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對外合作交流促發展

2011-3-1 23: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區域聯動開發是實現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央在《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培育黔中、西江上游等經濟區,形成省域經濟增長點。在重點發展黔中經濟區的同時,我省將統一規劃六盤水市、黔西南州、畢節地區,使之成為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黔西南鄰近東盟,地處西江上游經濟區中心,是西南地區向東、向西出海通道的重要節點。我們要進一步理清戰略定位、發展思路和關鍵環節,加強與東部地區、西江上游經濟區和東盟的合作交流,做好資源開發和對外開放兩篇文章,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

  一、戰略定位

  定位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在“十二五”時期,黔西南州的區域定位是:“西南腹地出海和連接東南亞的大通道、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西江上游經濟區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開發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祖國西線優秀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人居環境;貴州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和新高地;貴州西部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這樣的定位,突破傳統的行政區劃視角,從更廣闊的區域經濟空間,特別是從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趨勢中,認識并把握各種戰略資源、戰略優勢以及戰略機遇。實踐證明,一個地區要實現快速發展,前提是實施區域突破,搭建好戰略平臺,搶占區域戰略制高點。

  視野寬,定位才會準。將視野從貴州西部擴大到西江上游經濟區。黔西南正好處于區域中心、交通樞紐和能源通道上。滬昆、汕昆、晴興、惠興高速公路,長昆客運專線、隆百鐵路、畢水興城際鐵路的建設和南昆鐵路擴能、紅水河復航,將使黔西南成為西南地區向東出海通道的重要節點。如果將視野進一步擴大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黔西南正好處于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通道上。

  在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黔西南與“四個基地”、“三個通道”、“四出境”國際通道、“五大重點生態區”都有密切關系。我們必須著眼于區域發展前景,著眼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產業鏈轉移的大背景,搶抓國家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機遇,搶抓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搶抓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搶抓發展西江上游經濟區的機遇,搶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千方百計實現加快發展。

  二、發展思路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黔西南州委提出了“一二三四”科學發展思路。即一個目標:走科學發展之路,強力推進跨越,把黔西南建設成為天藍、地綠、水清、人和、業興的“和諧黔西南”;二個優先:優先發展基礎設施、優先發展科技教育;三個優化:優化發展環境、優化生態環境、優化勤政廉政環境;四個推進:推進工業化、推進城鎮化、推進市場化、推進農業產業化。在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州委進一步提出,要按照高于全國、高于西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高于黔西南州“十一五”平均水平“四個高于”的要求,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

  三、進一步優化產業帶布局

  更好更快地開發本地資源。開發本地資源,要念好“水墨金州”四字訣。一是“水”。水是黔西南第一優勢資源。人均和畝均水資源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5%和49.4%,有利于發展水利、水電、水運和煤化工。紅水河既是全國三大水電基地之一,也是西南水運出海中通道。全州現有水域面積368.64平方公里,擁有貴州唯一的內河漁港,是西南地區主要的淡水養殖區域。二是“煤(墨)”。黔西南是貴州第三大產煤區,遠景儲量196億噸。目前,州內已有焦化、電石、合成氨、甲醇四種傳統煤化工路線的產品。“十二五”期間要繼續鞏固傳統煤化工基礎,抓好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項目,建成全省最大的氮肥生產基地、最大的電石生產基地、最大的鐵合金原料焦生產基地。三是“金”。黃金是“中國金州”黔西南的招牌資源,已探明儲量340噸,遠景儲量1000噸以上。到2015年,全州黃金生產能力達到18噸以上,建成貴州最大的黃金生產基地。在開發州內鎂、銳鈦礦等資源的同時,要利用州外資源做強鐵合金、發展鋁工業。四是“州”。作為民族自治地區,要做好州內、州外兩個層面的區域協同,形成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根據各縣(市、開發區)資源稟賦、現實基礎和發展取向,加強州的規劃、指導和扶持,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發揮區位優勢,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加快構筑對外大聯通、對內大循環的開發、開放格局。

  更好更快地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傳統招商更多地從我們的角度,有什么資源、有什么需要就設計什么項目。這種思路對資源型產業十分有效。但東部產業轉移有其特殊性。有些企業原本經營得很好,其轉移的內在動力是產業鏈競爭或要素稀缺。我們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必須從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一是設立商務代表。每個招商隊伍三人,由商務代表、經濟助理、政策助理組成“鐵三角”。商務代表負總責,建立人脈、識別機會,通過供應鏈失衡、勞動力短缺等現象,發現存在轉移傾向的企業。經濟助理應熟悉企業運作特別是生產管理,根據勞動力、能源、土地(廠房)、原材料、物流條件游說企業,提供企業搬遷后的供應鏈調整建議。政策助理應熟悉政府運作,其任務是向企業解釋行業準入、稅費減免等產業政策,幫助企業協調各級政府部門,甚至提供規劃、環評、用地等報建服務。二是針對東部企業原有的價值鏈,配套發展工業工程、質量檢驗、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東部企業分工細,往往原材料、市場“兩頭在外”,產業轉移必然面臨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要幫助其調整供應鏈,降低搬遷的機會成本。依托西江水運通道,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與珠海、百色等沿海沿江港口形成戰略同盟,成為其“喂給港”,通過“江海聯運”直接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三是加強標準廠房規劃、建設、出租、出讓力度。前兩個環節只能促使企業愿意搬遷。但能否順利落地乃至迅速恢復生產,還與規劃、環保、土地、廠房等環節有關。標準廠房是節約土地、避免閑置,破解項目落地難、促使項目快速達產的重要手段。湖南郴州、云南曲靖等地標準廠房建設規模均在300萬平方米左右,受到廠房投資者和企業承租方熱捧。由于對標準廠房重視不夠,項目落地難、落地慢。輕工業園區應集中規劃建設標準廠房,一般要求兩層以上,控制單層。通過財政補助等方式,積極引導和鼓勵投資者參與標準廠房建設。

  促進產業布局園區化。一是引導產業集聚,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目前,全州已建、在建和規劃1個基地、13個工業園區(聚集區),形成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農特產品加工、制藥六大工業產業。“十二五”期間,5個園區(基地、聚集區)產值要超過100億元,2個園區產值要超過50億元。7個輕工業園要布局在城鎮附近,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強化城鎮化的產業支撐。大力發展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產業,適當承接發展技術水平先進的高載能產業。二是積極爭取支持,使園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爭取頂效開發區就地或異地選址擴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爭取在貞豐、冊亨、望謨建立二類開放口岸,在物流條件好的興義、興仁、安龍建設“無水港”,建立綜合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承接東部紡織、服裝、玩具、電子、機械等產業。承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到2015年,建成貴州最大的苡仁米和芭蕉芋出口加工基地、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三是創新產業園區發展體制機制。探索與東部地區共建產業園區。積極推行州縣(市、開發區)共建、政府與企業共建、企業與企業聯建等多種聯建方式。按照“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的要求,在產業園區投融資體制改革、土地使用流轉制度改革、企業產權并購等方面大膽探索。

  四、進一步優化城市帶布局 

  加快建設有利于城鎮化的大通道。加快汕昆、晴興、惠興高速公路建設,爭取興義到獨山、望謨到紫云高速公路早日動工。促成富(源)興(義)高速公路建設。爭取鄭州到河口、黃桶到百色、興義到黎平鐵路早日動工。爭取按高速鐵路標準建設水城到興義城際鐵路并延伸到百色,實現北上水城接攀枝花、南下百色接云桂鐵路,從興義到廣州時間縮短到4個小時。在鄭州到河口鐵路、水城到興義鐵路交匯處超前謀劃興義客運樞紐,銜接“興興安貞”城市群公共交通,實現“零換乘”。在6000噸重載牽引試驗基礎上,通過客貨分離減輕現有南昆鐵路運輸壓力。西南水運出海中通道建成后,通過直通、翻壩散貨轉運、滾裝等方式,可形成2000萬噸以上年通過能力。要在白層、巖架、蔗香一帶建設集裝箱泊位,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外向型經濟。

  以線串點,以點帶面,重點開發。以高速通道為主線規劃城鎮帶,點軸輻射、帶狀發展,加快構建全州“112”特色城鎮體系。即:一個中心城市——興義市,一個城鎮經濟圈——“興義、興仁、貞豐、安龍半小時城鎮經濟圈”,兩個片區組團發展——普安、晴隆、冊亨、望謨。“興興安貞”地帶地形較平整,相互直線距離50公里左右,可發展為200萬人口的城市群。在縣(市)政府融資平臺受限的情況下,應整合州市(縣、開發區)資源,建立黔西南州城投(集團)公司,從規劃、融資、建設各方面推進“興興安貞”同城化和全州區域發展一體化。在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帶的同時,加快縣城與小城鎮建設步伐,增強普安、晴隆、冊亨、望謨縣域經濟實力,在西江上游經濟區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