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巴南區共建江南新城 打造重慶第三增長極
2011-3-19 15: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南岸區巴南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共建江南新城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
五年初步建成 高端人口聚居區 商務服務功能區 總部經濟區
本報訊(記者 李偉) 昨日18:25,巴南區區長段成剛與南岸區區長劉寶亞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南岸區和巴南區共同建設江南新城、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訂,兩區攜手推進江南新城建設,未來五年,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將呈現在市民面前。
根據協議,兩區將在江南新城實現規劃共繪,聯合建設江南新城。同時,爭取市里及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全力助推重慶經開區建設。
未來兩區之間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依據協議,兩區將設施共建,重點加強巴南南岸濱江路、渝南分流道、沿江高速、東城大道、茶(園)惠(民)路、廣陽木洞濱江路、輕軌、鐵路東南環線等重大基礎設施的規劃銜接,重點構筑和完善區域基礎設施體系。
在產業方面,兩區將合作共興。建立透明、便利和規范的投資促進比例,鼓勵和支持雙方企業開展技術、生產、投資合作,大力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都市旅游業、現代都市農業等,形成優勢互補、協作配套、共同發展的產業布局。
此外,兩區還將資源互享,互相開放市場,促進人才、技術等要素交流合作。
為了推進合作,兩區將建立領導推進機制。雙方區級領導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合作中的重大事項。還將建立日常協調機制,分別在兩區發改委設立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協調推動協議提出的合作事項。
為什么要打造江南新城?
與兩江新區、西部新城成三足鼎立
十一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基本完成主城戰略布局,形成主城北部有兩江新區,西部有西部新城的戰略格局,而獨在東南部缺乏支撐。重慶南部片區的南岸、巴南兩區,地緣相鄰、人文相近、商緣相連、利益相關,民間交往和經濟社會交流頻繁,具有良好的合作淵源和基礎。2007年,兩區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現在,南岸和巴南提出共建江南新城,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的戰略設想,力爭和兩江新區、西部新城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推動全市戰略格局均衡發展。
通過建設江南新城、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可為建設“重慶二環沿線萬億工業板塊”提供廣闊的戰略平臺和重要支撐。同時,作為重慶向南出海大通道的橋頭堡,南岸區和巴南區還是重慶聯系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份的重要門戶。通過布局江南新城,將進一步增強主城南部的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引領渝南黔北地區加快發展。
江南新城未來什么樣?
建成與主城同步的商務服務功能區
依據協議,在江南新城區域的南坪、彈子石、魚洞、龍洲灣、李家沱地區,重點建設現代化城市群;茶園和界石、鹿角、南彭等地,重點發展新興工業和現代物流業,并爭取將界石、鹿角作為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拓展區。
在江南新城建設中,兩區將以高規格、高起點作為建設要求,通過產業提升、功能提升、形態提升并舉,培育南坪、龍洲灣區域化商務辦公、商貿服務、公共服務等功能,建設成為輻射重慶主城南部的商務功能區、現代化購物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到2015年,初步建成與主城同步的商務服務功能區、高端人口聚居區和總部經濟區。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新城還規劃有重慶三大物流基地之一———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建成后,將成為主城最大、西部一流的公路、鐵路、水路多式聯運的現代物流基地。
江南新城有何目標定位?
五年成為主城第三增長極核心載體
至2015年,江南新城建成區面積力爭達到18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5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00億元,成為主城第三增長極的核心載體。加大城市開發力度,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國宜居環境的典范;建成主城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成為重慶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主城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重慶建設西部地區服務之都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物流基地、出口基地、加工貿易基地和服務外包基地,成為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努力,將江南新城打造為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
昨日,南岸區與巴南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共建江南新城,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的戰略設想,力爭與兩江新區、西部新城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推動全市戰略格局均衡發展。
那么,這兩個區為什么會走到一起?兩個區的領導都有些什么想法?對于這兩個區的抱團發展,其他區縣有何看法?市級相關部門有何建議?昨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分別采訪了相關人士。
市發改委主任 楊慶育
江南新城將寫入外環發展規劃
“巴南區和南岸區簽訂共建江南新城、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破了行政區劃的界限,非常有意義。”昨日下午,參加協議簽字儀式的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表示,這對我市主城三北地區以及西部區縣的未來合作,都有借鑒意義。
“本來天氣預報說要降溫,但一進會議室,卻感覺到氣溫在上升。”楊慶育以開玩笑的形式,來說明兩區合作經濟發展的熱火朝天。
昨日出席這一簽字儀式,楊慶育不僅代表市發改委,還代表副市長童小平對兩南地區簽訂這一協議表示祝賀。
楊慶育認為,兩南地區簽訂合作協議正當其時。“全國兩會剛剛結束,十二五宏偉藍圖已經描繪。巴南區和南岸區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在兩區范圍內有效進行合作和資源配置,非常有意義。”
楊慶育認為,巴南區和南岸區合作建設江南新城、共同打造主城第三增長極是有條件的。主城區將形成兩江新區、西部新城、江南新城“一區兩城”的發展格局。預計通過十二五的發展,“一區兩城”將成為我市主要產業的三大集群。按照去年的統計,巴南和南岸兩區經濟總量占主城區的18.35%,十二五末將會提高到22%~23%。
“由于受到地域限制,我國東部許多城市開始‘騰籠換鳥’,像渝中區同樣也在‘騰籠換鳥’。”楊慶育說,兩南地區面積占主城區面積的38.5%,具有發展空間和潛力。
楊慶育透露,市政府正在制定外環發展規劃,江南新城將寫入規劃。江南新城將是未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亮點。巴南區和南岸區攜手合作,與市委、市政府的規劃考慮不謀而合。江南新城發展好了,還可拓展到綦江縣和萬盛區,可在十三五時帶動南部其他區域的發展。
楊慶育認為,江南新城將是主城區經濟發展主力艦隊之一,建議兩南地區要高度關注科學發展,關注發展方式轉變,注重發展的結構和質量。建議充分利用好經開區的牌子和各種政策,向環樵坪地區延伸,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實現經開區這個牌子的資源最大化。
“希望這一個協議,是一個真正的協議,為‘三北’和西部區縣樹立一個打破行政區劃來搞合作的榜樣。”楊慶育說。
南岸區委書記 夏澤良
三北地區對兩南地區形成壓力
對于南岸區與巴南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岸區委書記夏澤良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是兩區合作的一件大喜事。
夏澤良曾任巴南區委副書記,兩區的合作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當時茶園新區開發時,就曾經動到巴南區鹿角的土地。但當時的合作沒有跟上來。”夏澤良說。
而夏澤良到南岸區任區委書記后,對與巴南區的合作非常關注。
“我給區里相關領導和部門說,對于連接巴南的通道,包括渝南分流道和濱江路,都要主動去打通。當然,這有利于巴南區的老百姓到南岸區來消費,同時也為兩區的交流搭建了交通平臺。”夏澤良說。
兩南地區攜手,在夏澤良眼里,同樣有主城未來均衡發展的問題。
夏澤良說,主城三北(江北、渝北、北碚)地區有兩江新區推動,而兩江新區政策優惠、工作力度大、市里支持強,只要工作努力,就會形成與兩南地區的競爭態勢,兩南地區肯定壓力大。
為了支持南部地區發展,我市將經開區交由南岸區,就是要通過這個國家級開發區來帶動南部地區的快速發展。南岸區和巴南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主城南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
夏澤良說,經開區的面積已擴展到50平方公里,未來經開區將是南岸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為此,經開區將輻射到巴南區的部分區域,包括鹿角和南泉都可納入經開區的范圍。
“南岸區愿做江南新城建設的排頭兵,推進江南新城建設。十二五期間,江南新城將初步建成,呈現在廣大市民眼前。”夏澤良說。
巴南區委書記 李建春
要與兩江新區和西部新城鼎立
“全國兩會結束,十二五征程剛剛開始,就迎來了巴南區和南岸區合作的春天。”昨日下午,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巴南區與南岸區將共同建設江南新城,打造與兩江新區、西部新城三足鼎立的全市發展格局。
去年12月30日,李建春從市外經委主任的職位上履新巴南區委書記。在幾天后召開的全市兩會上,這位新任區委書記就提出了打造江南新城的戰略思路。
對于巴南區與南岸區的關系,李建春昨日用了“親戚”兩個字。
李建春告訴記者,巴南區和南岸區自從2007年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來,如同走親戚一樣,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巴南區與南岸區地緣相鄰、人文相近、商緣相連、利益相關,民間交往和經濟社會交流頻繁,具有良好的合作淵源和基礎。
“十二五大幕開啟,我市迎來了二環時代。”李建春說,重慶迎來了大開發大拓展的時機,要建成1000平方公里和1000萬人口的中心城市,作為主城核心區的巴南區和南岸區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李建春說,十一五期間,我市基本完成了主城的戰略布局,形成主城北部有兩江新區,西部有西部新城的戰略格局,而獨在東南部缺乏支撐,這不利于主城區的均衡發展。
李建春說,巴南區和南岸區已有堅實的合作基礎,這次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后,必將迎來兩區合作的新篇章。“兩區將是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將把江南新城建成主城第三增長極的核心載體。” 記者 李偉 文 記者 張質 攝
九龍坡區區長丁洪
西部新城也有抱團合作理念,且一直都在執行,今后還會抱團合作得更密切、更好。
西部新城主要包括“三區一縣”部分區域,分別為沙坪壩區西部八鎮、九龍坡區西部九鎮,以及江津區、璧山縣等部分地塊,面積約1565平方公里。這幾年來,西部新城的鋁加工業、汽摩產業、鞋業、微電子產業和物流中心高速發展,年工業銷售值約占全市的1/3。此外,沙坪壩至璧山板塊、雙碑隧道、雙碑大橋、華巖寺白市驛板塊發展非常快,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抱團發展,爭取成為重慶最能吸金的板塊。
沙坪壩區副區長 劉永
合作是大趨勢。從宏觀看,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在簽訂合作協議。從國內看,國務院剛剛批準成渝經濟區規劃,包括環渤海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等都發展得非常快,這說明合作是大趨勢。所以,我非常贊賞南岸區和巴南區的聯手開發,相信能取得豐碩成果。
對于沙坪壩區來說,目前和周邊的九龍坡區、北碚區、璧山縣實際上合作非常緊密,只是還沒有上升到互相簽訂合作協議的高度。但是,我相信隨著進一步發展,區委區政府會與周邊區縣進一步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強雙方在資本、人才、自然資源等各方面的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記者 劉邦云 王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