客運場站投入使用;出租車由10305輛增至14340輛;投放新能源公交大巴701輛,在全國率先投放使用純電動出租車;深圳通發卡量超過了700萬張。2010年日均公交客流量達到660萬人次,增長54%。
2006年深圳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2010年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首個“國家建設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深入推進公交特許經營改革
過去五年,深圳交通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實現新突破:實行大部門制改革,組建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實現了交通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管理、服務、應急職能的一體化整合,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大交通管理體制,形成了交通工作由交通部門牽頭、各兄弟單位和各區政府協同的大交通工作格局;創新物流產業政策,出臺實施鼓勵港航、航空、現代物流、拖車行業發展的系列措施,加大了資金、用地、服務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公交特許經營改革,改變了多、小、散、弱的公交服務格局,形成了3家公交企業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新局面;創新出租車管理模式,建立了駕駛員人才交流中心。創新貨運交通組織,實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相分離、貨運交通與客運交通相分離,提高了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創新督查方法,建立了“計劃、動態、督查、績效”四位一體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行政執行力。(本文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