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今年交通建設將在七方面實現新突破
2011-3-10 15: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二五”期間,威海交通將乘借“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之東風,開工交通工程重點項目百余項、投資額近300億元,實現“六個形成、六個轉向、六個提高”。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11年威海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威海市交通建設計劃完成投資27.6億元,重點在港口建設、路網建設、物流發展等七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十二五”末,威海市公路水路運輸將實現“六個形成”,即形成輻射藍色經濟區、對接日韓、面向東北亞的國際航運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公路網;形成功能健全、集疏便捷、管理科學的現代物流設施;形成網絡發達、信息暢通、成本低廉的貨物運輸服務體系;形成多種方式零距離換乘、出行服務均等化、城鄉一體化的客運服務體系;形成快速高效、無縫銜接、服務優質的公交網絡。實現“六個轉向”,即部門職能由單純的道路水路行業管理轉向公、水、鐵、空等綜合交通運輸協調服務;交通發展由主要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拉動轉向建設、養護、管理和運輸服務協調拉動;交通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安全效益型;交通建設由資源消耗型、依賴型轉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建設由以部省投資為主轉向多元化籌資;交通運輸由傳統的客貨運輸轉向現代服務業。實現“六個提高”,即交通運輸業引領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隊伍素質明顯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投融資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高;安全監管和應急保障水平明顯提高。
到“十二五”末,威海市港口新建碼頭泊位將達到44個,新增吞吐能力8669萬噸,港口吞吐量達到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0萬標箱,港口適應度基本達到1:1,船舶總運力達到170艘、60萬載重噸、1萬客位。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0公里,國省干線公路1400公里,農村公路6800公里,實現威海所有市區全部通高速、濱海景觀公路全面貫通、各市區駐地與鄉鎮駐地及各鄉鎮之間有二級以上公路相連、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比例達到100%。市區公交車輛總數達到850輛,建成快速公交系統,城市總體規劃區域內實現公交線網全覆蓋,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30%以上,站點覆蓋率大于85%。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威海市交通建設計劃投資的27.6億元中,港口建設12項工程完成投資12.7億元,公路建設11項工程完成投資11.4億元,場站建設2項工程完成投資3.5億元,重點在港口建設、路網建設、物流發展等七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在港口建設方面,年內乳山港擴建一期工程,建成2個2萬噸級泊位;威海港靖海灣港區張家埠新港作業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個5000噸級泊位;新建造大型豪華客滾船1艘,新增散雜貨船舶6艘、5萬載重噸,新增旅游觀光船1艘、150客位,新增游艇5艘以上。與此同時,年內威海交通運輸部門還將加快陸島交通碼頭工程建設,建成劉公島、宮家島、王家島3個陸島交通碼頭工程,做好小石島、草島、竹島等4個陸島交通碼頭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方便海島居民出行。
在完善路網方面,加快推進榮文高速公路和煙海高速公路乳山段工程建設、濱海公路小葛家至浪暖段、202省道泊子橋至大孤山段(文登境)、煙海線蘭家莊至海陽所段、濱海公路北車腳河至長會口段、309國道乳山至海陽界段五項路面等工程年內建成通車外,年內,威海交通運輸部門還要完成400公里老油路和15座危窄橋改造工作。
在發展現代物流方面,除了建設以威海港為依托的威海港國際物流園區、加快規劃建設中韓陸海聯運冷鏈物流園區以外,還將建設以現有的客貨運場站和貨物集散地為依托的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石島新港物流集配中心、西霞口港口物流中心、山東(乳山)臺灣商貿物流中心、中外運榮成物流中心等新一批物流中心建設。
此外,今年,威海交通還將在行業管理上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加快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廣開融資渠道,搭建新的籌融資平臺,培育多元化投資和經營主體。(本文來源:現代交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