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沿江也不靠海 河南謀構通江達海現代水運網
2011-3-16 1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列入河南拾十二五”規劃的豫南航運開發藍圖也漸次展開。按照規劃,河南將形成以淮河干流航道為骨干,支流航道為基礎,覆蓋信陽中東部主要城鎮,與流域內工礦基地溝通,與交通樞紐及綜合運輸網銜接,通江達海的現代化水運網。
淮河發源于河南省西 -
南部桐柏山,自西向東,隋朝即與海河、黃河、長江、錢塘江溝通,桅檣林立,財貨如山,千船競發。此后,淮河一直是河南主要的出海通道。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修水利,建起多座水庫,加上缺乏航運建設投入,息縣以上航道斷航,下游航道只能季節性區間通航。
河南省對淮河復航工作一直沒有中斷。2009年,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下,投資1.53億元,開工建設淮濱至三河尖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010年,建成76公里的高等級航道,建成年吞吐能力70萬噸的固始望崗碼頭,實現了淮河中上游復航,打通了河南通往長三角的黃金水道。
起步在“十一五”,發展在“十二五”。河南省已將“發展內河航運”寫入“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加快淮河、沙潁河、渦河、沱澮河航運開發,加強港口吞吐能力和公路、鐵路等集疏運系統建設,重點實施沙潁河周口至省界通航工程,形成5條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屆時,河南的通航里程將達到1769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貨運1420萬噸、客運80萬人次。
據調查,淮河通航后,每年有200萬噸的貨運量,運費比鐵路節約一半,并明顯減輕了周邊鐵路和公路的運輸壓力,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不沿江也不靠海的河南,將靠幾條內河,開辟通江達海、干支聯網、港航配套、船舶先進、暢通高效、安全綠色、公鐵水聯運的和諧運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