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短期內對中國貿易帶來巨大沖擊
2011-3-17 16: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法興銀行3月16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短期內日本地震將對中國工業生產和貿易帶來巨大沖擊,之后將迎來復蘇。日本地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是微不足道的,但中國央行很可能會推遲緊縮政策的實施,直到它獲得更多的信息,以評估情況正常。 報告稱,在這個時間點,日本地震的經濟后果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基于目前了解的情況,法興銀行認為,這場地震和海嘯將在短期內大幅拖累日本的GDP增長,但中期來看,由于耐用消費品的替代和重建工作的開始,會帶來提振。
目前來看,法興銀行修正2011年日本GDP增長預期為2%以上。而且日本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和中國在短期內也會受到拖累,而獲得最大的中期利益。
報告指出,現在對市場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重建資金從哪里來。稅收、印鈔或者出售海外資產是3個可能的選項,目前來看前2個選項可能性更大。報告也注意到日本是除中國以外的第二大美國債券持有者。
法興銀行稱,核危機看不到一絲光明是目前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這個因素最有可能導致電力供應、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受到永久性傷害。
對于中國來說,大約13%的進口和8%的出口源自日本。機械、電子和汽車產品占雙邊貿易的60%,雙方產業鏈整合程度非常高。通常情況下,日本制造商提供高科技關鍵配件,比如半導體和汽車發動機,然后中國工廠完成組裝。日本還為廣泛應用于中國各行業的發電機、鐵路設備、化學品和精密加工機床提供關鍵部件。
因此法興銀行預計,短期內日本地震將對中國工業生產和貿易帶來巨大沖擊。不過沖擊不是持續和毀滅性的,企業很快能夠找到來自臺灣或韓國的替代品。此外,鋼鐵和消費品領域,中國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無論是由于取代日本生產或日本需求增加,都會收到更多訂單。因此,法興銀行認為日本地震對中國的經濟活動的整體影響短期來看是溫和負面的,之后將迎來復蘇。
另外,中國的金融市場很大程度上還是不準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投資者進入的。日本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份額從21世紀初期的9%下降到最近的4-5%。2010年,日本的直接投資占中國總固定資產投資的不到0.2%。因此,報告認為,地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核電在中國僅占到總能源消費的1%和電力供應的2.2%。中國一直計劃提高核電裝機容量從2010年底的11GW,到2020年達到80GW(有31GW正在建設中)。核電占總發電量的份額屆時預計將超過5%。
法興銀行認為,由于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和目前的低能源效率,中國沒有太多的選擇,因此將堅持這一目標。然而,由于將更多的考慮到安全性,未來核電廠的建設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由于全球追尋可持續的、安全、清潔和廉價的能源,核能曾出現復興跡象。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35年核能占世界能源供應的份額將從6%增加到8%,從而填補未來35年的世界能源36%的需求增長起到重要作用。報告認為,現在評價此次危機對核能應用帶來多大沖擊還太早,但也帶來了潛在的持久影響。
此外,由于對勞工密集的出口部門的關注,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通常對外圍環境非常敏感。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出,中國的貨幣增長放緩、消費物價指數增長和通貨膨脹預期趨穩并放緩。
考慮到日本狀況,法興銀行認為中國的貨幣緊縮政策力度可能已經見頂了。鑒于福島瞬息萬變的形勢,目前,這個問題對北京來說還是一個不確定因素,而不是一個高概率的放緩因素。
報告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會推遲緊縮政策的實施,直到它獲得更多的信息,以評估情況正常。但是,由于中國的通脹壓力仍然在增加和強勁的增長勢頭,不完全排除從現在到四月中旬的期間內上調利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