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意見 兩個規劃”助推涼山跨越發展
2011-3-19 15: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州長張支鐵
■CUBN記者 黃強 周微 北京報道
“十二五”時期是四川省涼山州建設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更是推進全面開發開放的加速期、跨越發展的騰飛期、積蓄潛能的爆發期。尤其是四川涼山已被列為今后十年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之一,四川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個意見、兩個規劃”為該州跨越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在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州長張支鐵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專訪時從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城鄉居民收入、社會建設、可持續發展能力五個方面,來確定涼山州主要目標:全州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四項經濟指標實現翻一番;建成四川省南向大通道交通樞紐和重要經濟走廊、現代農業發展的試驗區、城鄉統籌發展的創新區、三化聯動的示范區、民族地區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模范區和中國西部最佳陽光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經濟總量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的基礎。
做牢基礎,強化投資
堅持投資拉動,項目帶動,以大投入促進發展條件大改善、發展能力大積蓄、發展速度大提升、發展質量大飛躍。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力爭增長17%。加快推進基礎產業項目。圍繞加快建設全國最大的水電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完成投資294億元以上。加快推進三江干流大型水電站及地方中小河流水電開發項目,加強骨干電網建設;建成德昌風電場一期工程;積極推進生物質能源建設。
圍繞加快建設工業涼山,加快推進釩鈦、稀土、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輕工食品和機械制造等方面的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03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項目。
圍繞加快建設全省南向大通道交通樞紐,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建成投運西昌青山機場改擴建一期工程、西昌客運西站,開工建設成昆鐵路新建雙線、雅攀高速公路瀘沽至黃聯關段改擴建項目,并積極促成雅瀘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加快兩會快速通道建設,升級改造208線昭覺慶恒至金陽、307線雷波至昭覺和大金河至平川、中所至冕山等干線公路;加快推進西昭高速、宜攀高速、西瀘高速、樂西高速、攀昭遵鐵路、川藏鐵路雅安至甘洛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建成通鄉油路600公里、通村公路1650公里,打通農村斷頭路150公里。加快攀枝花-涼山-宜賓航道規劃,抓好溪洛渡港口碼頭建設,加快內河航運發展。
做強產業,強化支撐
堅持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撐,深化資源本地化加工發展戰略,提高三化聯動、產業互動水平,加快形成優勢特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突出工業強州主導地位,促進優勢產業集約節約發展,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加快發展優勢產業,著力建設八大產業基地,大力發展6+4特色產業,積極培植裝備制造和加工業,加快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源等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提高關聯度,形成競爭新優勢。加大企業培育和發展力度,全面落實推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的意見,爭取該州更多企業進入國家100萬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加快發展西昌釩鈦、冕寧稀土、會理有色產業園區,加快培育雷波磷化工產業園區,加快建設成涼、德昌等工業集中區。
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堅持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確保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7%以上。大力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發展農業農村專合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與更多大型超市、批發市場、物流企業的對接,推動大涼山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涼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落實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抓好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動服務業大發展,確保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加快發展旅游經濟,制定完善支持旅游發展的配套政策,突出抓好5個國家A級景區的改造提升,加快邛海-瀘山、瀘沽湖創建5A級景區,加快木里洛克九百里生態旅游等景區開發,強化旅游通道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把西昌加快創建成為中國西部最佳陽光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引導和培育帶動性強的商貿物流龍頭企業,打造以西昌為重點的物流集散中心。
做大城市,聯動區域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以城帶鄉能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安寧河谷地區率先發展,大涼山和木里藏區跨越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探索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投入保障機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城鎮。以組團式發展思路,依托中心城區和工業園區、集中區,大力開展西昌城市建設攻堅年活動,按照顯山露水,突出生態的要求,全面啟動現代生態田園西昌建設。
加快會理撤縣建市步伐,抓好越西、寧南、會東等縣新城區和一批重點集鎮建設。力爭城鎮化率達到30%。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工進城落戶的門檻和條件,積極為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創造條件。健全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府投入機制,推進城鄉社會保障接軌并行,促進城鄉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堅定不移推進各項改革,加快全面開發開放,不斷增強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爭獲準設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積極探索建立資源補償新機制。加大州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改制重組力度,完善薪酬機制。
堅持非禁即入,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健全政府預算體系,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深入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扎實推進與津巴布韋政府的煙草技術合作,力爭與新加坡立邦公司和盛世企業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與新加坡報業集團共建新涼文化產業園區簽約,與泰國北碧府正式簽訂締結友好城市協議并推動中泰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加快涼山國際化進程。
制定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充分發揮企業、商會的橋梁作用,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注重招商選資,瞄準產業發展的下游產品、下游市場進行招商,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積極開展網上招商。確保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億元以上,力爭達到250億元。培育壯大外向型經濟主體隊伍,打造特色出口基地,擴大外貿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